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忙完事情,緩緩爬上樓梯準備睡覺,很是感慨。看到你細細的洗好並晒好摺好的衣服,以及又一天過去了竟細細的處理完整的廚房,就想起今天你做了多少家事,每天都這樣子,從頭,到晚,單單餐點就要煮至少「四餐」,而洗衣機直到深夜都還在繼續的轟隆轟隆的猛烈轉動……我終於有點理解,孩子有點衝突,是因為他沒有看到「這些事」,沒看到你為他們做了這麼多──如果沒有愛,是不會留在這裡、做這些事、至今每一天都是的。
而孩子也並非不合理,如同孩子常常吃完東西就丟一邊、廁所用完不沖水、想借耳機拿了就走也不通知亦不還…,雖都是小事,顯見青少年就是「少一根筋」,一直以來不知道(也不在乎)大人做了什麼事。所以我才和孩子肯定,嗯,擔憂是合理的,但又不太合理,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這個擔憂,根由於沒有看到大人願意為他付出這麼多,如果他看到的話,就可以感受到愛──裡面肯定是蘊含很多很多的愛的。
我開始領悟,這個「重組之家」已經很厲害了,但仍有點卡卡的,或許是出於「愛的技術」的問題,身為中心成員的大人或許因為自己沒有孩子、從來都不想有孩子,愛孩子的「技術」不夠熟練,雖然有決心(要孩子)、有意願(養孩子),但技術不夠支持,於是孩子在沒有血緣關係的先天阻礙下就沒辦法百分百放心著他們是被愛著的。其實你所觀察孩子的心情的細節程度,比我這個爸爸還要更細節、更清楚。孩子其實是知道的,即便現在不完全收到,或許,哪天,等了很多年、很多年以後,依過往的回憶交叉比對才終於發現,這些年,你是花了多大的力氣才在當這個家的「媽媽」。而這個「角色」(媽媽之角色),除了責任以外,什麼也沒有,亦沒有保證的回饋。孩子要等到多年之後,自己當爸媽了,才會知道,哎,當年,你是花了多大的努力來說服自己啊?
所以,基本上事件背後的原因就是兩點:一、大人的愛的技術。二、孩子對大人的照顧的行動的忽視。我一度訝異,原來看起來都已經相當穩固的一個家,雖然時有激烈衝突但也有很多美好的幸福的畫面的家,居然仍然存在著猜疑?
還好,今天到了下午,就化解了。孩子和你又恢復了有說有笑,互虧互開玩笑,晚上一起再看一集影集。兩個孩子今天狀況都很好,哥哥同意提早上數學暑期學分班,讓數學可跳一級(這是顧問所建議的方法,如果以後大學要申請理工科較有利),妹妹也開始背漫畫的單字。怎麼背法呢?我請她先拿著上周末買的Spy & Family的漫畫(英文版)先「圈起來50個單字」(後來只用了30個),然後找個時間坐在爸比我隔壁,一頁一頁秀給我看,我將單字一一鍵入Word頁面,當場翻譯給她並列印出來,請她背好這些單字,隔天我翻著漫畫書指出那些單字來考她意思──從頭到尾都是跟著漫畫書,妹妹接受了。
今天我先帶著沒吃早餐很餓的你趕快來到Blundell另一個商店區,這裡也是超市、速食、各國料理、Coco珍奶店…什麼都有,你發現一間麵包店,竟在排隊,排進去,買了一些麵包,這個有蘋果派口味與草莓味道的scone應該是我有生以來吃過最好吃的scone,這英國傳統下午茶玩意兒向來不是太乾就是太柴,沒想到這間的scone,又軟,又濕,又香(不甜)。早午餐在這裡裹麵粉的春捲、一小盤標準汁炒雜碎以及你點了一盤廣炒,這樣解決。
這裡的大地就是那麼漂亮,在灰色的馬路旁和行人道中間凸出來的之間、馬路的邊邊,沿著路,鋪了一條剛剛掉下來的櫻花碎瓣或李花瓣,有一些還正在空中飄,「『櫻花雪』是真的!」你嘆。這令我有個衝動,我知道明天可能這些花就不再,好想下去「踩一踩」這些花「毯」,好像「拍一拍」。拿攝影桿子低空將這些櫻花雪片一整條都收錄進我攝影鏡頭裡,永遠存在我手機的硬碟。
這個念頭好不容易打消了,路邊又發現另外一種的植物碎片,是鮮綠色的,這種鮮綠美的無法形容,相當的淺綠,帶有點黃色的綠,好像兀自會發出螢光,又非常小顆粒,應該也是某種春天的樹葉或者是花瓣,也是沿著路邊這樣子細細小小的灑,給灑了路面都一整段的,唉,我在車上,看到也沒辦法就下來拍,而通常起了這個念頭的時候就會下一點點小雨,阻隔我拍攝的念頭了。
今天第一次嘗試了公司希望的、新的拍攝方法,我覺得很好,因為在鏡頭前面,後面是一整塊的溫哥華式的大綠草地,好美喔,溫哥華最多的就是這款背景,大草皮、天空、姿態形狀優美的樹幹樹枝……可以拍出各種的組合,每天都不一樣,絕對沒問題,而我下車,也拿下口罩,絕對沒問題,不過可能是因為風景太好了,我自己的說話,無法說的好,且沒辦法一邊想、一邊說,後來這一段錄影更是完全沒收到音,全部靜音的,必須重錄──好吧,我再想想辦法,現在認為應該會「先寫好稿子」。
這個東西,叫做「今日知識頭條」。今天沒拍成,接下來每一天都盡力拍。
我現在在全職工作,然而,之前投入三年的「離婚志業」好像回來找我,首先是一本書找我推薦,這本書很特別,是好多位關於離婚的文學作品,這點子實在太好,若是以前我會想做一個爸爸版,現在我先從一篇推薦序文開始,相信一定會寫得很好的;然後,莫名其妙的我的信箱在短短一週內多了兩位來問我他們個人離婚的事,一男,一女,這我該怎麼辦?
我問「該怎麼辦」,是因為我本來就不應該、也沒有意義再做離婚的服務,但,我心裡又無法放下他們不幫忙!
接下來,何老師希望再找我們開課,在LINE裡頭再次聽見何老師的聲音,坦言我們是很開心的,且,因為此時已出國,身在加拿大溫哥華,感覺也變得更……不太一樣,以前是在在戰場的槍林彈雨中開課,現在是在天空的指揮飛機談笑用兵,顯然安全又全面,我可以用比較不一樣的格局來看這事,但我要怎麼做?答案就是:你。
還好有你,這或許就由你來執行,我專注在自己事,別再碰離婚了。在台灣,整棟混凝土房子就是在壓著自己,來到這裡,房子本身,前後開闊,窗外是高大的樹、爬上爬下的松鼠、各種的鳥類的叫聲,幾乎沒有蚊蟲,只有沁涼的空氣讓我們醒著精神特好,睡午覺也睡得超沉,對自己沒有壓力,所以反而認為你多花點時間投入離婚這塊是好的。
和我家兒子一段對話,甚為有趣,特記於此──兒子提到前妻與朋友們的網路炮火,兒子對我說:你不去回應,是你的選擇;你其實可以回應,回應了一定聲量很大,超過對方(原語句並非如此,大約此意而已)。我不知道這是在鼓勵我,還是在闡述他自己的看法?
然後我問孩子,你知道爸比為什麼不回應嗎?
「到最後我們這些人都會回過頭來領悟到,大家都是一家人,要怎麼回應?」我大約是這樣回答的:「大人的故事已經過去了,只剩下孩子的未來,怎麼回應,都會傷害到孩子未來。」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30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