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隨家人移民國外,由於男生要服兵役,是不能隨意回來的,爺爺過世我也不能回來,心裡留遺憾,後來大學畢業、升研究所,1999年的暑假第一次返台灣,距離1991年出國已經八年。
八年睽違回來,最後再過了五年,終於整個人搬回來住,我的感想是,對於我這樣個性來說,台灣真是一個可愛的地方───這裡的人、事情、風景都非常的可愛,比方說剛剛停車在南港巷內一個叫做「東明」的新興社區,應該是剛建好的社會住宅,樓下有「東明小吃牛肉麵」、「東明托嬰中心」,當我瞇起眼睛細細欣賞這些灰色大理石建成的素雅大樓,突然間一輛機車猛刷進巷,年輕騎士一邊哇哇嘎嘎叫,對向又另外一機車騎來,全身黑黑的大叔根本是赤腳,這些人物都好可愛、好親切──只要我是在回來玩的時候,都覺得很好,不過,當我是住下來,並把這裡當作一生的舞台,那麼………。
那麼,我會害怕我是否與全球脫節,是否有一天被庶民價值觀的洪流給缸染到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以上這個「刪節號」所略過的10萬字,就是我返鄉過往17年日記的所有字數,從2004年回來,到現在2021年,小留學生從國外回來的故事,可待在國外而強迫自己回來,也強迫家人全部回來,體驗了什麼?體驗了:這塊土地非常多舊感情與新回憶,非常多形容不完的美好,也非常多的徬徨,與無助,以及掙扎、懊悔,不過,今天的這一刻,我感到所有憂愁被掏空了,雖然未來沒有什麼好的,但也確定過去17年讓我擔心、懊悔不已的那些,也不會在了,都掏空了。那17年以這個盆地城市為舞台的所有的不好,退出、回到一個欣賞「它」的位子,因為不需要再把它當舞台,於是,我將欣賞它,並到外面重建一座新的舞台。
什麼新舞台?問自己,今天我出去,不像一般新移民對異國一切皆一無所知,從零開始慢慢地進化看懂它;我是已經進化,且對僑界已累積很多觀察(現在回想起來都是「有色眼鏡」),回來台灣以後,先前出國觀察到的那些被扳了回來,我終於理解為何大家拚了命了要出國,而今,僑界又不一樣了,所謂「華人界」包括目前接下來10年恐在北美飽受歧視的ABC,還有可能是世界變盪核心的對岸中國大陸來的華人,當然,還有台灣人;這次我或許有多一點點的把握將玩出一場在世界尖端的局,唯一的問題是我財務夠不夠支持我玩這個局,不過,總有人說,如果心夠大,財務反而是最簡單的。
正也這麼剛好,上星期,地球開始轉動,小叔叔都覺得我動起來了,但這星期,突然間,地球停!然後,改往「另一邊」轉動,另一邊就是,往回轉動到過去的地方,這一次,得到很多人的關心,詢問,願意幫忙,我帶著不再是我自己的事業,而是大家關注的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非常興奮到比我還更興奮。
常聽到:「現在的溫哥華已和以前不一樣」,沒錯,看到一則大陸年輕人拍的YouTube影片,年輕人收錄了溫哥華東區的一個亞裔拾荒老婆婆的故事,他鏡頭下的這個溫哥華東區,被理所當然形容成只有做工階級、留學生住的地方,他還創了「溫漂」一字,我猜意思是平常住其他地方,為了奮鬥來溫哥華市區住,我的天啊,這個城市,現在到底是變多擁擠、多少有錢人在這?
聽起來很恐怖,但也是美好,它會是現今世界的中心,然後我有什麼好失去的?我已經確定手上「有一隻筆」,可以寫字透過其他讀中文字的華人,擴大範圍;主題已不錯,而更多的主題可寫,跨越所有種族,特別的境界。很多事情有可能是難不倒我的,別忘了,現在網際網路,通暢的不得了。
晚上睡覺前,讓兒子講出這句話:「這兩天發生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變化太大了!」,用開心與興奮在過這一晚,今天我寫出了信,跟兒子的老師報告此事,就在晚上十點多,老師學生都準備休息之際,寄到老師的信箱了,最後一段,最懇切的感謝老師之方式就是比擬老師為我自己當年的老師:「感嘆30年前我就讀OO國中亦曾走過一模一樣的路,由父母帶出國念書。當年的聯考(會考)壓力當前,國中三年真是又緊張又甜蜜的回憶,沒考聯考的我,在國外多年,總是特別想念當年的導師與同學,回國後第一要務也是找導師、找同學……。」
或許我很羨慕人家達到財富自由,但我透過帶著孩子出國,意外的也有了另一種自由───一種我家孩子已在高處的保證,就是一種自由。這就好像一個人先達到財富自由,就很自由,事實上「財富自由者」讓他自由的並不只那個錢,而是一個在心理上的安慰───確認自己已經比身邊眾人都多出什麼(錢),因而對自己的極度滿意,滿意到再也掉不回地面了,像鳥兒,在天空自由的飛,再也不怕了。我無法達到財富自由,但我達到了「教育下一代自由」,比別人多了這一點,讓我多年來婚姻失去黃金教育期的失落得以放下,心也就得以自由。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15am took coxine 10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