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16歲的自己,你好。

以下是30年前的今天(1993年2月11日)當時16歲的你所親筆寫下的日記:

這一天的日記,你將高中生一天的所在意的事再講了一次,首先第一要務仍是那個你單戀的女生Leonie,你記錄一下她的狀況,「已經和你相當疏遠的了」。為什麼呢?她暗戀的那個男生(不是你)一沒來上課,她也就立刻換座位,你認為她至少也應該當你是個「認識那麼久的朋友」吧?於是「你開始討厭她了」。

很難得的一句話!幾個月來,你完全脫離不了她,現在你開始討厭她,是很好的開始。

你記錄,這一天,你考了剛上的正常版English 11的小考,以及與Leonie同班、一位華裔女老師Lee所教的化學課的小考,你「都考得很爛」。當然所謂的爛,應該也是好學生的標準的爛,不過你說你「意識到如果無法趕快調整自己的話,成績將一落千丈」。「一落千丈」是你那時候常用的字,其實你在課業上身在算是安全的高原,且爬得很高,然而你一直怕「摔下去」,一摔就直接到谷底那種,這算是一種好學生特有的不安全感,也有效的綁住了你自己,時時處在高度努力的狀態中。

好消息,你的「富貴手」的問題,塗了醫生給的藥了。這個藥應該就是類固醇藥,它很有效,塗薄薄一層,隔天就癒合,但醫生每次都警告「皮膚會愈塗愈薄」,但你塗了這麼多年,也沒事。但當時你仍用非多芬的香皂,打籃球也沒有戴手套……後來你就知道了。

你寫日記,依然是「外表導向」,明明已經寫得很好看,卻認為「日記的字那麼難看」;你覺得「寫字和講英文都有不太靈活的感覺,信心盡失」,這倒是真的,寫字寫很慢,還好後來個人電腦普及、手機發明,手寫字不再重要,而說話的部份,此時你還沒開始「口吃」。口吃的問題,即將讓你在未來的五年,非常辛苦,但現在還沒有開始──不過,口吃五年後,你得到了更好的人生意義,還有可上台滔滔不絕的演講口才。

過了30年後,已經46歲的你在同一個日子(2023年2月11日)所發生的事情如下:

可能是因為人在加拿大這邊吧?也可能是因為當年從國外回台灣久了以後,終於認知了在那裡發展有限,在加拿大這裡,只要做得成英文相關的東西,只要有機會做出英文相關的東西,或許僅僅是在LinkedIn上面用英文來介紹一下我所做的這些知識長的東西,我就覺得──非常的好未來!只做一點點英文,就像爆米花一樣可以爆得像花一樣開。或許這是我人生最後的願望,最實心的夢想;或許(做英文)是我自己與普羅大眾的差異化,而我心裡認定之大眾就是我回去遇見的故鄉的人。

人類就是這樣子,當我16歲的時候,我認定自己是來自故鄉,我主要看到的大眾,是這裡加拿大的人。可是當我46歲,我滿眼睛主要看到的大眾,卻是我故鄉的人,即便我已回來加拿大一年,我仍然視這裡身邊的(加拿大的)人為讓我感到我有差異化的人。那是因為,時間──從10幾歲至40幾歲初期,是人生最精華,在哪裡度過,人生的大眾就在哪裡。往後只要不在那裡,我就得到差異化。

我一直希望我能再更「思鄉」一點,但我好像就是做不到,返回台灣的17年,好似讓我熬了好久好久才終於出來,我也不可能想要再回去。突然可以理解當我年紀小,看到華僑在北美住得如此安然自在,實在完全不理解也不諒解,可是現在我每一根神經和每一顆腦神經元都可以理解了,完全不需要說明。當時我寫出一篇名文「為什麼回亞細亞」,很多ABC與小留學生感同身受,互相轉寄,在當時的年紀,那個邏輯是正確的,但是到我現在,我卻開始相信另外一套「為什麼不回亞細亞」。

週末,好隊友在家參加線上活動,我帶孩子出來走走,難得到本地知名餐廳新瑞華,讓他們點港點,妹妹點了「XO醬蘿蔔糕」,哥哥點了「臘肉煲仔飯」,吃的好開心喔,我吃蝦餃,再來到溫哥華北的1街,這裡是先前來和看不見孩子的爸爸聊天的地方,也曾在我自己離婚前2019年來走走過,搭船來到同樣的這間London Drug,沒想到今天可以帶孩子來、這麼開心。紅色的大倉庫是這裡經典視覺,兩隻巨型的鳥,孩子們好像覺得普通,妹妹喊冷,趕快躲進London Drug,哥哥買了一盒看起來好吃的燕麥,再轉到雅痞的超市(妹妹問什麼是雅痞),我一直強調以後獨立可當單身貴族,很期待一個人住在這種水邊房子嗎?妹妹說她怕鬼,哥哥竟也小小聲說他也怕,我大笑,不會一直都要住家裡吧?哥哥選了一個藍莓起司,試吃「無花果」Figs,這是第一次,新鮮的與整包的各一,哥哥說我選的綠色不像無花果,偷偷把我的換成紫色的,很多歡言笑語,妹妹頭暈,我們馬上回車上。

我們再去Richmond Centre,還沒到就先叫妹妹起床,讓她有足夠時間發完起床氣。妹妹吃蝴蝶餅很開心,最一般的口味,熱熱軟軟的,哥哥也買到了他蘋果手錶的殼,我跟他說,這家賣10元但沒貨,我們到另一家就被開價15元,若賣300個,可賺到一個iPad,哥哥說這只告訴我們平常備貨要備夠。有說有笑,我還蠻會利用好隊友不在,在車裡多給孩子們講些鼓勵話,講到未來的方向,很多妙言妙語,從孩子的反應可看出他們也蠻喜歡跟我聊這個的,所以今天這樣一趟最重要的不是出去玩、不是空氣,不是一路風景,不是買到什麼或吃到什麼,而是路上的這些父子父女的話。

很多溫哥華人後來回憶都是在這一段念高中的日子是最快樂的,與家人一起的時光,而現在我正在經歷中。我的孩子們很幸運地有這樣的機會,我也是不是嗎?

台灣有竹科,為何無法像矽谷那樣的神人輩出,主要原因是這麼多人雖然大賺錢也賺股票但整個都是「聽話產業」,他們就是想辦法把國外的設計做出來,想這個產業還缺什麼更快、更小、更便宜的做出來,沒有去思考到底為什麼要這個東西。他們就算思考也是思考下一個高科技產品是什麼,而不是下一個大未來──但在矽谷,在想未來的那些人是非常人文思考的。你可以說竹科是一群鄉下的土富豪,幾十年來雖然客戶國際了卻沒有提升格局國際化,竹科高階知識份子也沒有拉抬全台灣格局提升,浪費過去50年在賺了個人富有,謂為可惜矣。

若我可以貢獻這塊,相當有意義。或許這個200堂課是這樣的意義,將「知識長」拉到全球規模更有意義。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2:00pm angina level 0.5;服藥:12:15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30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目前公開的日記僅限離婚後3個月起至今,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離婚前及結婚前的本人人生自15歲起之所有日記?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