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16歲的自己,你好。

以下是30年前的今天(1993年2月1日)當時16歲的你所親筆寫下的日記:

到了二月了。對30年後的我來說,身歷離婚與公司賣掉重起爐灶,一年以內的每個月都很重要,現在一月已經過了,進入二月,但對於30年的你來說,一月過了,只是一個月份的過去,你的眼睛還是在明年要升12年級、後年要升大學;這首青春之歌,你還不知道你會唱成什麼調調,你還在非常的不確定中。

所以今天的日記,你幾乎等於「沒記」,你也說了為什麼,竟是因為「一切都順利」,指的應該是你在學業上都順順的,新的學期,有English 12,但生活很平淡,因為學業已無法滿足了你,你希望愛情,你希望熱鬧,你可能希望趕快站上舞台來做大事?但現在的你,只是一個木造高中校舍裡的11年級學生,「生活之平淡,找不到東西可寫」。

或許這樣的感覺,讓你後來決定每天要做不一樣的事,要豐富。我和我女兒說,爸比(我)以前也很喜歡待在家裡,後來某一天,我決定我要過豐富的人生,日記有東西寫的人生,日記每天都有不同的素材的人生,是比較成功的人生───於是我就開始喜歡出門了,或許我兒子的喜歡出門,是被後來那個我給影響的。

但現在的你、30年前的你,還是那個喜歡待在家的,但你已經正在改變中。不過你又還沒跳脫「朋友困」,你仍然希望能交到更多朋友,認為那代表「順利」的意思。反之,交不到朋友,再好的人生都變得「不順」,還好,後來你就把這個「朋友困」給解掉了,連同「人生豐富」一起變成訂定後來你新人生的步調。

想想,那是從我回台灣以後開始的人生,也從那時候開始,我失去了「專業」,以至於我現在的生涯處於斷層狀態。辛苦啊。

過了30年以後,已經46歲年屆中年的我,在同一個日期(2023年2月1日)所發生的事情如下:

前幾天又在聽歌,這次特別再找了一次喜歡聽的KIRORO的玉城千春,當年19歲參加歌唱比賽的影片,原本在Youtube上,後來在她離婚期間,莫名其妙的被下架、不見了,我猜是玉城自己要求刪掉的。看到這位令人尊敬的創作型歌手後來愈來愈愛漂亮,在我看來,只有當年那樣不修邊幅的才是真正的最美。開心的是,這次我Google一下(之前都沒想過用Google),一搜就馬上搜到了Twitter上面仍有人分享該影片,我連忙將影片下載,以後不會再不見了。

聽這首歌,有勵志之效。如同前天到貨的從Amazon買過來的Iris Chang張純如的「The Chinese in America」一書,特買硬殼版,打算將它放在案前,算悼念,也是讓它時時給我鼓勵。

最近看台灣新聞,已到了一個地步───沒有一篇我想點進去看。於是,明明我在新聞平台上,竟落到只能在大首頁滑來滑去,沒有一個地方可以點進去!所以,有幸帶孩子來加拿大念書,除了教育不錯,很多是報告型的,以及學語言,另一件對孩子最棒的事就是:遠離、遠離、遠離那些新聞與每天吸取那些新聞的同學們,長期浸在這樣的新聞環境,已經不只是世界觀腐蝕,整顆腦都腐傻又時時浩克生氣啊。

今早第一次把剛修好回來的大白車開出去了。以前,我開車不會這麼小心。可能是現在覺得,在異地千萬不能出錯,或許也感受到出錯可能會有很大的危險,或許這輛大車真的極不好控制,一開始就覺得怪怪的,鬆了手煞車,車整輛往下沉了一下,嚇我一跳;開出去,時時的感到油門或煞車卡卡的,都相當輕微,但就無法放心享受它的美好──比方說此車內裡的確比較高,比較大,我的兩位小乘客,都說好舒服。

小乘客今天從學校回家,很可愛,妹妹哥哥大概互相聊天聊了兩、三個小時吧,都是在聊學校同學的事情,哥哥說他們那群有男有女的朋友們,又加了一個人,達到了七個人了,是個大陸來的男生,哥哥發現其他同學就開始講大陸腔、大陸用語,比方說「你好捲啊」。妹妹則分享,她的骨碎同學講中文講得特大聲,一直說聽不懂,結果下課後,那個華裔數學老師叫她們到台前,一開始講英文,後來竟用中文說,知道她們都是ESL學生,以後聽不懂,可以直接發問。

還聊到妹妹剛開始修的攝影課老師(哥哥上上學期有上過的同一堂攝影課),哥哥形容這老師綁個包包頭,像嗑藥;然後他們兩人的ESL老師都是同一位台灣人,但台灣老師說她聽不懂中文,我們笑,應該是聽得懂,裝作聽不懂以後才能聽學生在講什麼。

我覺得,溫哥華的人對我們住的這個沙洲城市Richmond都有偏見,認為這是滿滿是老中的城市,也都認為此地特多車禍,特多危險駕駛。而孩子們的學校身在這個被偏見充滿的城市的正中間,看不到自己被歧視,倒還活得蠻自在的。我還是覺得那些歧視,對於我這種已經來過、回去過、再回來的老僑,看過大浪,知道世界觀,根本是小事,是溫哥華人太幼稚,至目前為止我仍覺得特選Richmond回來住著,是我做的最聰明的決定之一。

每次一想到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就會馬上看到之前的商業模式怎麼如此「迂迴」,一看就知道很勉強,不會成功。今天想到的這個新模式,的確有可能是個好模式,因為我想到之後,就覺得很等不及趕快推出,怕還要等幾個月,會有人捷足先登──

這個新模式,就是「發證照」。這個動作我是熟悉的,我自己參加過離婚的證照,一個美金1000元我也花下去了,自己參與過親職教養證照,知道他們的做法是什麼。「發證照」可否用在現在正在做的網站,讓我後來定位的這40+的中年危機職場人,會更想要分享他們肚裡的知識給一般年輕人?「發證照」是已有的商業模式,因此無論用在H站還是用在職涯站,都不是自己發明一個新商業模式。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15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30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目前公開的日記僅限離婚後3個月起至今,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離婚前及結婚前的本人人生自15歲起之所有日記?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