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市中心的Pacific Centre商城,再次經過加拿大的特產「Purdys巧克力」,它那個高辨識度的、紫色的方形的4×4總共16小塊的巧克力,上次帶孩子到White Rock白石鎮曾在商場購過一次,一直擺在妹妹的白色桌上,變成我們家的新傳統──它的巧克力不是最好吃,太甜了,但是,小小的每一顆都加了不一樣的「料」,我們問,店員就一個一個介紹,辛苦的去形容那些口感是什麼、杏仁片是被切平面還是搗碎……購買過程很有趣,上次是我自己買,這次是大家一起在店員面前挑,聽她的說明,又花了大約15分鐘才一起細心選了16顆,不用特別講哪顆是誰的,大約平均,到了車上,一人戴一隻手套,先吃了三顆,剩下又成一個紫色盒子,閃閃發光,擺在妹妹桌上,細心的妹妹,很小心很小心的用透明的鬆緊帶將正方盒子綁牢綁好,擺在桌上正正方方的,真的是新傳統了。

來到八佰伴的大統華,買了兩個煎餅果子,煎餅果子是此地最便宜的小吃了,一個「才」7.5元加幣(約台幣200元),但今天的味道太酸,聯想到可能是用剩菜去做的?

身為作家,我再把握機會買了幾本對岸的雜誌來讀一讀。之前買了一集什麼「青年」的,坦白說,不怎麼好看,看到有台灣作家的名字,她寫的也變得不好看了,應該不是因為不習慣紙的材料、或簡體字,因為它用字都變得不美了。這次我一口氣買了《讀者》、《意林》、《小說月報》三本來讀讀,希望有所不一樣。

今天跑錯,以為要理髮,竟是約明天,沒理到頭髮,COSTCO買了一萬元台幣,可以屯一陣子,回來立刻頂著有點長又有點亂的頭髮,開始本週的第一個訪談!這會是我訪的第六個人。

每一次的職業訪談,大約都有至少二至三點takeaway,但不會多於五點,我有把握如果把這幾點寫下來成一篇文章,應該可以蠻精彩,但為什麼還沒寫?因為──我認為把這二、三點變成一篇文章似乎並沒有「非常大的保留價值」,我寧可只用形影與聲音來留下,就夠了,而不是再多花一倍的時間去用文字留下,效果也沒好多少。我對我文字很珍惜,認為把文字花耗在騰出別人所說的東西,像打工一樣,沒有意義。

後面又訪了一次,是更高階的,這次是直接依架構進行,訪了大約二十幾題簡答題,每題應該要在一分鐘左右完成,原以為不可能,結果,大約也只訪了30分鐘就完成了二十幾題,平均下來一題是二分鐘左右,不會太差。

我現在是有感覺到那個「量」,就是說,我花一些時間,影片就出來了,包括拍,包括下字幕再順便剪片,可能再包括上線,看起來我就是超多影片的。或許,先別去想此意義在哪裡,單單那個「量」就很特別。

且有一感,我的人是在遙遠的加拿大溫哥華,但我現在利用網路,竟然像在台灣台北「跑場子」一樣,我先跑到這裡訪問,然後開設了每週三早上八點的線上讀書會,結束後休息十分鐘馬上進入另一個訪談,再另外開了一個「Office hour」給其他想開教室的作者,講完最後一段,我雖累,但非常的滿足,覺得我真的已經竭力的將大家服務到最好,很好,是一種盡力的快感,而每一次按下「結束」,離開一個會議,我拔下耳機,站了起來,那感覺像是從陸地突然飛上天,好輕巧、好清爽,我總大聲告訴在家的各位:「OK,我完成了!」然後去整個家裡找找每個人在哪裡,在做什麼,有沒有什麼要我幫忙……。

「線上讀書會」,除了一開始,後來幾乎是沒有大宣傳了,但今天來到第五場或第六場,人數竟還維持在高檔,今天上線人數最高達到46個人,破紀錄,今天找來的是剛訪的舊金山灣區的心理師,我找來的講者,大家依然非常喜歡,有來賓非常謝謝我們辦此活動,讓人很放鬆,很溫暖,原本不愛講話的都願意一直講話。

孩子閒著,就看不完的手機影片、電腦影片,在溫哥華比在台北更令我發慌!我就強,對孩子的「說教」,不必等時間,隨時就上吧!所以今天我一想到就開始對兩個孩子提起好朋友的(年紀比我們家小的)孩子如何在最近突然開始奮發向上,一直玩的手遊放下,學校的考試盡量考100分、專案都做到非常之專注,不是為了競爭,而為了「把事情做好」!我一邊講一邊也鼓勵我們家孩子是多有天份、多有機會,我說我蠻想念以前妹妹在國中為了背考試念到好晚,曾經真正的投入努力過………。不過,效果普通,來這裡變得較多的不是哥哥而是妹妹,她放不下動畫與漫畫,言語上也激動與對立起來。

Cohort課程的平台在辦下一屆,免費,我其實在三月初就報名,填好了,卻沒有理我,這次又寄了一次email過來邀請報名,我再填了一次,一肚子火,一模一樣的表單,表示上次我白填了嗎?是不是系統有問題,上次根本沒準備好,現在才準備好要我們再填一次?

但後來想起,說不定,是被這間新創給「拒絕」了?

自視為網路上不小的人物,最大的痛苦就是:寫了這麼多,自以為自己了不起、對方應該要認識我的「自我介紹」,結果對方看了「哼」一聲就把我扔了,不夠格,不能進。但,更大的痛苦應該是:自己以為自己應該被人認識,一直活在「我是否比他有名」或「他不應該比我有名」這類的比較中。回想從前兒時,申請美國研究所,怎會有人認識我?我只能全力以赴,那感覺多麼好!攻城略地!有中一間,都是往前進!但現在,他們說所謂的「偶包」吧?人一有了年紀,就會認為自己走的這些路應該被人看到,就沒有年輕時候的那種「從0分開始」的拚勁,只想「倚老賣老」,真的是人生最大的包袱呀。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1:30p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