每次來開會,跑一趟就送腦袋大活絡,會議又比平常早開始,我遲到了,很不好意思地走進來。會議中所報告的都是精煉之後的成果,格外精彩,這個新功能,會讓業師們更想分享,反而當我發現它還在提案階段,而有點失望,期待它趕快做出來。我非常專注,所以東西一樣一樣來,我就在腦袋裡面一個東、一個西塞上去,漸漸發現,手邊的筆記本也也不用抄了,因為每一個想法都已經深深的刻在腦袋壁上,忘也忘不了。我特別到小七買了一杯加份濃縮的拿鐵咖啡,會議結束前即已全喝掉,會議結束後還有一場會後會,後來擴成四場,今天是一個晴天的星期五,明顯大家都好活潑好開心。
精神都來了,精神讓我一路的走,頭一低,頭頂劃過一條高架橋,好像聽到什麼?耳朵豎起,發現是來自街角,一片雜草,原來,新北市還是有一些角落,居然是一片未開發的菜園,發出了青蛙叫。
今早孩子出門,算準了美西時間大約近四點,那裡部門有些都是4:30就下班了,我拼命地打電話,從教育局開始打,再打給私立短期學校,大概問了六家,得到的結果是,外國人辦理這種文件基本上不會刁難太多,充分的放權,所有事情都可以和該校校長、錄取委員「用談的」,這樣子我就有信心,因為我是很擅長談的。結論是,跟我當時同時期出國的我家兒子,是有機會出國後先安全的到語言學校,再用語言學習成績直接試念當地的數學、社會等科目,可是訝異的是,像我們家女兒年紀這麼小,居然沒有國際學校可以念,可能是市場導向,沒人這麼小就遊學到加拿大,既然不是遊學而是定居,就直接進入公立高中就好了。我知道他們害怕,但我後來找到了一位剛好是7歲就到加拿大的台灣孩子,他建議,只要找華人區、交了朋友就沒問題了。好的,看來還有一段時間,我決定現在每天早上都花時間打幾通跨洋電話,愈多電話就愈了解───以前年代哪有網路、哪有Skype?
下午開始打給安親班,安親班的聯絡比想像還順利,可見安親班都歡迎新的課程,那可能安親班的對口、常常面對學生家長所累積的應對功力也都渾身了得,感想是:有的時候,推廣的這麼辛苦卻只來了一點點人報名,即便從少數報名者賺到錢,「感覺」就是非常的辛苦,大部份的努力都撞牆了,「離婚顧問」就是這樣子的情形。有人來信,明明就有興趣了,我回信,寫價錢,10個有9個半就不見了,那種「變臉」讓創業家(我)想要驟然停下。可是安親班,完全不收錢,10個有9個半都答應,順了,就做起來了。
今天與夥伴分享,我不只是對手上眼前的專案、團隊從0開始的不熟悉,對於「做顧問」這件事亦是不熟悉。記得以前比較紅時,就是這樣子進入一家公司工作,很快被一大堆排山倒海的排斥給嚇得離職了,當時咬了手指叫我自己一定要創業、不准再加入任何公司,過了12年,現在有個體悟───原來,顧問的工作型態應該是要「破壞式思考」,顧問是外來的人,不容易馬上被接受,也不容易立刻被看得起(因為是自己來的),由於以上緣故,顧問講什麼話,大部分聽眾會先放空、懷疑、搞錯方向以至曲解,所以,再怎麼nice、再怎麼想辦法默默在旁,結果都是一樣。所以,顧問不能這樣做,應該反而抱著「一定要做出事」,把握每一個分享的機會把最棒的東西呈現出,而且,或許要top-down經營。
兒女與他們媽媽討論了出國計畫以後,我覺得我該重新建立與前妻與孩子的媽的更頻繁的管道,因此主動去信這一位連結很深卻無緣一生的重要的人:「媽咪好,謝謝你支持哥哥妹妹的出國計畫,這是一個不小的決定!我會一直和媽咪update目前的想法、進度、細節,媽咪也可以問孩子或問我。」我說明,「這事情來的非常突然,兄妹兩人想出國的計畫突然間從偶爾說說變成實際爭取」,目前「和孩子討論了一陣子,加上和當地學校的詢問,我們目前打算在OOO時間出境並剛好銜接當地的英文program,加強英文兩個學期之後,九月可以順利的接上當地高中的10年級(哥哥)和8年級(妹妹)」,我也強調,「媽咪可以來看他們,來看時,可以和孩子在這裡住在一起,或帶他們出去玩N天或N個禮拜,他們也會定期回台灣……」
以上都會盡力安排。我也得到了孩子的媽的友善回應,後來我也再謝謝她。
要帶孩子出國,本質上,我的這一手牌,只是一支匆促成軍、普普通通的「團隊」到加拿大(包括我現在財務狀況),因此缺陷還蠻容易想像的。如果我心中起了這樣的不解之心?這個時候,就應該專注的以「孩子起來」為目標,所以一切的不完美,都是想「先求有」(有團隊),才有在上面建出孩子未來的可能。因此我不用去想太多哪裡哪裡不好,只要一直不斷提醒自己,到那裡,孩子可以差異化,我應該繼續讓他們與眾不同,其他所有團隊只要「求有」,可以送他們出去──這樣就對了。
從我個人來看,我是已在海外繞了一圈回來的,如果人生不求再多,待在台灣其實是最「爽」的,享用故鄉的一切,用自己多年建立的高處來贏得自己一生的社會地位,也因此不可能不賺到錢;而台灣這邊四處都是美麗的,人是最美麗的風景,這裡的人兒皆非常美,所以,為什麼要再出去、再走一次、再孤單一次?對我自己沒有加分,孩子也不一定百分之百的成功,我忙這些要幹嘛?如果我心中起了這樣的不解之心,對治方案就是:很多人和我一樣出國,也有一些人回來了,不過更少的人是「回來以後又再出國」且帶著下一代的孩子,更不用說,更少更少的人,是離婚單親以後帶著孩子、在這麼拮据的資源下再出國回到原點,而在這個全球政經情勢未明的2021年,我因為這個動作而讓我特別了,所以我雖然不能享受,但有機會在苦中、再高一層。
另外,危機來看,我有心臟病,在寒冷的加拿大,搭十幾個小時飛機飛在太平洋上空一萬英呎每一次都是風險,我有必要這樣出去、有可能縮短自己的性命?如果我心中起了這樣的不解之心,那我要想的就是,人生至此已好,我已經寫日記,到最後一天我都要每天創出新的東西。這樣子在所有的節點上,斷掉,不會遺憾。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30am took coxine 10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