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家孩子生氣,是一個大人(我)可以做出最絕望的事了!當孩子對我說出嚴重的威脅話,我對孩子的每一記憤怒其實好像都是「回刺」到我自己的肉裡,不只是CC順便附送,而是百分之百的直接刺入我自己。父母面對自己的孩子就像面對一面鏡子,氣出去的,都會直接反射反彈回來。雖然身為父母的我們,都和孩子說「糾正你,是因為愛你」,不過說真的,誠實來講,分析一下憤怒成分,愛孩子大概只佔20%,剩下30%的怒氣是來自孩子所做的事太赤裸裸又沒修飾的粗魯又傷人(孩子本身大概也知道父母容易那樣觸怒,特別去引發它),但剩下高達50%的怒氣其實是對自己「什麼都不能做」而感到極度恐慌、挫敗,其中,恐懼這一段親子關係的「未知的未來」為主要成份,也就是說,大人失去了信心,幾乎無法保證孩子未來「絕對不會」發生更嚴重的犯事,而人就是為了未來的動物,當未來一片迷霧,自己的焦慮便先爬到最高峰了──這就是對孩子的怒氣的主要成份。
今天我們白天的時間運用到最極致了,你響應女兒學校的「走路到學校週」,帶著她走去上學,然後我們就出發四處闖,你查到一家高評分咖啡店Wick’s Cafe,在30年前落地溫哥華最初住的旅館旁邊,外國老人比較多,以為是老派咖啡店,當四個員工居然都是亞洲女孩面孔我還嚇一跳,點餐的是英文講不太好的日本人,老闆是韓國人,另一位好像香港人,還有一位ABC,都穿全黑。
對現在的人來說,相當療癒的是拿起那些「被動型的內容」讀一讀,以前是讀新聞,現在擴大到讀社群河道上的朋友消息,包括LINE上我所加入的一些群組,這些訊息都不是直接針對我傳的,所以我不需要回覆,其他人就會回覆了,於是,看著這些人在LINE群裡面一來一往,居然就看了老半天!看的,不只訊息本身的內容,還包括來來回回的這些人的「心裡在想什麼」,就是一種「看別人聊天」,然後任那些刻板印象和偏見在我的腦海裡飛來飛去,那些對這些人的定位,好像不斷地「微微強化」我自己內心的自信、存在感、優越感,這樣子,我就很舒適的一直讀,停不下,然後偶爾再用這些優越感,拿它一點點出來,去自己打字回覆一兩則訊息,又回去繼續看被動內容──於是,真正要緊是思考之前被投資的公司清算中的訊息,看了好久以後才看到,已經遲了好幾個小時。
這個時候,還沒有看到今天的新聞,如果還要看完今天新聞,然後也跟我孩子一樣,還要去看YouTube、抖音,那我跟你講,一個人一整天的時間,就這樣不見了。無論外面的天空是多麼的晴朗、這裡馬路是多麼的乾淨、風兒是多麼的清甜,最美好的讀書學習時光,就大把大把地揮霍掉了。你說這種「數位鴉片」有多恐怖,找不到形容詞來形容。
我們來到Richmond Center,來到中間一個中島,有個年輕印度人開了一個修手機的攤位,他英文發音不好,修iPhone 6的home button,報35元,我聽成25元,確認是否是25元他竟也說是的,後來才知道35元,他竟客氣的說你給我30元也OK啦。我仍給他35元了,這樣台幣1000元的修理費用仍算很便宜的。
我們隨便逛逛,突然聞到一股香味,淡淡的,但走幾步又沒了,倒走回去,看到是一家店圍起來裝修中,以為是工地發出來的鋸木頭的味道,後來發現原來是它的隔壁、有一家阿姆斯特丹來的店叫Scotch & Soda,走進去就直接問,你們是不是有賣水?她馬上指著櫃檯,已擺在櫃檯旁邊,她們還在店門口上方裝了一台自動噴香機,香水只出一種口味,分小罐與大罐,那味道難以形容,有一點點像肥皂、痱子粉,讓人想起了一點點小baby的味道。
我們今天中午決定好好試吃看看溫哥華這裡蠻流行的、四處都是連鎖店的「Bubble Waffle Cafe」,他們品項有夠多,看到櫃檯上面已擺滿各式大小的塑膠袋等著各家外送小哥來領,非常驚人,它算是小吃的,有台灣熟悉的臭豆腐、章魚燒,而咖喱魚蛋和孜然魷魚是來自香港夜市的,每一個都要5元至9元加幣不等,買過來無論多少錢都只有一些小小迷你巴掌大而已,客人也買得這麼高興。兩人吃600元台幣以上,以後不買了。
我給自己的「今日知識頭條」影片訂了一個開始日期──這開始日期是配合我的歷史,在下星期一開始串流出去。目前的心情,是興奮的,雖然實際上我的產量好像還沒這麼大,且必須在一個半月至兩個月以後,將這個規模化,我來當更全面的總管,產出整片內容。但,我不害怕,我今天更努力的一有機會就停車到樹蔭下,拿出手機開始再聽寫一篇文章,趕一段進度。
另一件擔心的事:孩子的暑期學習。妹妹的漫畫課原本這星期開始,老師改下星期三才開始,我覺得OK的,反而現在傷腦筋的是幫兒子找程式課程。幫他找程式課程,有效減緩我對兒子的憂慮,至於兒子到底想不想學呢?兒子的一句話挺有趣:「反正遲早都要學(程式)的,乾脆還是趕快學。」所以他可能已經認同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可是我上網找過,各式各樣的,顯然「程式課程」的關鍵字非常熱門,Google廣告都被下滿了,但全部都是騙人的,廣告都說課程在我的地區(Richmond),查了,卻是一個在美國的家教平台,還有一家「紫色家教」根本就是印度人開的平台,搶生意的樣子令人不齒,還可以直接約時間,我填了3:30打過來,後來4點半還真的有人打過來,且是溫哥華這裡的在地電話,看來他們還有一套完整的業務系統──在他打過來的時候,甚至還不知道我是要找什麼家教,這樣的平台叫我怎麼尊敬。
他們唯一能保證的只有「家教一定都是大學電腦科學系畢業的」,我就覺得,不妥,我要把程式設計的有趣之處傳達給孩子,靠這些資工系的學生,不可能。怎麼辦?坐在滾熱的車上,我只開一點點縫隙,天窗開一點點,滾熱的車上,我下了一個決定──我自己來好了。為了孩子,白忙之中我仍自己研發好了。
晚上再次又是一場成功的線上讀書會,今天請來的、同事介紹的NFT年輕人(才28歲)講得又快又好。28歲是我結婚的年紀,好久以前了;我開始更進一步的構想,如何將讀書會與「今日頭條知識」結合,尤其將目前各大「熱領域」(目前開了四個子群組:媒體、產能工具、永續環保、NFT/Web3)以人滾人、規模經營?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1:45p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