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在家當單親爸的44歲男子,雖然不上班,但我的周末依然比周間還要快樂一點點。星期一到五一定要「每天出一樣東西」,那麼,週末就是熟悉的休息日──這是當年寫部落格時代開始的習慣,很好,上星期連續寫了這麼多程式,每天上線,蒐集了大量數據,這個週末可以檢討一下、想一想。
已經寫的程式都已經出去,兩隻程式總共推出四次,昨晚的「告別機器人」得到不錯的迴響,跟著日記,個會自然的繼續發展,還有什麼服務可順帶提供?另外,還會想其他的點子,最想發展的是「教練型APP」。
教練型APP?是我自己稱的字,請教我弟弟,國外對此事有什麼正式的名稱嗎?與他描述我看到的這個新類種的APP:這種教練型APP,可能已經一陣子,像Calm、Headspace這些靜坐、健身的APP,它一步一步教我們做。「這種APP和其他不一樣的是它自己有內容。」我說:「以前的APP,要不就是一個人進來和其他人互動、得到其他人資料,要不然就是自己給自己用的工具像Evernote。但最近幾年這些APP許多都是在『教』你什麼、導引你做什麼、一步一步做什麼。所以,它自己有內容,可以直接服務使用者。它其實就是一個線上課程,只是它加入互動,不像Udemy只是下載、看影片、寫功課、聽課。未來,也就是說所有的講師都可以有自己的APP,來取代課程。」弟弟則說已有許多網紅,尤其健身類的,有自己的APP。
我想找些公版來做一些這種APP,此刻,版型是最大的問題,做起來會不像APP,因為APP都是長長的畫面,不像一般網頁版型那樣寬寬的。後來,針對這種教練新的APP,我找到了一個挺不錯的版型。版型真的是關鍵,找到版型,就初步看到了它的成功,剩下的是要寫程式串一串,就一副很ready了。今天當我宣傳昨天的「告別機器人」,有一位網友再次留言稱讚:「IT做得很好!」大半是版型的功勞。
早上與協會開會,往常此會皆在國父紀念館旁邊一比較簡陋的會議室,今天因疫情,拿我們的ZOOM帳號提供給協會做線上會議,大家都太久沒見面、悶壞了還是怎樣,預定時間半個小時前,就有好幾位爸爸已經在線上等待了!打開鏡頭,就想開始聊了!我也超開心的,不知道為什麼,和他們聊天,就有一種極大的共鳴感,其實我根本還沒聽到任何事、自己都還沒有開口,就覺得有股衝動想流眼淚了!從前我會認為,這因為眼前這些人都是探視困難的「看不見孩子」的爸爸媽媽,我因感同身受而觸動?但如今我自己離婚已事過境遷這麼久,我對他們的感受,更像是──他們與我都是一起經歷過離婚者,而且,都不是「開心的離婚的」。我看到的是,他們都是已經跟對方徹底的撕破臉、而自己孤零零地一個人的。一種共鳴感是這樣子來的。
早就建議應要多辦這種聚會了,如果有,我肯定會參加;不用什麼張羅,不用太多活動,只要聊聊天、問問近況,就是「暖了」。有些人抱怨,有些人問問題,每次去現場開會我都有一種特別輕鬆感,所有自己的苦痛,都被大家一起給承接、一起給「平均掉」、也就一起的煙消雲散了!很神奇,在線上仍有這種感覺,只要打開網路,就可以輕輕鬆鬆的互相平分掉離婚之苦痛。後來,這群組裡的爸爸媽媽開始聊「現況」,大家都是離婚後再有新的對象、或也渴望新對象者,開始互相打氣、祝福:「你也一定能做到的。」此時我特別為一個曾給我們很多溫暖而現在已找到幸福對象的媽媽說:「也趁此機會,謝謝你在大家早期開會的時候都會自掏腰包買給每一位爸爸媽媽一人一杯星巴克,還有自己做的手工餅乾,非常的溫馨,好人有好報!」
而,昨天接到正在幫助的離婚中的媽媽,她昨天已和我介紹的律師講過電話,付過諮商費,她說,只問一下,了解程序,也不覺得浪費錢。她說向專業人士問一下,就比較知道接下來(如果要和老公打離婚官司)會發生什麼事。這個媽媽也有趣,下一步亦主動說,她要找諮商師了。看來這個專業的「找人SOP」真的存在,律師之後,就是諮商師,後面又是什麼呢?我也趕快動用LINE去找了之前一起上電視的翠芬諮商師,她也與我確認願意「親接」此案。我跑這麼一次(程序),就真的了解了當我要幫助一個最緊急的火線上的離婚爸媽,會面臨什麼,要怎麼做,花多少時間,被問什麼問題,可以怎麼介紹(律師、諮商師)…。或許下個App就是做這個,或許。
孩子在淡水,我們稍休息,下午,你和靈性的老師進行一小時關門對談,與對方分享我們現在在做的教養課程,他覺得我們這一對好可愛,也表示看好我們現在在做的,給我們加油鼓勵,講完之後,你宛如新生,充滿朝氣、精神,剛好我外送的蛋塔跟飲料都來了,帶著,趕快去找爸媽,爸媽那邊好像沉沉的,對照著我現在精神飽滿,為什麼會有這個差異?我笑,就看孩子在哪裡。今天下午是補習班要(數學)上課與考試,但是孩子就這樣子,不去了,我也不確定已是第幾次、後續怎麼辦,只知道我自己不喜歡被補習班老師寫信來那種感覺,孩子不上課,我心中好難受呀。補習班也第一次見到這種家長(我)吧,大概感到不可思議吧,家長(我)付了錢,孩子居然不上課,補習班都比我們還要著急呀。但對我來說,好好小心的注意與照顧單親後的孩子,修補往昔婚姻中的那些留存的陰影是最要緊的。
雨中,往出海口,大卡車換線的時候,一發出急促的「嗶嗶、嗶嗶」聲,車流就跟著躁動,雨也不小,還好天色不會太暗。一到淡水,看到哥哥很難得的在睡午覺,而妹妹跟爺爺奶奶玩拉密。妹妹很認真的玩,她不只解自己的牌,還會幫所有人解,所以我們都笑,她每次都沒有贏,她都幫別人解而打敗自己了。不要小看拉密,一般人看起來已經沒招了、要pass,厲害的人(如女兒)就是應能夠解出來。今天出現一個最經典的,她爺爺拿到兩張紅色的「3」,在拉密的世界,同顏色同個數字是災難,女兒先想辦法幫爺爺解決掉一個,想老半天,將所有的東西翻了一遍,居然動了五、六處,將那個「3」硬就是塞了進去,爺爺奶奶驚奇不已;我好奇女兒的腦袋怎麼work的,是看到了嗎,她說她先模擬了一下、在腦袋裡面盤算好,出手。我說,她已被三個數學老師稱讚了,我平常只知道她學習成果(成績),學生的素質,只有老師最知道。
我是創意派的,女兒不一定適合創意派,她似較適合去做分析或有正確答案的,她會「解題」,會做得很好,要怎麼訓練她呢?這樣的頭腦放在那國中的升學用的死背文科,真的好可惜,現在已不是小一小二了,現在可以直接將她帶入大人世界的某個專才,但目前大多都是教寫程式這種的,都是創意型的,「解題型」的要去何處訓練呢?
只靠父母不太夠,或許應該要有一個孩子潛能開發師,但,隔行相輕,這樣的訓練者,要讓父母覺得「此人夠格」已經超難。以我為例我大概聽了任何成年人在導引我家孩子的生涯,就會翻白眼,不要這些人來教,想必其他父母也是如是想。
孩子的媽,與孩子約明天(週日)見面,我看到她向孩子強烈的強調,早點準備,不要到時候再讓她在樓下等20分鐘。嗯,許久沒聽到這熟悉的強勢的語氣了,才發現,它已開始從我記憶中消褪,如今,竟變得如此陌生──可是,我是才離婚兩年多的人啊,原來,這就是記憶的本性,人是容易變的。
離婚二年又二個月,我和孩子們像是滑向湖心的自由小船,靠「自由」就可以一陣子很愜意舒適,但,久了,又停住了。那,這麼久的一段時間,我們有「多」了什麼嗎?
是的,我們多學了Triple P這些正向教養的東西。多了這些,我們(或許)會繼續再往上變得更好。今天你都在忙明天何老師的課。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30am took coxine 10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