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星期開始顧問專案,明天做第一階段報告,今天全力以赴最後衝刺,很久沒看到自己用這麼「興奮的樣子」在努力,寫文、找圖、修圖、錄影片…每一篇導到「作品」───我以自己為實驗,目前規畫的包括一本「書」:「我正在累積一本書《任何人都能轉職做行銷》,請幫我在下方按個『讚』,貼到臉書給朋友,在系列貼文按最多次讚的前100名可得免費贈書一本。」一場「演講」:「想看更多案例嗎?歡迎點擊以下報名學創意2022年:兩小時帶走100個最新網路行銷案例。」以及一支課程「影片」:「即將推出一堂新的課程影片『5個小時教你行銷人員網頁DIY,我教你!』,只要愈多人按讚、轉寄給朋友,就可以免費下載長達5個小時、超豐富超精彩的預錄課程影片。」

這些都是模型而已。今天來這間咖啡廳,訪談我這次要以此模型協助的第一個業師,提醒:現在我不是找來一個業師教大家,而是透過這個業師來「啟發其他業師」,所以業師(包括我自己)必須要先做出一點東西,在這麼有限的時間內。訪談過程是非常的開心,場域很放鬆,之前曾和雜誌社的熟識約同樣一處,那時候只覺得它是中山文青區走到巷底、老公寓的二樓,今天才知道女主人老闆娘原來也是媒體出來的,所以媒體人都會跑來這裡。

經驗是累積而來,工作的過程,累積了上百家,甚至到幾百家的企業,收到這些企業端傳來的直接的需求,於是,就「秒懂」了幾百間企業、至少幾十個產業的腦細胞骨髓裡怎麼想,最可貴的是,透過每個行業的差異找到這些異業中間的「共通處」,或同樣表象事情下面的「不同處」現在只剩下怎樣將智慧經驗化為文字。我拿出筆記本,翻開,在小小的紙面,畫了一條長長直直的箭頭線,直白的說,嗯,我們可否在三個月以內,完成一本書呢?現在出書其實也不需要這麼多字,我明確地給出一個目標,但後來蠻後悔,怕這麼快,把對方嚇走了。

中山北路二段20巷,如果有天,我們得住進本地的老公寓,那我要選這裡的。樓下是各種特色店鋪,每家店,幾乎沒有牆,沒有柱,只有一片薄薄的玻璃,清清亮亮的,店裡都是燈,商品像博物館,不知道可以賣給誰,在這條巷子,「藝術」似乎比「生意」還重要。類別來看,店家中一定有理髮廳,也有賣拼圖的,或賣些雜七雜八的,上面的住家,則一向怡然自得的掛在那邊,沒有鐵窗,沒有特別塞什麼雜物在陽台,不見幾家陽台外推,彷彿用五十年前最古老的樣子在生活,老樹也獲得保留,站在巷邊,漂亮的、彎彎的。我們剛剛還到「光點」,買到了一個很有記憶度的禮物給即將生日的小姪女,是一個木製拼圖,在古蹟,裡面選品的人員也是在搞藝術的,投身其中,幫我們細細的包,這是她們高中時代的記憶,我獨缺這回憶。

巷角,有一家香水店叫Aesop,在「米朗琪」旁邊,你先吃到了一直想再回味的鬆餅,走出來,看到Aesop外面排了很誇張的長長隊伍一條線,佔掉整條巷子一半,來者,有穿制服的國高中生,也有看起來沒有頭髮的爸爸。這個香水店裡,都是書啊,一排排的非常整齊,上網查,它正在連續九天「贈書」,支持LGBTQIA+,我寫道:「行銷人員經常用『贈品』來吸引新客戶,贈品的設計,若巧妙,可以為此產品『釣』出最關鍵的TA目標族群,也透過這個巧妙設計的贈品來溝通此品牌的理念,還順便附帶強大的社群傳播效應。」這些風潮的領頭羊用戶,以前是OL,現在變文青。

還好有這間店和這一條排隊,雖然沒去成誠品書店試拍我想拍的,卻因而得到靈感,直接用手機後鏡頭,拍了一段Aesop排隊的樣子,讓大家身歷其境,如同在現場,再下載「小影」APP做出一支簡單的字卡影片,你說,那些業師,真的會使用這些多媒體嗎?我想過了,我的任務是為它注入多媒體,可以做的就是讓多媒體變得簡單,這幾天都在找尋更簡單的多媒體形式,今早已用影片錄製、抓我用Bubble寫No-code,猜猜看我在幾分鐘內完成?4分鐘30秒,再加上前面練習,差不多在10分鐘以內就將整支影片完成並上傳上去。沒錯就像這樣子簡單的多媒體上去,我讓所有的業師都可以做這件事。

上次開了10幾個匿名群組,最近發生所謂的「暴動、叛亂」,她們想要我給她們這些群組的「共同管理員」,理由是:太多的詐騙的廣告訊息跑出來,她們說「受不了」,因此要求加入幫忙管理,但我的看法是,一開始我就設定,這些匿名社群,由我個人來當管理員,才可以保證它的公正、安心、永遠存在,LINE的匿名社群對管理員的「保護」很不完善,共同管理員的權限竟非常大,包括:邀請其他管理員、刪掉任何人,也可刪掉原本邀請他進來的主要管理員,這樣合理嗎!也就是說,他可以自己變管理員,然後刪掉整個群組。因此,在還沒有很嚴重的理由之前,身為這些百人社群創立者的我,當然不會隨便開放此權限給陌生人!

我也感嘆,這麼多人待在一個匿名的群組,彼此之間互不認識,卻把它當作生命的一個如此重要的地方,這人性,我體驗,我收下。

另外的人性,就是成立離婚爸爸群組,這是一個具名群組,現在叫「哥們讀書會」,一開始的名稱是從我在2018年11月的「爸爸的聲音」仿TED活動開始,這個群都是離婚爸爸,有一種感覺:與他們一起,感覺到放鬆,大家都是同路人,無論見到哪一位,彼此都會覺得,對方在某些地方,比自己還更慘!比方說,有的對方身陷訴訟而自己完全無官司一身輕,有的對方已經完全被離間看不見小孩而自己卻還可以勉強看得到(小孩),有的對方欠了幾百萬了而自己財務仍然完好無缺,就像這樣,大家都是慘慘的,但總能看到別人比自己更慘的一面,便形成了一個互相加油的同溫層。不過,這個同溫層,後來我有一感,此其中有相當大的浮誇成分在裡面,到底是男人的天性、男人在這種(離婚)處境前後的習慣,或只是純粹因為大家實在太不熟。不過,大家都是好人,在這裡,有時候,大家聊天,就像一群少年,聊當年的籃球、漫畫………。

我早就認為應該多多聚餐,今天這場是熱炒店,但前面就進了因為打疫苗啦,要訴訟了等等而不來,車子開過來的時候我們嚇一跳,這是林森北路的深處,旁邊前面後面的「氣氛」都是六條通、九條通的,這邊開了一家非常漂亮的轉角明亮的咖啡廳YJ,坐在這裡,繼續做明天的簡報,遲到半小時後加入,只有四人,後來增至八人左右,聊得超開心,但我也一邊時時四處小心的偷看其他桌的客人是否有鬧事的風險。

晚上回家,還和業師約晚上11:30,透過LINE嘗試聲音訪談,我做到雙腿都微微發抖了,很興奮,很有成就感。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30am took coxine 10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