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16歲的自己,你好。

以下是30年前的今天(1993年4月9日)當時16歲的你所親筆寫下的日記:

我從你文字中看到了一個轉變,我認為不完全是因為你寫字寫得較撩草、較不在意,你好像變得比較叛逆了──是我從字裡行間感受到的。這可能是被這位你新喜歡的女生給影響,她的追求多樣化的人生觀,以及你又再次失敗,你說,在昨天,你沒寫日記的那天,她其實「適當地讓你感到她的少許冷淡」。你竟然沒有難過,或,你可能難過到不想寫日記,但沒有在日記裡承認難過,反而好像在生氣,你評述這個女生「她不簡單」,認為此招至少比你喜歡的第一個女生還要「高明多了」。

這幾天,你也像我們家孩子一樣進入了Easter復活節長假,今天是假期的第一天,但你還在念書,「書念得不少」,念什麼呢?你念了「英文的小說notes」,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應該是很難的,但你說「效果不錯」。

放假日,你和我們家孩子不一樣,你會出去打球,很期待打球,而今天一整天你形容是「標準的春天天氣」,下雨、放晴,不定,籃球癮發作,當然要來打籃球了!你記錄,昨天才剛「領悟出轉身跳投的技巧」,你記下,你發現,跳起來之後不要急,要「看準才出手」、「信心要足」、「不能怕」,今天打籃球,就「很大的進步」,你還用「天鉤」且「看似有兩下子」。不過,這段期間,其實你的籃球都是和小朋友打的,籃球技術的進步是要一直到大學二年級與「二號路」球友打球,那才是開始有點進步。

你算是多才多藝了,剛剛講這麼多,還沒講完,你做的另一件事是「作曲」,你說你「昨晚突然想作曲」,是不是和這位女同學有關呢?不知道,但你解釋,是因為想作曲,才沒有寫日記。那個曲子在哪裡,真的有彈到鋼琴上面去嗎?有記下來嗎?現在都不知道了。在你一生中,這也不是真正比較勤的作曲的一次,真正勤在作曲是在要去念史丹佛之前,與弟弟合力作曲參加溫哥華中文電台的中文歌曲創作大賽,我們竟也真的錄了兩首歌交進去。人生的花樣都是從小小的開始,許多花絮最後哪裡也沒發展,但有一些(譬如寫作)卻變成了以後人生的主力。

過了30年後,已經46歲的我,在同一個日子(2023年4月9日)發生的事情則如下:

與好隊友與親愛的孩子們大家一起住的好處有幾點,第一,收收東西,一項一項清理,旁邊是家人的歡言笑語是很療癒的,事情多到做不完,每做一步又再緊接著一步,雖然明天又髒了又得重弄,每天都有新的碗要擦洗,不過好像我在維護著一個環境且不是只為我自己,感覺是很滿足的。第二,很多很多任務,就算孩子只是請我幫忙倒個水、要教妹妹文法等等,這樣一來一往的互動,讓我的本業工作都一直不斷地被打擾,填一張表都填不完,只能先留它在電腦裡面,先去忙,不知道何時才可以回到電腦,不過這也就是豐富的人生吧。

沒有人叫我一定要今天出門,但總覺得出門的話,我們四個人又可以更豐富一點。才出門前,好隊友弄了Bubble 88買回來的冷凍黑胡椒醬,我們跟他們花了一頓餐的錢買了這包黑胡椒醬,供給三道菜用,有牛排、有蘆筍,兒子開心的說這吃起來是「好吃的台味」,同時間,我和很辛苦的美國的離婚爸爸聊天,看不到底的離婚訴訟,曾經愛過的、有歷史的人繼續的對他窮打不捨,對人生真的會產生懷疑,覺得走不下去。我覺得應該寫一篇文章告訴大家怎樣安慰爸爸們,最近兩天,我寫的都是將論文用ChatGPT翻成普通英文,這點效果也很好。

開在高速公路上,路面都是差一點點積大水,雨像倒下來的,其實蠻危險,前方都是水霧,前方的車子都是糊的,我必須雙手握緊方向盤,專心開車到我根本沒辦法瞄到路旁經過了怎樣的房子,是不是自己判斷錯了,剛剛不應該出門的,而現在,還繼續的開,是不是因為只是不想收回自己建議大家出門的決定。

可是我們還是到了這裡,叫做Cloverdale的地方,在Surrey這個龐大又很愛建設的溫哥華衛星城市中間一塊,下車時帶了車上所有的一大傘兩小傘,看到這家Museum of Surrey門上掛著「Closed」字,哇,這真慘了,Google上面明明是開門的,今天是Easter Sunday,沒打電話來確認,我們前面有一台特斯拉,後面有一台特斯拉,都是帶著失望但是可以理解的一種自我解嘲的表情說:好吧,走了。在附近哪裡可以走呢?帶哥哥去星巴克上廁所,給妹妹買杯巧克力,這裡的服務員都是白人了,蠻有禮貌;這附近居然看到一間刷成新潮黑的Indigo書店,這個溫哥華的連鎖書店,我們又來了一家,應該全部都去過了吧。

這家居然是最棒的一家,整面牆可以印滿了manga漫畫,「Magazine」這個字使用各種雜誌拼出來,外國人認真起來選品,真的很會選,整家店就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無印良品比起來,無印良品甚至都太嚴謹了,這Indigo看起來更粉色、更柔軟、更溫和、更有香味,很可惜妹妹看一下漫畫,就回車子與哥哥玩橫的了。

開車的時候我思考著,最理想的就是現在無懸念的往一個真正急著想要的目標前進,那,我最想要的目標到底是什麼呢?然後我都來逛Indigo書店了,竟然還沒有想當作家,那本哈利王子的《Spare》書擺在那裡好久了,又怎樣。這裡到處都是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到底有幾個,每一個卻都像是諾貝爾獎這麼難啊。

就這樣回家了,問妹妹,今天玩什麼呢?她說,就是看到了下大雨,我說,這也是很好的體驗,我們在大雨中,穿過Surrey的高高尖尖的樹林,聊什麼呢?聊到哥哥被凹請客的事件,有說有笑,我身為爸爸給孩子主要的概念,不特別說他們朋友是好或不好,也不再擔心甚至嘲笑孩子們的交友成果或擇友品質,告訴他們,這些都是好正常的,你們做得太棒了,從這些領導人型的同學,可學到一些他們長處;在他們覺得自己窘的時候,我告訴他們我以前小時候碰過比你們更窘的往事、更糟糕的同學、更喜歡嘲笑我的,希望讓他們感到自信與……無畏、與無求吧。

最後,這一場短短三個小時的雨中小旅行,最棒的結尾就是──安全的載著孩子們,倒車入庫,車回了溫暖的家屋頂下。我們剛剛穿過了危險的雨幕,還看到路邊有一場撞得爛掉的車禍,沒事,讓孩子趕快上廁所。

是的,無論大家都很機車、很難以相處,我只要有著像「大海」一樣的包容心,我都可以保護自己、和保護大家度過這一關。

有一件實際的事是我要想透的。以前我在美國加拿大受教育,得到的是最先進的工程與電腦的學習,參與的都是大名字的學校、大名字的公司,學習環境也是最開放的,因此我的「實力」拿回去台灣用,就算那裡也有很會寫程式的工程師但視野就是差一大截,也沒有任何創業的正確觀念和習慣,於是我回去當然就非常的好用,這樣子如入無人之境。但現在,已過了20年,現在大家都是會搞digital了,歐美仍先進,但亞洲的gap已縮小且厲害的也都來歐美「取經」,所以我的「數位優勢」早就已經不是優勢,變成是我自己獨白、自己在想的事。我就算現在再有優勢也是「one of them」,當然我的點子、創造力、內容力……等等還是超群的,但我頂多是拿回到台灣再一次,不可能在歐美直接有成就───我以前不行了,現在為何就行?這是對自己往後就快要步入50歲之前,給自己的最後的競爭分析了。

之前的看法是對的,離婚這種事情才能做全球,因為沒人做;而Digital數位市場或服務這種的我看不出來可以做全球,因此只能做對台灣,真的嗎?但我又so tempted去做出全球級的了不起的大事情。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20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30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目前公開的日記僅限離婚後3個月起至今,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離婚前及結婚前的本人人生自15歲起之所有日記?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