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15歲的自己,你好:
對我來說30年前的今天(1992年8月30日),你親筆寫的日記,我貼在這裡:
那時候你最怕的就是天氣開始陰,因為通常就表示今天打球行程又泡湯了。你超喜歡玩競爭性的球類運動的,從棒球到網球,籃球反而還沒開始太「出師」。這一天,你終於可以和你的同學打網球,秀一下你練了幾天的「球技」,果然,你和弟弟因為有練過,和同學比起來就非常的傑出,而你也收到了你最喜歡的「爽感」。你就是這麼愛競爭的人,嗯。
連籃球,你在這之前並沒有喜歡這個「全民運動」,今天可能也是轉淚點,和同學打籃球,在家裡後院球框練球已久的你,今天「仍取不少分」,打到「意猶未盡」,可能從此日之後,你準備開始迷上籃球了。
除了打球,你也打電動,那時候玩的是Simcity,顯然你真的玩了一陣子,但我不記得任何畫面或玩法了。但我自從知道你在15歲也在玩Simcity,我今天看到我家15歲與12歲的孩子在玩「Minecraft」我就不會太糾結了。
以下則是45歲的我,今天所寫的日記:
我覺得我的作息實在有點太誇張了!昨天晚上到了1:20左右才全部忙完,回到房間洗澡,預計到可以上床睡著一定是兩點以後的事情了,而隔天七點又要倒垃圾。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事情要忙?
應該這樣說,今日頭條知識這種類型的「循環式」的工作,非常合我胃口,所以我不知不覺地把時間「全都灌進去」,的確也得回來很多很舒服的成就感。再加上周邊的規劃,與同事一來一往,處理各種工讀生……昨天晚上瞬間寫完國語日報(文章如下)也給了我很大的成就感。更不用說昨天「自主安排」早上的訪談與下午的拜訪,做善事,幫助離婚者,給我更巨大的成就感!而且還給我未來感!Deed就是最棒的人生的意義。
早上帶著女兒去找她的爺爺奶奶,我們四個人一起穿過沙洲、跨過橋,來到溫哥華東側的丘陵高地,來到本地最大的商場,它10點才開,抵達早了5分鐘,還好這邊有一家沃爾瑪,看到祖孫三人有說有笑地下車,心中欣喜,我真是最幸運的離婚者,史上最幸運,真的,我的女兒和看不見孩子的爸爸的女兒是同年級、同年紀,但是我們的命運卻天差地遠。不過我很開心在討論過程中找到了一個東西可以讓他解痛。原本是要找出奇招來解決,閉門的活動,找來法律相關人士,但後來此討論又衍生出另一個方法,不見得很好,但的確仍可以解痛。家庭問題是「癌症」,怎麼切,都切到自己的肉,我好像在找癌症的cure,目前傳統的治療法都是法院的那一套,看似有學理、嚴謹、專業訓練過,但是那一招,癌症就是治不了啊!所以我們得用非傳統的方法,可是我並沒有要用好像民俗療法那樣子,我要提出另一種科學的方法,來真正解決受害者心中的痛,且稱它為離婚醫學吧。
早上這一個會面,很早就約了,在這個朋友突然和我說他要回流(回溫哥華)之前兩個月,他住的地方是我以前住過的地方,那段回憶對我來講,可以說是「回不去」的回憶,因為我們再也買不起那邊的房子。朋友的際遇讓我羨慕,他後來將他的廣告公司賣給日本公司,幾億元台幣以上的收益,之前也曾經多次與他聯絡,請他買我當時的廣告公司。總之,他的回流與我的回流是完全不一樣的景況了。
原來,有成就的人,其實很早以前就開始,在我高中還在探索一些小而微小的東西、練習講話不結巴,這位朋友早已開始到處參加學生會,到了大學一年級,已是UBC主要學生會的幹部,並且自辦報紙、跟著大人的公司去辦中國新年攤位,肯定不斷地在打造後來的成功廣告公司的巨大基礎。這樣的朋友,肯定回到這邊仍會想再做點事情的,他提到一間有趣的科技新創,我和這間公司竟有點緣分,2019年我開的社群行銷公司曾做過工研院案,就是拍類似產品的影片,那時候至今,已人事已非呀,拍片的朋友也疏離,但是,和溫哥華的陽光一樣,走出來以後,全部都蒸發掉了;在這裡,好像可以做很多事,但好像又太空曠,什麼事都隨風碎散?最主要還是,我work for money這個原則,可能讓我不易與人合作。
今天聽說爸媽與女兒享有非常美好的一天,很多時間花在Indigo書店,買了上學需要的書包,妹妹在店內請爺爺奶奶拍了她拉著一隻小邦妮(兔子)耳朵,下一張照片是她拉著另一隻更大隻的邦妮的長長的耳朵,討論一定送這隻給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堂妹,她這麼愛兔子呢。非常的開心。我回到剛剛與朋友早聚的同一家「覓食」,覓到了中午的午餐,我寄menu給在逛街的與在家的家人,隔一陣子收集好回覆就點單拿走,30分鐘後,車子跨過丘陵、過橋回到沙洲地,回到家擺在客廳桌上擺開,一起慢慢享用。
哥哥妹妹經過爺奶「訓練」,他們已經很會搭公車了。我聽妹妹在談搭公車多簡單,以及上次,有一位老者上車,哥哥如何馬上跳起來讓位給那位老太太,老太太下車時還特地說了謝謝。孩子們的爺爺奶奶來溫哥華應該只來探望,沒想到這麼有效的幫我們以愛感召了孩子們,讓孩子們在爺爺奶奶面前也乖,似乎開始吃外面的食物,好像比較不挑食了。
這次國語日報專欄文章《從兒子偷偷上傳的影片,我學到了一件事》,我提到兒子在Youtube上面影片小爆紅的經驗,許多自省:
「影片來到後半段,孩子終於抱怨完了他暑假有多忙,開始總結了,我發現,我開始被接下來他所說的話給『感動』了───『在這邊(加拿大),沒有人會管你要學什麼,所以,自制力很重要!』、『吃完不太好吃的義大利麵午餐後,就是連續的奮鬥時間!』、『我承認我有時候自制力薄弱,所以,這是一場自己與自制力之間的搏鬥!』天啊?原來表面上都沒有聽進我的嘮叨的孩子,其實心中早就已經將這樣的『努力才有收穫』的價值觀,記到心裡面了呢!」
我寫道:「下方竟然真來了十幾條陌生網友留言,許多是正在準備會考的國中生,兒子也一個一個回應說,成功是屬於努力的人,相信自己能做到,就會成功……我又被這句話感動了:『聰明人很少,成功的人,都是靠努力來獲得成就』。看到他親手寫出一則又一則如此熱血的『成功論』,鼓勵著那些浮浮沉沉的辛苦的同齡學生,我的眼眶竟漸漸的濕了。」
重點來了:「如果我記得曾與孩子講過同樣的嘮叨話10次,實際上我可能已經講過1千次,被唸1千次的孩子,早已將我想傳達的概念完全『內化』,因此,身為大人的我們並不必太擔心孩子會不會『走鐘』,更重要的或許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是否願意多留一點點時間,停止嘮叨,去真正的關心一下他在做什麼,陪伴他度過這場『與自制力之間的搏鬥』,一句話都不必再多說,只是靜靜的感受,與孩子之間的親情流動……」
最後我這樣寫,也給自己重磅的提醒:「在我們太過度擔心孩子沉迷於手機世界而錯過了青春,我們是否也正在不小心的錯過,孩子原本想與我們分享的人生歷程?」
不過今天一週一次的漫畫課,妹妹的英文仍是都聽不懂、聽懂也不敢講、講了也講小小聲,我又想起糟糕的感覺,害怕她、不解她,但我今天控制得非常好,保持溫暖與微笑,絕不著急,心裡想,相信女兒,相信女兒,她(的英文能力)終究會走出來的。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00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