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16歲的自己,你好。
以下是30年前的今天(1993年2月24日)當時16歲的你所親筆寫下的日記:
這一天你提起你那位你已暗戀了四個月的台灣來的同班女同學,在昨天送給你的車上小飾品,你竟當它為某種特殊紀念品,甚至浪漫過頭的將它想成是信物,你認為那「溫暖將永在」。諷刺的是,過了30年,那個「信物」長什麼樣子我都不記得了,倒是你本人的這句話,或許才真的給30年後的我們一些溫暖吧。
你再次提到考試狀況,可見你的學校生活依然以成績為中心,這令人放心,且你向來悲觀看成績,卻覺得這次化學與數學的大考「感覺上蠻順利的」,那應該就是考得超好的意思了!交朋友也順利,我想你對於交朋友的評述應該也是極其悲觀吧?所以所謂「順利」應該是「超級好」,你受到同學的熱情愛護,但就算這樣你還是不滿足,你認為那位一起吃午餐的香港同學、最老實也最忠懇的Leo「最近對我的態度大變」。
說真的,每天上學、放學、吃中飯,又不是在商場或職場,沒有任何糾葛,態度是沒理由大變的,所以一且都是你的想像。但也足以讓你認為「或許中午該換其他人一起去吃飯了」,然後你開始想,可以換成那位你心儀的女孩一起去吃飯,但「她不會肯的」然後「其他人沒有一個適合」。
重點是,你那個年紀,視「中午吃飯」為大事,中午吃飯,沒有「朋友」在旁邊吃,就是邊緣人的表徵,那個年紀,天生的設定,就是希望朋友多才不會被笑,朋友少就是怪咖──現在回想,如果當時吃中飯,我都能一個人吃,並且每次趁中飯時間好好的思考,或許會有更多趣事記錄在日記裡──後來要一直到大學一二年級我才開始「練習」「一個人吃飯」。
你需要好朋友,此需要令人匪夷所思,好像一定不能「從缺」,而現在你將這位大你一歲的哥們型的你喜歡的女生「當成最好的朋友」,可見她也已經自我認定是你的好朋友(而不是情人),但你希望她是情人而非朋友,所以你「不想讓她扮演(朋友)這個角色」。最後你無奈的對你這番無奈做了註解:「有的時候,事情(誰是情人、誰是朋友)並不是自己能預料或控制到的。」
過了30年以後,已經46歲的我,在同一個日子(2023年2月24日)所發生的事情如下:
今天如常的帶孩子們上學,哥哥跟我說,今天是上學以來的最低溫,是上學的最低溫紀錄,我還不解他在說什麼,結果他說現在居然是「-7度」,外面的大陽光把我們騙到了,沒有積雪,外頭甚至還很風光明媚的,但是手機上實實地說「負七度」,車裡的溫度計也顯示負二度。
和妹妹有說有笑,妹妹說她昨天回家的時候,風大到她不確定「耳朵是不是還在」。兄妹都說走L型的馬路太可怕,他們要走「皮特草原」,哥哥說有人可能凍死在皮特草原上,話是這麼說,哥哥仍然是穿一件薄外套,理由是「太麻煩」,妹妹今天也沒有帶到大外套。我們都被陽光騙了。陽光不只蒙蔽了冷的感覺,也蒙蔽了所有的負面想法。
昨天第一次將所有的「每日一次」流程全部都跑完,跑了一圈才發現昨天是星期四,應該今日頭條知識可以少一次,可是我還是認真的拍完且自己剪輯完──由於我現在每天有四樣事情了,如果都跑完,就是「得四分」。昨天就已經得四分了,睡一覺,重新從0分開始;今早出門時,我得1.5分。
今天白天卻不找咖啡廳工作,因為要去做一件重要的事。那位不幸在溫哥華這裡打工度假卻過世在家的年輕人,輾轉得知確認是因為新冠肺炎而病故,想像他一定沒料到這麼嚴重,且他從自始至終沒有透露給家人知道,大概是怕家人擔心──他肯定已聽過身邊多少人得過,知道會有這些辛苦的症狀,發現有點不對勁時,可能連年輕人的健壯身體都已經沒辦法站起來求救。
我們開車,經過一大段樹林,叫做Watershed Park,地上都還是霰,這社區真的是漂亮的令人碎心,高高的樹,每棟房子都是夢想之屋,暫借住在此,這家人心裡應是掙扎的。我們抵達屋子,他們安靜上車。我不做太多的談話,看得出來他們還算有精神,應該是決心要把這件事辦妥,為了這位年輕人,他喜歡溫哥華,要讓他永遠住在這裡。
這家庭的女兒英文極好,聲音很有自信、令人放心的年輕ABC的聲調,問話有條有理,我這個爸爸心想,盼我家女兒有天也能有這樣的自我主張,原來父親是高管,派駐外地多年,孩子從小學就念美國學校,學到的不只是語言,也有外國人的思考態度,不過就像我們常看到的許多台灣人(包括我),最後的選擇仍都是回到了台灣。我們都是由父母栽培至極好的學歷和國外經驗,最後卻沒有再繼續在國外,中斷了我們的旅程,而就沒有辦法繼續再往上走,而到台灣「收割」了 ──不同的是,這家人的年輕一代似乎在夠年輕時就已經開始又想再往外走。希望他們能走出來。
這並不是一般人會經歷的人生歷程,我們來到了這間山林中的墓地,池塘已因今天負度而結凍,一區一區的墓地前方,有一塊是辦儀式的草地。這家人下車談,我們在車上等,也感受著這段流程──看到他們在車上做聯絡,很多事是我們不會想到的,比方說親人必須帶著自己的證件去一處一處的關掉帳號等,必須取有身份證號,有些證件家人從遺物中找不到,家人說不定電腦也打不開。我們如果就這樣突然離世,太多太多的事情是家人會傷腦筋一樣一樣辦理的。
但有無形的力量在撐著這家人,這麼繁雜且遙遙無期的手續,他們一樣一樣的解決,完全不急躁,完全沒趕忙……好似他們願意花這一生一項一項的處理完畢。令人動容。
行人道上已灑了粗鹽了,溫哥華人準備好明天要下十公分以上的雪,星期五的COSTCO擠滿了要來屯糧的年輕人,我一直想找空隙來趕點進度,但都沒有找到機會,所以我今天的工作分數一直仍是1.5分,但和好隊友充份享受了白天時光,用這樣的滿足感進入了晚上時光。
晚上時光,台灣的週末,且本週是228連假,但我已經習慣,周末晚上也是在工作狀態。
「三分鐘可以煮熟一碗泡麵,也可以毀掉一碗泡麵。」妹妹有說有笑。
妹妹上電繪課,我就好好投入,每次用ChatGPT又問了一個很扯的要求,然後它又再次完成了任務(譬如今晚,我請它幫我出考題),我會有一種很奇怪的爽感──那是成就感,是的,因為事情完成了且量很大,但那不是我做的。然而我卻因為又確定了AI可以做「某件更多的事」而好像我的人生又變得更強大了一點(因為AI可以幫我做那個)。
所以那是一種成就感,不是自己完成作品,而是自己又摸索出一招代筆絕技。我自己的肉被吃掉一點,卻又長出好多肉……大概是那種感覺。而那些長出來的肉是新鮮又好吃的,我還可以自己吃自己,不會痛,一點痛(辛苦)都沒有,還愈長愈高大。這就是爽感了吧。
於是我達到了2.5分。寫完日記後就達到3分了。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30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30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目前公開的日記僅限離婚後3個月起至今,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離婚前及結婚前的本人人生自15歲起之所有日記?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