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15歲的自己,你好。

以下是30年前的今天(1992年10月27日)當時15歲的你所親筆寫下的日記:

今天你為了要和這位讓你心亂神迷的女同學Leonie有「約會」的機會,你真的…翹課了!但這裡的所謂翹課不像台灣翻牆出去,不上課也不會怎樣,而你們就只去學校的餐廳「聊天」。這一段我已經完全忘記了,那餐廳的當時有多少人,有沒有燈,你和她坐在什麼座位…都忘了。不過,你提到,後來她使出一個「表情」並且說「你要去哪裡」,這個表情我倒記得──你形容得不甚正確,那表情,是帶一點困惑,又帶一點不捨,就好像男女朋友,一個說要早早離開,另一個在懷疑的問「你要去哪裡?」的那種表情,竟然出現在這位16歲左右的小姐姐Leonie臉上,所以你才會又「判斷」:「她應該是蠻喜歡我的才對。」

唉,一個可憐的青春少年就被這樣忽明忽暗、忽清忽糊的「表態」給呼嚨得團團轉。此時你還請剛剛過世的爺爺幫忙,保祐你可以早一點追到Leonie。我還記得,沒錯,曾經這樣的許願,一段好長的時間,而,還好,爺爺沒幫你,因為,過了這一個瘋狂一年,到了12年級(明年)你就進入了清醒期,開始奮力學業,此時才知道Leonie真的一點也不重要。

辛苦了。日記應該還會寫Leonie好一陣子,但人生之翔實,必須如此。這些文字不是造作,是所有感官轉換成的記錄。

30年後,45歲的你在同一天,溫哥華的陰雨中,日記如下;

Linkedin我從帳號剛啟動終於慢慢的加到了超過500人,感覺像是正常的帳號了,但這種社群網站,就會看到一些以前認識的人,現在高高在上、漂漂亮亮的穩在上位。喝!我現在雖然落後,但有一天我會blow pass這些人,在那時候,這些人再也不再matter,我會大到即便已經50歲都是很好的成就。我還有好幾年,問題是,我有哪幾條路可以變這麼高又大?在暴雨中我和其他車子擠在沙洲住宅區外面路間,排隊著要轉彎進商場,我想的是這件事。

早上很有效率,我們去Canadian Tire,這間賣輪胎可以賣到開這麼多大賣場,開了幾十年都不倒。我們買了一大堆給房子的新用品,包括室外水龍頭需要水管與噴頭,多買一顆籃球,多買兩顆燈泡,站高的腳踏架子,停電可以用的活動型瓦斯(聽說最近有暴風雨來,可能停電)再加三瓶瓦斯,差點還要買剷雪用的鏟子。買的時候,不斷地回憶錯亂,我以為我們家已經有了(某物),其實沒有,比方說我以為我們家已有烤麵包機,其實那是大約八個月前在台北南港家的回憶;我以為我們家有腳踏架子,那也是台灣時候的回憶。然後水管跟噴頭,令我一直想起小時候在溫哥華家的噴頭,老是覺得我們家應該有,其實早就已經沒有了20年了。

由於現在的房子是租的,離買房子之日遙遙無期,說真的我們也不知道這些東西到底是暫時的還是永久的,真的是我們的嗎?我是努力讓孩子們的環境整潔乾淨、適合讀書,每天早上皆充滿燈光,回來亦是溫暖,好隊友的幫助下都有讓挑食的兄妹皆可盡量營養達標的豐富晚餐,然而,因為家裡小,東西難免越堆越多,定睛一看,眼睛裡時時塞滿各種東西。可是從離婚以後我們從豪宅遷出至同一條街、小了一半的新租房,似乎我們也習慣了住小房子了。

但這不是永久。我不要忘了,我是要come back的。我是要回到那個階的。

來到綠色的銀行,他們對我稍微大聲兇了幾句,我就會自己聯想,的確我在他們銀行是個小小的客戶,的確不應該大聲,也就默默地確定了我的工卡號碼輸入他們資料庫,現在終於開始累積我在加拿大的信用(已經過了八個月,都不知道刷卡幾十萬台幣了),那能怎麼樣?

有發現,哥哥最近特別的開心,時時的在唱歌,還在家跳舞踏步,今天和好隊友到我們家附近商場停車,居然看到(應該是在學校的)哥哥走過來了,果然是「四人組」,我們一位一位都看到了,看不太清楚;我們兩個大人身體低低的躲在車內,不敢讓孩子們看到,我們倒看到哥哥也買飲料了(之前都只有要喝飲料的、較強勢的同學喝,他自己沒喝),四人沒多留,就原路地返校,還穿過大草原。孩子們來到溫哥華唸書,快樂是這地方免費贈送的。昨天應哥哥要求,和哥哥的日文老師通電話問問哥哥近況,那個嚴格的日文老師,經過一兩次的話劇演出以及考試,這位日文老師說,我家兒子「100分」。我問,那還有什麼要進步的嗎,這老師蠻霸氣的反問,一個人不可能超過一百分啊!他是不是以為我們是標準亞洲家庭只管分數?我是想問他,建議怎麼再進步日文呢。今晚哥哥還要參加學校的電影「睡衣趴」,和同學一起看萬聖節鬼片,四人組要求要早到半小時。

回到家,天氣已經變成了整塊的暗灰色陰天,還沒有到5:30就幾乎是黑夜了,大雨就像倒水一樣的一桶一桶砸在玻璃上,孩子們吃完他們最喜歡的H-Mart義大利麵,我則利用這時間、趕在工作開始前看了一點Codecademy,操練了一下Github,繞腦袋運動一下。

團隊開會的時候,看到了身在大公司的好處,老中青三代都有,聽到年輕人的分析,真的可以感受到這世界還是年輕人的。優秀的年輕人可以分析得頭頭是道,也對目前趨勢抓得很緊,互相彼此朋友都會報一些馬仔,她們的建言就更篤定了。當年輕人卯起來,就是可以用各種的工具把報告與mockup都弄得漂漂亮亮,或許太複雜、想太多,這時候就必須拉回來,這是我們這種「老人」唯一優勢處──我們的經驗顯示最好的東西是直接「一刀斃命」,不必做一大堆多餘功能變成花拳繡腿。或許我們這種有經驗的人就只剩下「抓重點」的能力了,我們會有這能力也是因為我們自知「青春不夠了」。

關於抓重點,我想了半天,如何加強「今日頭條知識」?之前想過做成訪問White Spot、訪問日出茶太,這些,我發現它必須耗出太大量的時間以外,就只為了增加對B端的接觸、讓我回到熟悉的B端,好像是一條太難的路,所以我打算改走「趨勢訓練班」路線,讓它成為「先知班」,等待12月底的互動教室上線後,就可以將今日頭條教室改為「部分關閉」,只讓「共學者」看──讓我明天開始試試看吧。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1:50p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