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16歲的自己,你好。
以下是30年前的今天(1993年2月4日)當時16歲的你所親筆寫下的日記:
今天的你,再次令人心酸,16歲的你,雖是男孩但心思細膩,被幾個月的單戀弄得魂不守舍,眼看就快要掙脫,今天,你又寫道:「我終於又倒下了」,原因是你看到你已經單戀了好幾個月的、台灣來的女同學Leonie和你的「小情敵」應該正互相喜愛著,只是「沒有表示出來」。且接下來你還開始「專業分析」了──你說,應該這位看起來比你年紀稍長且見過世面的小情敵,也是在「Leonie緊追不捨下才愛上她的」,你知道那感覺,因為你也是這樣子的,然後你也表達了一個很真實的感想──「沒有『很好外表』的女孩,能讓男孩子愛得死去活來」,你也不解為何「她真的是令人喜愛」。然後有趣的是,16歲的你,因為初嘗人生這樣的苦惱,你思考著人生的目的。
往後在日記裡,你會一直講到這件事,這可能是這部日記最大的價值之所在,看到一個血肉靈體人類(我)如何的慢慢的找到自己人生的目的,而此時,還在念11年級的你,從親人的過世(爺爺過世)及已看了很久的各種可憐新聞,了解「人生變化無常」,那身為一個人,生在這世界,為了什麼?「是錢?愛情?朋友?」你寫道:「要想辦法讓自己相信『Fun』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但可助我脫離Leonie,且可能我個性更磊落。」
這有呼應並解釋前一個星期,你一直說「要快樂、要快樂」,你感受到就算是朋友或愛情,其背後的原因都是「快樂」,且「快樂」的定義你將它定成「Fun」,也就是樂趣。既然無論是交朋友或是愛情(這些都是你這個年紀的青少年所追逐的)的背後的目的都是「樂趣」,那,為何不去自己挖掘自己的樂趣呢?這就是你30年前的今天,在沙洲小城市,某一個上學的日子,所想到的領悟。
真是非常的有道理呢。「既然現在一切都沒辦法讓我快樂,那,就去做些『其他好玩的事』吧!」也就是說,你一直追著朋友、追著愛情,都得看別人臉色,你意識到自己根本不應該看別人臉色,應該可以「自主」的享樂趣。
天啊,這個領悟可以說是你人生展開的起始,後面你會有更多領悟──而放在今天,用在30年後、46歲的我,竟依然的有如洪鐘警腦,重重的提醒了我自己!雖然我已老,沒有16歲的青春資源可以找到有人愛我,但我有其他東西,其他資源,且我已有孩子,為何我要一直「靠別人」呢?我可以自己穩定、自己生樂趣,我要與人,但我不靠人。懂嗎?
以下是30年後的46歲的我的同一個日子(2023年2月4日)的日記:
今天早上我起了一個大早,配合與這位一度看不見孩子的爸爸TG訪談,是第二次訪談,但這一次我感到完全不一樣,原本他是要講「有毒的男性」(Toxic Masculinity),因為這點我也已先寫一篇做準備也做研究,沒想到他講的更簡單一點,原來他自己在沒有請律師之下經過了三審,在第三審得到翻盤,後來這位交往九年沒有結婚、育有兩個女兒的女友,就讓他回家看小孩了,現在他說他愛什麼時候看孩子都可以了。
這是一個標準的直率又直爽的男性,講話不拐彎抹角,或許因為這樣,他得到了他要的,而現在他已因打架叫了幾次警察、上了幾次媒體的他與他的女友,其實竟仍在一起,對方還有1.5年才簽證到期,應該會有很多的衝突。他說得好,他與前任都沒有結婚,現在也不會結婚。但這女友得與他結婚才有可能留在西方國家。現在由於他穩定看到女兒,因此更願意投注精力在打擊這樣的「Guilty being male」。
原來,要投入這樣的活動並帶著耐心的,就是兩個動機而已:第一,是我2018年的那個動機,那是「恐懼」,恐懼自己被來自前妻的排山倒海刻意抹黑指控給定型,所以奮力地去反擊,寫自己的歷史。第二,就是當你穩定下來以後,基本上就是因為有愛,有人愛你,你有被愛,就可以愛繼續的愛別人,關心別人、支助別人,這位TG爸爸其實已經沒有收入,然而他願意繼續的幫忙大家,我認為是因為「有被愛」。事實上我們講到下半段,女友還出現在我們對話中,她聽起來竟也在關心TG正在做的努力。
今天下午,則參加了一個我期待很久的活動,是一場「職涯」的分享,由這裡的台灣青商會舉辦,我來感受這裡的活動,上台的都是中小企業家,10幾位自己開公司的負責人,在台灣,中小企業家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後來我也發現這個頭銜(中小企業家)會讓我感覺上粗里粗氣,但是不重要,今天來看看他們是怎麼教年輕人「職涯」,有年輕人願意給教嗎?然後我可不可以發掘這些業師,給台灣的職場?
他們自己也說,這是難得一場活動,辦了以後居然還在星島日報上面,不知道是買廣告還是怎樣?地點在Kwantlen University,小時候一度想來唸的,那時候還是新的,現在校舍已黯已舊,雖然每天經過,今天是第一次走進去,結果屋內完全不舊,雖然一棟樓就有學生中心、圖書館,餐廳,看得出來是一個小學店,但身為學校校舍已經做好了天窗,讓溫哥華最美好的光線灌入室內了,前後都有玻璃大門;地毯是鮮紅色的條紋,和灰色相間,椅子也很好推。地點很容易找到,就在2樓,人數不少。
後來發生的事情可能還需要一陣子以後才能沉澱說明,台上講話的這個人,原本看起來老一點的主持人,後來發現他不只是主持人,亦是今天主要講者,照他說,他是靠他50幾歲的「名聲」來成功召集這麼多商會來合辦此活動,看來他才是主辦人,帶來了一些各行業的創業家,包括他自己在做HR的女兒;他的故事是,當年帶著台幣600萬移民,買了20幾萬加幣的房子,後來房價大漲五倍,抵押貸出100萬加幣做生意,每年都賺100萬,成功轉行為中小企業家,也當過以前商會的會長。今天現場就是商會的歷任會長,還有政府的辦事處的秘書「標準排場」。
我更多面對自己內心的掙扎,他們講的太了不起了、太臭屁了,我一直回顧過去,他說UBC有幾個人?如果哈佛坐旁邊怎麼辦,我就想起那一天我開車離開我們Burnaby的家到美國念書,那些事,都沒有離我很遙遠,我就驚覺今天的我與當初的我也沒有很遙遠,我後來就離開了。
描述此活動情形給朋友,他後來沒去:「講者先進行單方面的演講,比我想像的還要長,蠻精彩的,第一次聽(我),講完後就開始各自拆散、自由活動,互動時就是讓大家去找那十幾位創業家了!」、「現場人坐得很滿,年輕人大約佔有至少30%,至少30位年輕人來聽吧,應該是大學生,他們列出協辦單位,UBC的TA和NTG都有來,還有一個新的沒聽過的說是研究所的台灣學生社團,這部份應該也拉了不少年輕人過來。」「主要是那個主講人在講,沒人致詞。他提及到各個人,好像與大家都很熟的樣子,但他又好像沒有要長做這個(辦職涯活動),他說他準備進入另一個領域,好像先前在房地產公司有賺到一些錢,又開了賣買車的公司,後面準備要做下一個事業。」我敘述:「我想起您有說過這裡的活動許多是創業家、做生意的,今天的活動大約是這樣子的……所以我也好奇,有沒有真正在上班的一群人的club(因為今天來的「高手」都是創業者,不是上班的),譬如說上次我訪了一位叫Brian的,在Salesforce工作,就不會來這種,我自己有些以前的朋友到美國去工作了,若美國有這種,他們也不會來,如果要幫職場找機會,比較像是看另一種活動(給職場的)。」
晚上,農曆過年後第一次辦爸爸活動,線上聊,大約10幾位,人數比上次少了。但我將我我的老朋友拉到裡面來當主講,也和他說,來看看我在做的,未來可以一起做──也是,當我專注在做職場的事,這些離婚爸爸的志工活動,慢慢可以培養其他人,就像這位朋友X爸爸,我將「授權」台灣的活動讓他來代為舉辦了。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20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30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目前公開的日記僅限離婚後3個月起至今,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離婚前及結婚前的本人人生自15歲起之所有日記?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