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16歲的自己,你好。
以下是30年前的今天(1993年4月19日)當時16歲的你所親筆寫下的日記:
這一天的日記寫很多,主要在寫兩個同學,第一個同學是第一次寫到,是很有趣的「轉折」,這段經歷我現在顯然已經完全忘光光了,原來曾有這一天,你說,這位也是台灣來的同學,以前與他說話,他「有點不太愛答的樣子」,上課時候的臉也「高傲不甩人」、「以為他很臭屁」。你最討厭臭屁的人啊。但沒想到,這一天,你看到他上台報告,緊張到「聲音發抖」、「講話模糊」,你覺得非常的慚愧,自己誤解了這個同學,覺得「對不起他」。
這點很有意思的看出你的個性,你很討厭那種不理人、自以為是者,但其實通常這樣展現出來的人不一定真的是自大,只是個性封閉使然,因為真正的自大者,並不會這樣外顯的。
提到第二個同學是那個喜歡的女生,又來了,她剛整理過頭髮,大概是剪了短髮吧,你形容得很清楚她的迷人之度,這部份我就不想再多說了。你說得好,「需要一個女朋友」、「但目前看來只有暗戀的份兒而已」。一個16歲的少年,此時你已經覺悟到應該要再讓自己更進步、更厲害,才有機會遇上心愛的女生。你再次提醒自己,「女朋友也得找個和自己有相當理念、共同生活目標才好」。而你自我評估,「這學校裡沒有幾個合適,因為你太怪」。這點是對的,但你不知道的是,年少的人,每一個人都天馬行空的說自己想要什麼,其實就只是荷爾蒙作祟,哪有什麼堅持;而年紀長了,慢慢的,生活皆會將我們磨練成差不多的「理念、生活目標」,所以後來這些都不是問題,每個人要的都差不多了,反而是生活習慣、脾氣、個性……這些是比較重要的了。
從日記看出,16歲的你就喜歡「向漸熟的人亂吐露自己的心事」、「亂出廢話」,可見,你是渴望著有人理解你的。由於你16歲就認知你自己很「怪」,所以的確,後來幾十年,真的有人理解過我們嗎?
過了30年後,已經46歲的我,在同一個日子(2023年4月19日)發生的事情則如下:
昨天很沮喪的認為,所謂的軟體、資訊科技,只對這世界scratch the surface,並未切入到商業核心,商業本身如同我在這區區300萬人的溫哥華路邊經過的那些沙石、卡車、貨櫃,再看到Costco無可救藥的這麼多喪屍人潮,說好的「網路取代實體」呢?再看到網路上這麼多消費者熱情轉載各種疑似廣告商人操作下的商品。再看到這些也在擦邊球的服務業的人,包括我的車子保養廠的,原廠是什麼意思?就是它更可以盡量把價錢抬高,你也得修車,他們知道的。於是我的車子一直發出「喀啦、喀啦」聲,我也得忍受──我不想再去浪費唇舌講半天再看他們用那種「你能拿我怎樣」的漂亮語言虛答我,浪費我已經快要走到終點的努力時光。
但,我能去哪兒?還是得很無奈的,必須待在這個行業,這個網路產業,繼續的找擦邊球,看這次可否scratch的深一點。我開始再回眸看一樣東西───線上學習,現在幫網站及知識長們賣出課程,雖然已不是我第一個,但它曾經有這麼多人買就表示這個市場仍可行的。我研究類似我們「共學」的平台像Patreon、Substack,今天在Sunny M的咖啡因的助攻下,我起了一個新想法───無論是誰,在這些地方開「教室」或訂閱制,他們都必須還是得「下廣告」,那,我應該下廣告去宣傳一個工具而不是一個頻道,就是說,我應該連「format」都要非常自由的想出一招可以讓大家一看就想點、一點就想買的,這才對!這部份我是可以想的。
沒錯。沒錯。訂閱制或一次性購買,平台都太死板,我應該要有彈性靠某種創新的「format」來爆量賣出,現在操作這「共學團」其實是可以在「format」上自由自在的。在Sunny M咖啡館想出來以後,窗外的太陽剛好剛剛擺脫了烏雲,整顆都出來了,路邊也已經由市政府人員種上了最新的鮮花,這塊大地,每年看著季節固定換上不同的花,它將整座城市當花園的照顧,對,這條路正是叫「Garden City」。
自從改為用台灣信用卡付錢,數字就呈現在台幣的帳單上,很快就相當驚人,上個月在刷卡的部份就超過台幣20萬,以前每次超過1000元台幣的消費我都會檢查,現在是每幾筆就一筆是超過1000元,這些名字都是日常生活的,加油站、超市、餐館、網站服務……有一筆是「Bentley」,刷了2000多元台幣,明顯不是我的,我們怎麼可能向「賓利」消費呢?好隊友指向我身邊的包包,就是這個了。上次去高貴林購物中心等人時所買的電腦包包,那家什麼都賣的行李箱店竟然叫做「賓利」。
下半段來到50嵐坐在這裡,有了咖啡因再加上周杰倫的歌,這次好久沒聽過的「楓」。他最有才氣的時刻,那種縱橫世間的氣勢本身是激勵無比的;好隊友與我同世代的,我們一起聽周杰倫的歌,我家孩子們就無法理解了。這讓我注入了感性,也是為何我喜歡寫作,這是最原始的夢,為何不現在完成?於是我再約了看不見孩子的爸爸再次做訪談。
上週看Red Pill紀錄片聽到的「Men’s life is expendable」概念其實可以當主軸,當你出生為男性,從一開始就是要在比較危險也比較長時間的工作,他沒有選擇也已經習慣,他的生命也註定是要少掉五年而這是沒有人會提到的。這是一個很可以施力的點,讓大家直接容易看到自己對兩性觀點的無知。連我也是剛學會的。這個view因為太易懂是個game changer。
哥哥已經輕咳幾天,今天回家前他說他們台灣來的ESL老師上週五即已確診,請假兩天回來告訴大家她吃了藥就都OK了。哥哥因此確定自己「90%很難不確診」,昨天死都不要戳鼻子,今天我們拿著新瑞華的飲茶回到家,他已經戳好鼻子,一條線,過了一小時說微發冷,要拿溫度計不過我新買的那溫度計只給他37度,但量我與妹妹都是35度,哥哥解釋人類體溫不可能35度,所以這溫度計一定有問題。然後他再戳了一次,這一次看到了第二條線,微微的出現了。他歡呼慶祝,已經寫信給老師說明天請假不上課。但又轉過頭來關心我們;此時妹妹、我、好隊友都主動戴上口罩了……。我到藥局幫哥哥買了預備藥,中東裔的藥師不耐煩的草草推薦一包超級止痛藥、咳嗽糖漿、喉糖。哥哥知道確診後,他在家裡竟然也主動的戴上他的黑色口罩了,還提醒我們「爸比你們不感染的關鍵除了口罩,還有通風」。
雖然哥哥的確是比較不戴口罩的那個,但他在學校其實仍有戴著。他確診了,我特別跟他說,謝謝他過去幾年都支持爸比(我)的防疫決定,我們已經撐了很久了,謝謝他的努力。我心裡想,如果無可避免的確診而因為心臟不好而重症,絕對不能讓孩子有任何罪惡感。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30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30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目前公開的日記僅限離婚後3個月起至今,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離婚前及結婚前的本人人生自15歲起之所有日記?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