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16歲的自己,你好。
以下是30年前的今天(1993年4月18日)當時16歲的你所親筆寫下的日記:
這一天很有趣,你來到了這個現在重要但當時只是和弟弟同齡的朋友Jeff學校打籃球。星期天,早上晴天,然後轉陰,下午又放晴,然後又下大雨。打完籃球,你們打棒球,大概是朋友不太會打,你竟然語氣臭屁的說:「不用說,和他們打棒球當然很不好玩。」用字不太禮貌,是少年時代不察吧,不過原來你是在強調,這一場貌似胡鬧的打棒球,竟使得你的「棒球癮發作了」。你提到了當時還在台灣,每個週末會到爸爸買的「山莊」的房子,最後一年,你與弟弟迷上棒球,會去找鄰居「洪碩陽」打球,其實打球不必多人,你形容得很好,「雖然只是三個人投投打打,卻充份地體會了棒球的那份特有樂趣。」不過,你仍舊寫道「好想打棒球比賽」。這個心願,還真的至今尚未實現。
不過,你已經開始在努力了,你說「單字背了很多」、「照這種速度下去,一定有大進步」。可惜你沒有在日記裡以量化記錄,不知你到底背了幾個字,也不知道到底背了哪些字。
過了30年後,已經46歲的我,在同一個日子(2023年4月18日)發生的事情則如下:
早上起來就先用ChatGPT詠唱作為一天的開始,心想,只要能成功地下出兩三個指令在同個主題上,它產出的量就足夠今天使用了。於是我輸入一件事,如昨天領悟到的,「高濃度的知識」是我的目標,先在網路上找到一則職場文章在講「心理安全的重要」,拿它發揮。覺得這個議題很熟悉,因為家裡也讓幼兒感到「心理安全」,幼兒才能發揮創意;我輸入相關的語句,得到一些答案,全部收拿下來,成為今天的內容,並讓它盡量的密集、濃度高。昨天的第一篇關於「辦公室的五代同堂」,剪掉廢話和靜頓後,聽起來還蠻順的,真的蠻濃稠的呢。接下我會繼續努力讓它濃度更高。這個年紀,突然間又有了一個努力目標(寫出更高知識濃度),感覺好!
像我這種可以每天持續做,如果每天只是完成打卡,感覺不錯,但,如果每天除了「做了」還能「變更強」,每天都練出新肌肉,每天進步一點點,感覺更爽。
今天老朋友James再次回來溫哥華看他爸爸,還沒有出門之前,我終於理解到生性比較溫和的我可能對這些朋友的意義,尤其是離婚後,這些男性朋友們將可以安心的視我後面一生溫暖的支持者。我早上一個人開車出門,也才領悟到原來伴侶的意義並不只是跟著我每天出門到處遊山玩水,而是當我隻身出門,有一個人會在家等我──這感覺是無比的踏實的。就算結婚了,只要卡在婚姻深處,都已經不會感受到「家裡有個人等你」了吧。
電影「鈴芽之旅」拍到311大地震當天,是這樣的詮釋──當天早上,多少個家庭說再會、再見,大人上班,孩子上學,還沒到下班和放學時間的下午,地震發生,幾萬名生靈沖走不見,海岸邊廣大的幾百平方公里是大片人間煉獄,電影以火燄與岩漿來形容它,畫的很好,它根本就是地獄啊,但是實際畫面,就連海浪也看起來這麼的無害,甚至乾淨。小女孩(小鈴芽)蹲在地上哭泣找媽媽,難怪孩子如此動心。
發現妹妹在社群媒體上貼文,連續幾天都貼這個鈴芽之旅,而且她全部都寫日文。看到的不只是日文的程度,還有一種少女開始有自信、一種自主性。想到她一個月前才剛剛看到哥哥玩這個社群媒體她才加入,我也榮幸的被請求成為她的朋友(爸爸我高興了好久)。不過,現在都不敢按她「讚」,怕她想起我的存在,或也怕她朋友看到會丟臉。
妹妹每天都會問我幾點可上文法課、作文課。昨天她自己想到一種上課更好的方法,稱它為「作文演講課」。妹妹這個人可能是從小的影響讓她傾向遮掩自己真實情緒,一邊嚷嚷說她不想上台,希望永遠可以不需要上台,上台好可怕!一方面又說,她覺得手癢了,好想演講,這個學期的ESL都沒有叫她們上台做報告了。我聽了很高興。來吧,我們這個演講課,我是打算教妹妹寫文稿,還可以拍成影片,第一個題目是:「最喜歡的漫畫」。她已經給我一部漫畫的名字,我會查一下趕快開始。
說真的,雖然一直叫孩子走高科技,但高科技真是對嗎?沒錯,它是可以成為一個隨時準備好的武裝小隊,隨時準備取代世上任何一個已存在很久的產業,但,它畢竟就只是一個游擊隊,它是個顛覆者,沒錯,而這個世界大部分的時候, 顛覆者沒有成功的顛覆(所以創業家大部份都不成功),因為這世界已有自己固定的運作模式,我們一般人還是要買車,要吃飯,要住房子,這些產業層層疊疊的從石油的開挖、軍事設備的添購、至於國家機器的運作等都已經有人在裡面卡位。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在人類系統中賺錢的人;在路上開名牌高級車的這些、住好房子的,他們為什麼看不起網路創業家、為什麼看不起做廣告的,因為他們看到網路創業者就只「刮了刮表面」,只能刮出小小淺淺的痕,做不了什麼大事,成不了什麼大氣候──這就是比較務實的商業人士對於電腦科技的看法。而這也是事實。
我是比較幸運者,我從工程師出身,聽信了這些書,想做大事,成為下個Bill Gates(那時候賈伯斯很慘,沒有人想成為賈伯斯)然後我幸運地碰到了部落格,有名氣,那也是我一直寫作累積起來的能力馬上拿出來運用,然後我又幸運地碰到了臉書,讓我可以自創廣告公司。廣告公司已算是擦邊球了,它也是在一個存在已久的產業(廣告業),一般的時候是進不去的。能夠成功兩次,我已經很厲害了,我要務實的看一下才知道我下一個要切進什麼地方才有機會?我要務實的評估,科技真的沒有我想像的這麼萬能,一般來講它只是在刮表面而已呀,傷不到這世界已經建立的商業架構啊。
這是我第一次在溫哥華來到「醫院」的外圍。當年於溫哥華住八年,我們全家人很健康,居然從來沒有去過任何這邊的大醫院,今天來到的是溫哥華的總醫院Vancouver General Hospital,居然就在我以前唸書的Dorset語言學校旁邊,原來那一群大樓就是醫院,而它的主大樓大概也只有台灣的馬偕醫院大小,感覺不大,不過後面很深,大樓群很多,有舊的有新的,牆色都像慈濟醫院灰灰的,門口一條由本省張揚的首富所捐出的鮮藍色招牌寫上「Jim Patterson Pavilion main entrance」,我居然在這裡找到停車位,在這裡等朋友,一直有鮮黃色的「Hospital Transfers」車子過來載走了病床上面的人,病床上面的人有的看起來沒太老,卻被綁著、躺著只能任由兩個人來抬動,誰希望一直待在醫院這裡呢。不過這地方感覺還不像醫院,比較像是沒有生氣的老人院──雖然外面的樹兒正露出小小的紅色的初苞,隨風攀搖,但整片地方太安靜了。還沒開始下雨的陰天,這麼多樓房中有多少人正在裡面默默的痛、難受、熬著,等待這套超緩慢的溫哥華醫療系統。
James請我吃以前Dorset旁邊的港式餐廳,以前是Kirin,現在變福臨門,我開心的說這是我第一次進來此餐廳,很有意義的是和老朋友。這小小的入口一進去就開闊了,三面都有玻璃,屋頂還挑高了一點點,想想,30年前它就是這樣子了,可見多有畫面,飲茶很好吃,不知是否與朋友聊太愉快。一個人吃了台幣1000元左右。
孩子回家,我則再出門運動。踩20分鐘車,練三樣器材,設定時間趕回家,設定時間洗澡,勉強趕上主持每週三讀書會。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30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30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目前公開的日記僅限離婚後3個月起至今,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離婚前及結婚前的本人人生自15歲起之所有日記?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