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16歲的自己,你好。
以下是30年前的今天(1993年3月29日)當時16歲的你所親筆寫下的日記:
這一天,你引用你從報紙上看來的一句話,首先,那個年代是完全沒有網路的,所以你的「報紙」,百分之百是世界日報,它一句話說「男性可以同時談戀愛與工作,女性卻常因為戀愛而荒廢了工作」,那個時候你還沒開始「工作」,但所謂工作就是「學業」吧,你發現,你一戀愛,就「荒廢了學業」,於是推敲,是不是你太女性化?而且,你懷疑是否這個原因,你都交不到朋友(你指的是「女」朋友吧!)
而在這些文字寫下來的那一天,你在學校仍然繼續的和這位、上週在圖書館天窗灑進陽光、眼睛淺淺的那位女同學「展開中」,又是你單方面的,不過,這一次,你似乎下了決心,不要像「上次」一樣,所以你只「選擇性」的將她「每天的動態」,「擇要記在日記即可」。其實這樣也夠了,因為對30年後的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聽到你有多愛這個女生,而是你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那今天你發生了什麼事呢?你說,今天你「和她講了一些話」、「又聊了一些天」。她又開始問你一些問題了,這些問題雖然是疑問句,但每一句都好像在暗示你「她真是一個特別的人啊」,她今天問你,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她關心的不是美不美,或怎樣的,而是「會不會看似不易親近」?換句話說,這個女生雖然看起來是成熟的,比幾個月前你喜歡的那一位還要老成,但她其實在意的和你也差不多,那就是「是否不易親近」。
而你聽到這點,開心得很,認為「她和你可是愈來愈像了」。那,一切是否能進展,你說,還是取決於是否還有一次像上次在圖書館的美好時光,她必須不上Mandarin課,才能剛好遇上你的Study Block。而你還是好「急」哦!你認為對方如果這次不把握與你「剖心」的機會,就表示她對你沒興趣──
但事實是,這種事可以慢慢來的,你們同一學校,locker就在附近(沒記錯的話好像在隔壁),但,你那時候似乎都認為,對方已經和你一樣的瘋狂的戀愛……唉,真辛苦。我覺得你又要開始辛苦了啊。
過了30年後,已經46歲的我,在同一個日子(2023年3月29日)發生的事情則如下:
好隊友的臉書,突然看到妹妹也來按讚了,我點進妹妹臉書,畫面很好笑,特此記錄:再過幾個月或一兩年她真的是長大了就沒有了──目前朋友數:6人,分別是哥哥、爸比、好隊友,以及小學時最難纏的雙胞胎(就和她說以後一定會變老朋友的)以及另一個也是愛出去玩的小學同學(綽號2200)。封面照片似是用上次去Museum of Vancouver看到的留言區,日本人寫的留言。沒看到她當天有拍這個。然後另一張封面照片則是「鏡之孤城」的官方手繪照片。真是一個可愛的親善大使,希望她成為更有主張、更有主見,獨立的牛仔褲女性。
來溫哥華進入了第二年的起頭,我會看到,很多朋友會開始對這裡感興趣,尤其現在台灣局勢不好,加上年紀也(與我)差不多,就連那個時候的我,在溫哥華也接待了大概有二到三組的國中同學,爸爸媽媽那邊也接待了至少不下10組的各種朋友,所以我現在必須要有一個新的架構,讓我在這邊奮鬥的時候,我可以有一個SOP可以做好這樣的一個「接待」的事情,那麼,或許我可以將它做得有意思、做出未來。
早上特別和兒子說了一段話。因為今天早上有PLT(空堂),先帶妹妹去,再載哥哥,有單獨講話的時間,先給他那張隔壁雞蛋仔的menu,讓他勾好下午的餐,然後告訴他,在爸比那個年代,我當年一些朋友、同學,會攻擊我的價值觀,會說我可能幼稚或笨或書呆子,回想起來,都是因為我不是那種會去符合人們要求的人,雖然我想討好大家,但是我天生就是沒有那種「服膺」的基因,堅持自己,做自己的事。重點是,從小道大,我都遇見各種同學,不客氣的批評我,「那些聲音,到了25歲以後就會都不見了,剩下只有讚賞而已。」我說:「我們這種人,已經練習了努力了這麼久。」
「那些人呢?我們再也不會聯絡,有可能他們都去加油站打工了吧。」我說。
我講這句話是因為,我察覺到哥哥最近交友狀況或許有些挫折,原本那一群四人組的最佳好朋友,已拆成兩派,看起來是台灣人和香港人不對盤,那我們家的孩子(果然是我的孩子)就一定會想辦法討好兩邊,結果就是──兩邊都不討好。這些有可能是我多慮,然而這樣的智慧,就算他現在不想聽,留在他的血液裡也不錯。
我在想,為什麼這個時代沒有「劉墉」可以讀呢?那時候劉墉寫的系列,給了我當年青少年時代相當大的自信,活出自己,成就自己,不要靠朋友。但是,我家兒子沒有。話又說回來,為什麼劉墉會選在他兒子劉軒大約高中二年級的時候猛寫這些書呢?大概也是想要寫給孩子一系列可以鼓勵他的書吧。他的孩子當年與我孩子現在同齡,我也想寫啊。要寫這種書,我行,但是我現在太多的事情要做,恐怕又不行。
又是一個有點過熱的春天,昨天和好隊友在Kaffina咖啡館確定了選購兩台冷氣,一台比較貴、很多人買評價也還不錯的,和一個大眾價位的,分別是2萬台幣和1萬台幣。
今天帶好隊友到旁邊的生機超市做志工,我自己來這間帝國廣場的台灣人開的咖啡小店,台灣老闆上次聊天時我認為是一位可以訪問的新移民,但我今天坐在店裡窗邊聽他們和自己的台灣朋友聊天,聽起來像是標準溫哥華台灣人,評吃的、論喝的,好像國家大事,口氣也非常屌樣。不過這個小地方的陽光非常好,我曬了一小時太陽,被年輕人的聲音圍繞,我就從一個中年男子、一個爸爸變回了一個文青,為什麼文人喜歡泡在咖啡廳,得到的是環境給自己的自我定位,整個人的工作效率就跟著提升。
我選了一個版型,回來超市,又得回到我的日子。中午到公眾市場吃中餐,不了解為什麼這間「花生米」珍珠奶茶會排這麼長的隊伍,它其實已在MOV的華人展覽中被點名,一副是珍珠奶茶的傳承人,然而其實味道不好,剛剛經過真的好的「甄煮丹」才發現我們很久沒去那邊,因為它地點剛好在無法停車的路旁,經過,卻停不下來,一個人、兩人都不容易停,那個代理商(一位貴婦)上次出現在商會,不知道她在想什麼?
另外觀察,這邊的小吃攤,顧櫃的店員往往是打工仔,但似乎都待很久,有些台灣店的門面是香港人顧的,也另外聽過台灣人在當這樣的餐飲店外場工作。此薪如此微薄,卻願意待,這裡的工作機會是少到什麼程度呢。
踩車設定30分鐘,停一下,從健身房打電話到大頭仔訂好孩子要吃的湯麵,兩個孩子早上已自選湯麵,然後我還去腿推練了15回共三趟非常過癮,回到家剛好給哥哥妹妹吃;晚餐則是好隊友帶著兩個孩子做菜,很可愛。哥哥很兇,後來和我道歉(他可以道歉,感覺自己也似海闊天空,對這孩子來說,只要開始道歉,他修補了最後一個難題,人生會完美了),妹妹煎牛排,哥哥做蘆筍馬鈴薯濃湯,好隊友再加炒「江江」(妹妹對青江菜的暱稱)。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40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30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目前公開的日記僅限離婚後3個月起至今,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離婚前及結婚前的本人人生自15歲起之所有日記?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