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16歲的自己,你好。

以下是30年前的今天(1993年2月12日)當時16歲的你所親筆寫下的日記:


這天,又重覆昨天的事,你單戀了幾個月的這位台灣女同學Leonie,一來就問她的喜歡的對象「有沒有來、(你)有沒有看到」,你真的覺得「煩都煩死了」。當知道他沒來,Leonie真的就換位子,離開你旁邊。唉,這個女孩子好像真的有點狀況,一堂課不好好上、作業不好好寫,忙著亂換位子,於是你自認看透,「心中淒涼」,認為「已經完完全全的結束了」,此時,你「心情輕鬆、心情愉快」。

太好了,我好期待下一階段呢。下一階段,你會發生什麼事呢?

這一天的日記,剛好是這本日記簿的最後一篇,這次你在日記簿的最後還特別加記了一篇「總結」,我覺得很特別,讓我可以對你當時有稍廣闊的了解。你先計算了這本簿子總共寫了119天份的日記,有8天未記,「百分比為7%」,也就是只有93%的日子有日記。

有趣的是你還統計了「心情」,這是只有在當時青少年的日記才會記的數字,你說這119天裡面,只有一次心情最好,標註成「A」,但這119天中卻有好多天都是心情最糟的「E」,沒寫總共幾天,依印象來看至少有10天都是「E」,原因都是同一個──那個你單戀的高中女生Leonie,「從開始到『結束』,刻骨銘心,」你寫道:「裡面用詞多處相當情緒化,但這都是當時的真正心情。」這是16歲所能展現的相當了不起的格局,可意識到自己日記用詞情緒化,卻支持自己這樣的記錄,因為這都是當時袒率的心情。

最後你還簽名,是在今天寫完日記後,晚上的10:12,於家中的「書房」,當時我們漂亮的木屋有六間或七間房間,其中一間拿來當書房,唯一電腦也在同一處,是我們每天生活、念書的重心地點。想像我寫這篇日記的時候,我的爸爸與弟弟應該也在坐在對面或旁邊吧。

過了30年後,已經46歲的我,在同一個日子(2023年2月12日)的日記如下:

昨晚和女兒玩撲克牌的「考記憶力」,這遊戲和拉米是完全不一樣的方向,拉米看邏輯運算、看反應,女兒的動作像閃電,是「拉米小公主」。考記憶力,翻兩張一樣的就得分,真的很難記,一張2D這麼大的「地圖」要記這裡、那裡;女兒的動作很快,可以記得一些剛剛瞬間即逝的卡片,我連忙稱讚她的記憶力真的很好,今天妹妹就一直說要玩這個,再玩第二場,結果還是一樣,勢均力敵。傍晚回來第三場,妹妹就大勝了,16對比12對,大勝四張。笑語不絕。

她說她剛剛在我回來前有先背單字,我說,果然如此,多練就會變更厲害呢!我改變了我的說詞了,原本是稱讚妹妹記憶力很好而可以背單字,我後來覺得更好的方法是:背單字就可以訓練頭腦,讓撲克牌玩得更好。這樣的方向「更有建設性」對不對?

下午二度來到Delta Historic Town的那家義大利餐廳Il Posto,服務員一看到我們就開玩笑「哇好久不見」,其實我們前天才剛來過。白色水泥石雕牆後面有一區全空,L型沙發,哥哥吃了它的肉球說這是最好吃的,凱撒沙拉也很好吃。像這樣的環境,白色的牆,土色的沙發,溫暖如家的壁燈,仿金的浮雕天花板,整個的感覺就是西洋餐廳,孩子大開眼界。今天此鎮比上次感覺更荒涼,路邊的車位都空著,停車的前方是一間賣釣魚用品的店,老闆突然走出來把門關了、掛上「關門」,冒著小雨,走到旁邊去了。每天在這店裡等著客人,家裡的資本都在店裡,走也走不了,一點一點的賣,是什麼感覺?

不只觀光區,整座城市,今天下午明明是週末,路上卻極少車子,應該是被陰陰小雨給淹沒興致,所有人都待在家裡吹暖氣?新瑞華餐廳前的停車場真的全空,我在車上睡了五分鐘才出車門,Fresh咖啡店的兩個老闆都在,只有一位客人,像日本人的小姐穿著毛絨絨的毛衣坐在窗邊寫著文字。

回來,看見鄰居的車庫門又忘了關,這次本想就不提醒她們了,好隊友勸,還是去吧,於是我又站到人家家門口,按完門鈴,門內慌亂無數聲腳步迎來那位學鋼琴的小妹妹打開一小縫,我都還沒出聲,她先標準捲舌中文問了:「我們車庫門又忘了關麼?」我說是的,她說謝謝。我背後是她們家車庫門喀啦喀啦的落下聲,而我已經打開社區信箱,裡頭躺著一本捲起來的《經典文學》,太好了,可以看Iris Chang張純如的下集了。

很難得在2樓書桌前就先讀了張純如這一篇,心痛如上次。這次作者還訪問了她夫婿,他們都否認了可能是日本的壓力,甚至也不是經濟的問題(儘管這篇回憶錄的作者就一直要扯到經濟的問題)。然後看到Iris的演講行程,長達幾個月之間,其實也還好,都只有在當地像是De Anza College還有某州某城的華人社團的Events,並沒有趕場。所以,可能是其他事?比方說時年三歲兒子的自閉症。但更有可能是她將事業放在第一位,儘管所有的人都圍繞在她身邊協助、支持,我想,應該就是一個巨大成功的人格特質,卻被自己某種迴圈給擊垮了。

但這位作者說的一點也真不錯,也是真實景況,那就是「銀行家都在講文學,但文學家聚在一起卻在討論今年怎麼掙到錢。」作者引用Iris老公Brett說,「職業寫作生涯都是賠本生意」,然後「對金錢的擔憂是作家群體的共同特徵」、「獨立作家很難成為百萬富翁,多數人在溫飽線上掙扎」。所言甚是,本人得到相當程度的安慰。

晚上在Linkedin上難得有一位溫哥華回台灣的人與我聯繫,她說,「我以前很喜歡看你的文章,之前你幾乎每週更新,原來你的公司後來收購出場了。」並問我回流的事。這也讓我在to-do上面再加了一條:Comebackers。

這個字,這個名,當時2005年我回台灣後一年就取之,打算研究國外回台灣的回流者,諷刺的是,現在也是回加拿大一年後,我又開始研究回加拿大的回流者,名字是一樣的。心情,開心了有一百倍吧。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10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30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目前公開的日記僅限離婚後3個月起至今,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離婚前及結婚前的本人人生自15歲起之所有日記?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