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將今天稱為「地球恢復轉動」的第一個週末,今年仍有聚會但輕鬆很多,一邊休息,一邊將文章趕完,昨天寫了一篇推薦序出來,今天想再接力國語日報的文章。親子雜誌將我那篇「尊重老師,從不說壞話開始」再貼上去,朋友都注意到那篇迴響很大。其實,那文章區區1171字,比我一般的所有文章都短,比以前每天寫文字部落格都短,這象徵著──我現在公開寫文章,找到了一個好方法,那就是:不會每天寫,有需要才寫,但有需要時,一定全力以赴地寫!找到有意義的主題,用1171個字將它論述出來,回覆給找我寫文章的人,也因此得到很好的刊登、曝光、後續爆紅。一個作者想用文章影響讀者,每個讀者被同個作者影響個一兩篇,就足以讓讀者永遠記得這作者;這是我從每日「日更」的文字寫手,轉為「精緻化寫作」的第一步。

對面即將搬來新鄰居,要求我們將大門前的那個大箱子清空,還想探知我們額外加裝的陽台門多少錢,每次想到此事,就會陷入一種羨慕及無奈:有人每天想著如何賺夠錢來付租金,有人卻只需要伸手就能「收」租金,但往這樣一想,就會讓我辛苦一陣子。

來到花博,才想起今天是萬聖節,像國外嘉年華會現場音樂,才發現是喇叭傳出來的音效太好,年輕的高中生仍舊在洞裡跳熱舞,外國人照常在露天座吃著薯條漢堡,運動員照常穿梭在人群之間進行慢跑運動。我們家兩個孩子已都是國中生,不需要裝扮也不想裝扮,很酷的坐在小農市場附設小咖啡廳的吧台,一人一位,等著你停好車,走來與我交接。

我先吃中飯,不必選孩子要的,我自然就會選最特別的──衣索比亞餐,在美食街最後一隅角落,櫃台後方是一位黑人女性,跟她講中文說我要B餐,她回覆英文,濃濃的異國口音,我大喜,與她熱切聊起來;她熱切介紹我衣索比亞的吃法,我也熱切問她,妳是衣索比亞來的嗎?她說不是,老闆才是,我想繼續我的異鄉異味探索,遂問她是哪裡來的?她笑著說:「菲律賓。」唔……突然間就「不有趣了」,畢竟因為太靠近我的城市也太經常見到這地方來的新住民了。

衣索匹亞餐,burrito潤餅不包起來而是攤開,裡面的餡料分三塊,攤開在一個剛剛好盤子大小的皮上面,綠色的青菜、黃色馬鈴薯和紅色的美式墨西哥的打碎豆類,再加我加買的side dish似是浸了湯汁麵包,不敢恭維,幾乎都是澱粉,想起那裡是否營養不足,只能靠經濟的澱粉維持每日活力。我是戴著左右兩隻防疫手套來的,正想怎麼洗手,簡單,把手套脫掉,就可以依她教的吃法,撕一小塊皮,夾一點餡,拿起來吃──吃下去,綠色的青菜太酸,黃色的馬鈴薯太乾,只有紅色還可以吃,和墨西哥差不多,但,隨著一邊吃,三種顏色慢慢的融合一起,三種味道也一起了,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味道,或許這道民族料理這種吃法是有它寓意在的?

儘管花博看起來像在國外,但因為我知道它仍在台北,所以有一種無比的「安全感」。注意,不是優越感(這是我的家)而是安全感,因為這裡不會有什麼人歧視我們,也是全球最安全、沒有COVID-19的。在這裡室外的咖啡廳,服務員外國人帥哥,其實是混血兒,看起來亞洲的女生,中文有口音,點菜直接用英文填,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地方呀。和長輩在這裡聊天,聊的非常好,感覺到一種風範,他說得好,到了某個年紀或位階,所有事情就可以更容易給出一套更簡化的結論,像什麼呢?譬如在供應鏈內的一家公司,可先找小客戶然後開始賣他們貨,再找到越來越多同樣的小公司,就會發現,自己已長得比任何一家客戶都還大了,這會發生什麼事呢?就可以往下游併吞,去做原本的「客戶的客戶」。天哪,這招真奇妙!一邊聽,一邊想,我的產業要怎麼運用上去。

車子已在回家路上,自己覺得不妥,趕快再買了一盒水果,來補看三姨媽,也是我過世的奶奶的妹妹,非常的溫暖,因為老人家說的話和我奶奶一模一樣,好久沒有聽到被問:「最近事業怎麼樣?有賺錢嗎?」好像奶奶回來了,我就像一個小孫子的開心的說:「有喔!」想一下又改口,不對,並沒有,所以老老實實地說了,現在還在努力呀,也對現狀有很多的描述,試圖讓老人家可以完全的了解;三姨媽雖然已91歲仍非常健康,完全可以理解發生什麼事。接下來到旁邊找到小叔叔,小叔叔的家進門就是一種舒適愉快,一坐上沙發就黏住不想走,要不是你在下面等,還想繼續坐下去。連附近的女王漢堡也重新裝潢,這一趟,我覺得我整個人與這個燈光、裝潢一起被refreshed了,即便外面天色已暗,我的軀殼裡已被璀燦的陽光打亮了。

六張犁這個地方,一個什麼小吃、便當店、餐廳都有的菜市場,右轉後,看到了四個字「佐藤咖喱」,這就是名店,連外帶都要等半小時,門口停的都是雙B轎車,旁邊的「陸角」也沾光了,做某種咖喱蛋繪飯的生意,想起剛剛在花博也提到印度料理,我已經覺得很想吃咖喱了,到了對面的「小富貴小麵館」,對面就是它的母公司「大富貴」,有一道小菜剛好是港式的咖喱魚蛋,腦波弱,點了這道150元,叫那位小姐不要放豬皮,她給我十幾顆魚蛋,在車上吃掉,濃稠的咖喱醬燙燙熱熱的,都喝掉了。

結果,今天不只是「地球恢復轉動日」,旋及也變成了「出國人生重大紀念日」,今天晚上,我們對這個重大計畫(出國)做了更進一步的推動,這條路是30年前的我所走過的路,在之前,一直無法依我教育理念所教育的孩子們並未對此路感興趣,一陣子下來,聽見我的故事,孩子們如今對這個計畫的動力非常非常的強,這幾個月,是他們在推動我,不再是我推動他們;我還時時的當一個「懷疑論者」,懷疑是否這是最好的選擇,然而哥哥已信心滿滿的上網查過所有資訊,一心一意;妹妹則也將心中想要的化為大聲的呼喊:「我要出國!我要出國!」我知道,理性分析,這兩個孩子出國肯定是好的──哥哥非常聰明,很適合國外,但很可惜他已養成競爭力卻可能到此休息;妹妹則是很難得的理科超強的小女生,對國中的大量背誦的需求無法負荷,到歐美是較適合她的。最重要的是,兩個孩子從小都錯過了學英文的黃金時段,如今是最後的機會,只有在國外的學校可以拉起他們英文至非常好──而且,不像在台灣雙語學校這麼貴,在那裡念書,學費是一毛錢都不必。

但對我這個家中主要收入來源、家中主要支柱而言,此時正剛剛從做了三年沒消沒息的「離婚志業」開始轉向,轉回主流,卻要突然斷掉,實在難以不懷疑、不緊張!

明天就是11月1日,接下來兩個月不但會是孩子們十幾年的人生一個非常難忘的兩個月,對我即將滿45歲的人生也都是非常特別的兩個月。我此時已突然完全可以體會當年所看到的這些移民家庭,尤其那些突然將孩子、妻子送至加拿大而自己只是請個假或留職停薪,此後還必須兩邊跑的爸爸們──那是一個非常糾結、勇敢的決定,每一個爸爸出國的過程一定是「逆著」很多很多質疑的聲音,卻必須在那未知的領域還得挺著腰桿勇往直行,不讓大家看出一絲我的憂慮,一種對家庭與孩子的最後的奮力一推,「錢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順利到異鄉並上軌道」那一種對下一代的無私,我這個當年的孩子的眼中所看到,與我現在所能揣摩「他們」(爸爸們)的心情,合而為一,變得好立體,尤其今晚,我心臟病又發作,大約2.0級,提醒我,是即將到一個無法隨處看醫生,去度過漫長的、靜音的北國冬夜。而今晚你先給了我最堅定的支持,讓我今晚可以好好睡一覺並迎接明天十一月的第一天。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11:00pm-11:45pm angina level 2.0;服藥:12:15am took coxine 10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