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15歲的自己,你好。

翻開30年前你在今天所寫下的日記,哦,這天就是你一直在說的「學校旅遊日」了,請見以下:

同學們都去旅遊,去的地方Buntzen Lake,你從來都沒想去,也不會因為沒去成而遺憾,直到後來大約10年後,你離開溫哥華再回來溫哥華看家人,才有機會去一趟。最近我又去了第二趟,帶著兩個孩子與好隊友。

弟弟那時候是念另一間很多台灣人去念的語言學校St. John,原因不明。他去念英文,你坐在外面「自己念書」,如果換作現在你應該會帶著電腦在外面打電腦或寫作,但那時候我們沒電腦也沒手機,也很好,你永遠都找得到事情做,應該把握時間努力的背單字吧。

可以理解你那時候對自己投棒球表現感到失望,也對寫給國中好同學的信件拖信許久而在意,但真正有問題的,是這篇日記就有兩處錯字;那時候你才剛來加拿大一年,中文就顯著退步,且寫字也變很慢,沒關係,雖在國外,後來你因為學會打中文,日記打更多,開始寫書,又打更多,中文就愈打愈好了。

30年後的今天,我的日記,請見以下:

很久沒有與老朋友暢快的聊事業,今早算是在加拿大的第一次。在台灣,像這樣的聊天,無數次,在星巴克居多。在台灣的我,較有自信,有氣勢,以前聊過的100場事業談大概99場我都處於主導,是我選夥伴而不是夥伴選我,不過,這次的默契是很好的,是認識多年的老球友,應該是第五次左右聊這個話題。

我們選的是Blenz Coffee,這是本地的星巴克,是加拿大西部咖啡連鎖第一名,氣氛略有不同,咖啡都是亞洲人做的,很友善,幫我加了冰塊,我們坐在戶外的座位,雖然是週日早上九點,戶外也有好幾桌人坐著,有人走了,我們就接手他們的沙發位。就算坐室外還是從頭到尾戴著口罩,喝咖啡的時候得閉氣。

這一次更聚焦了,朋友是AI的專家,另一位也是前端工程師。明確的認為,如果真要用AI這樣的東西來當孩子家教,我建議友人,首先必須將金額往上抬,寧可只找幾個人付得起巨額,也不要找100個人;有時候雖然我們老是覺得100個人買單的東西才算真正的打中什麼,而且安全,證明有市場,但往往也是另外一種的危險,有可能因為太低價永遠做不起來。看來和朋友聊了一場,我自己心裡也整理了不少。

包括:現在先不設定任何事情,只是先表現出自己,讓其他民眾或潛在企業,看到你曾經開過這些課,就夠了,我說,在亞洲,父母每個月在孩子身上每月支付20萬的很多,那麼,每月再多付個5萬至8萬台幣給一個家教,也是有可能的!也和朋友分析,只有開高價的時候,自己才比較有可能全力投入,做出成功案例,繼續開高價,是比較正面的循環。

關於亞洲人看法,朋友也非常的有感覺,在這邊,就是亞洲人,再怎樣開放的社會,就是認為亞洲人「只能做那些事」。這非常不利於我。在台灣,我的形象是「從國外來的」,這樣子的形象讓我的客戶(在台灣)信任我肯定可以想出他們想不到的,但現在,情勢恰好「反過來」,在加拿大,加拿大人憑什麼把其他加拿人在想什麼,交給一個他們認定的「視野有限」的異國人(亞洲人),憑什麼我可以比他們本地人更想得出本地人想要什麼?球友建議的一點不錯──除非做的是關於亞洲人的。但是,這也讓成功機率從10中1變成100中1或500中1,機會就差很多了。

聊了兩小時回到家,下午再帶孩子出門跨整個溫哥華市區到北邊的Whole Foods買了一些東西,為爸媽來做些準備,買了美麗的鮮花等等。周日下午這區滿街都是人,如它的設定,都是年輕的本地人,大多是倆倆成行,兩個男生,兩個女生,或一個女生自己來,幽幽的買杯咖啡,慢慢的自己踱回路上。有些人極開心的在街上大聲說話,只有我們小小聲,小心翼翼地,戴了兩層口罩,兩隻手都戴著塑膠手套。

趕回家將車子全都清空,趕出門洗了車,車內也洗。這是車子買來後第一次洗,證明溫哥華這裡真的不太需要洗車,而車子在這兩天變得特別的髒,他們說,應該是某天我剛好停在樹下,滴到樹脂?或蟲卵?整輛車都變「黏」的,很誇張,開窗戶,居然發出恐怖摩擦聲,滑不開,這是以前在溫哥華從來沒有遇過的。難道像兔子、老鼠一樣,溫哥華又多了一絕嗎。

還好提早去洗車,由賣車的仲介先生介紹的朋友開的,似乎也是台灣人,這處在Richmond的兩條熱鬧街口,每天來來去去經過,以前就看過了,原來他們還換過手,這個老闆才剛接手開不到兩年,看起來生意超好的,洗車像生產線一樣,每輛車內外都洗加小費大約是1500元台幣。

洗車需要40分鐘,猜猜我們去哪裡?很簡單,走到斜對面,Westminster的空地,錄了「今日頭條知識」,錄掉三支,差不多40分鐘,結束後我們覺得天窗好像沒洗到,黏黏的樹脂還在,請求他們,他們也很熱心,真的拿了梯子來幫我們擦洗乾淨,我和這位大哥聊天,口音顯然是台灣來的,他說他也是兩三年來這裡,一開始打工度假,現在待下來了。

爸爸轉寄以前在此住過的民宿主人、一個媽媽提到現在UBC多難進,什麼平均成績95分的、 97分的都進不去,又聊到大學沒畢業就開始實習之類,可以感受到家長多關心孩子也多以孩子為榮,聽在也是家長的我耳裡當然很不開心,心中也自然有危機感。在這時候,還要寫《國語日報》,教台灣更幼小的孩子,我終究還是寫出來了,交了專欄稿,也交了積欠了數學邏輯系列稿子的第四篇。

這部分,他們愈「唉唉叫」大陸、印度學生多厲害,佔滿升學名額,我就越有動力!沒錯,台灣來的我們可能英文都追不上,沒關係,我就來發明一個厲害的社區活動,兒子從今年九月開始起算三年內上大學,申請學校要在兩年後,就在這兩年,我把它拼起來,為了孩子。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12:10am angina level 2.0;服藥:12:15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