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16歲的自己,你好。
以下是30年前的今天(1993年1月28日)當時16歲的你所親筆寫下的日記:
今天你寫的日記雖然短淺,但方向很清楚──你真的已經從那個苦苦單戀那位高中女同學Leonie的旋渦中解脫了,你用詞是:「完全不去管Leonie」了。這也用意很深,意思是,那個Leonie仍然一直在吸引你要去「關注她」,明明沒興趣,卻偶爾發出一點訊息,讓你傻傻的一直跟,還一度抱持希望。這次你真的打定決心「不管她」,你說這也是你在10月19日「陷落」以來第一次這樣想,算下來已經過了3個月又9天。
這一天,因為你真的不去想Leonie了,「快樂隨之而來」,真是特別。你說,今天是「很愉快、很清爽、很開朗」,你觀察到這位Leonie現在正在倒追那位小情敵,你判斷她也陷入了「單戀」的困擾,你從她的樣子看到了你自己的樣子,結論是「單戀的人好傻」。
這一天,你的心情來到「B」,這是好久以來第一次這麼好的心情呢!你形容「自己將自己的心情放鬆,真的好舒服」,這種「大夢初醒」、「解脫感」,才16歲的你,第一次領覺到。
過了長長的30年後,已經46歲的我,在同一個日期(2023年1月28日),這一天,比昨天都更晴一點,發生的事情如下:
昨晚與好隊友返家後兩人再出來,正在討論孩子暑假要回去多久最好的問題,來八佰拌買小菜給孩子吃,竟遇見兩、三位「長榮空姐」,我想起好像有人和我說過長榮空姐每次都住在統一廣場Radisson旅館,看到她們應該才剛下飛機,也因長榮班機每日必一班,常來這裡,應該很熟了。當她們看到像我們這種、穿著輕便的在超市廊間慢慢逛的,會不會像我以前回來此地玩,看到這些居民,心生羨慕?
她們一來就逛熟食部,顯然都是要找晚餐,一樣一樣的看,打量這個是蛤蜊或不是,一兩天後她們就會回到台灣。當時,我還住在這裡,是我羨慕她們哪!但今天,我並不會──如之前一再說的,我竟然完全都不想念故鄉,已經11個月了。這是怎麼回事。
可是我們卻一直去吃台灣料理,這個晚上與好隊友到安可盧萬巒豬腳,坐在裡頭吃飯,感慨萬千,這間是我們落地第一週所來吃過的第一間餐廳,當時對COVID極度害怕,進門都緊張。現在我們仍怕,不過至少敢在此內用;店員仍是大陸人,但唯一三桌客人都是台灣人,看到台灣人在這裡自在的,將此地當家,嗯,我離開了這麼久,在這裡的人眼中,我等於是「已經消失的人」,現在突然回來,世界接上了已老的我。
再睡一覺起來,看到孩子又在吵買iPad,給他一些方案皆不要,我又興起了悲傷;早上起來滿室燈光,我特地弄的,要讓他們感受到室內空間很正向、很美好,但,孩子坐在此地的時間極少,孩子來到這裡11個月卻開始一回家就鎖自己房裡,出來的時間則眼睛不是在Minecraft就是在手機上。我有好多點想去怪人,但我卻一句都不想說出來,只怕再次弄破了什麼。聽孩子說「放假就好無聊」就令我崩潰,來這裡是大跑道,是白色大牆,是要給我們努力的,但孩子似乎沒有動力──我好像拉不起來。這又是諸多事情煩憂(關於帶孩子回台灣玩)之其中一項而已,昨晚我千絲萬縷的睡不著。心中完全沒辦法抓出一條浮木,沒有中心,唯一一條軟趴趴卻很清楚的中心概念是──「我應該更珍惜這裡」,每分鐘每秒鐘都要知道這裡有多難得,然而我已經這麼珍惜了呀,又到底是哪裡,我沒有再觸角伸進去清個乾淨的?
直到今天出門,我才又領悟一些事。
由於今天是真正的晴天了,前幾天的陰灰沉雲全部散盡,挑高好幾倍的藍色天空,陽光穿透了暗濕的心內,心情也無法不好了。我想到了──其實我之前是沒有期待孩子成為和我一樣努力的人,這件事情向來就是──有機會讓孩子出國,與台灣的所有人、所有過去,劃出絕對的差異化,無論它們是什麼,絕對的差異化,有助於離婚之後的修復,記得我一度悲觀的擔心孩子經歷父母離婚的創痛是無希望了,看看現在,我們有多好。
然後,對我自己,也是一個重新啟動發展的機會,回去故鄉17年又回流,曾經這麼討厭這裡(溫市)然後現在又回流至此而珍惜,大概只有我!而這就是我當初再次出國的動力,而現在,我已經立定在此。
我們來還在整修中的Oakridge mall對面一家叫做「侍」日本料理,車子經過馬上停下來亂選的,居然它稱是Richmond一家日本料理的子公司,老闆與老闆娘都是越南人,破破小店站了不少人,戴著安全帽的白人工人坐在窗邊猛吃,住附近的胖胖白人媽媽每星期都來,也有穿著時尚、油髮梳高高的華人上班族應該是銀行業的,他們都在等餐,這一家的「三文魚飯」,超多的魚肉大概五六片,沒有骨刺,白飯也非常多,便當很重很重,12塊錢加幣,我說,這才是以前的溫哥華的份量與爽度。
重要的是,我們回到溫哥華並不是在「傳承」,這整個事情重要的是「創造」。還沒有來的時候,我是要大大的往外去創造一條全新的徑。我在斜陽下Stanley公園對面市中心的淺藍色的水光及藍天下,偶有水上飛機嗡嗡起飛,飛向雪白的高山方向;剛剛走進Totem Pole紀念品店裡,兒子女兒正細細看著美麗的紀念品,他們真的很愛藝術呢;轉回看,一柱好強聚光燈打在我眼睛裡,把我的瞳孔都打成淺褐色了,這不是燈,是外頭穿過屋頂玻璃射入的陽光。我終於想起來了。
與貴人老師問到Iris Chang張純如,身為矽谷文人的她是否認識,我說:「也不知道為什麼就覺得這個作家的歷程就是令人好感動呢。」我自己找不出為何我被這位36歲隕命的作者給深深感動,若細敲,原因有二:一、年紀與我差不多,比我大一點點,因此可感覺到她與你同步活著但她卻先走一步。二、她是女性,且年輕、美麗、有智慧,這樣的女性的隕命是更讓人牽腸掛肚。三、她因為憂鬱症而死,這點又更添一層的同情,一般人亦對嚴重憂鬱症的心理狀態感到神秘。由於以上三原因,會讓人們想去研究她。所以Iris不只做到最快暢銷,最重要的是她在21世紀這麼個人主義的時代,居然能做到最快立傳、立紀念館。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15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30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目前公開的日記僅限離婚後3個月起至今,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離婚前及結婚前的本人人生自15歲起之所有日記?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