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自己住在這邊一陣子以後,很自然地就會開始看「買房訊息」,有可能主要的啟發點是「眼睛」,都是眼睛,去瞄向了路邊那麼多比自己住處還大的房子,又想起自己多年前的家,心中現起「為什麼他們都可以住這邊,我和我的孩子卻不行?」
原本不應該這樣想的。原本,「住」並不是這麼重要的事,我明明就已經找到租屋處也settle down,根本暫時就不必想「房事」了,然而,現在,明明可以開始一頭栽進事業的我,卻又開始逼著重新去看「房子」,重新開始,真是奇怪哪!原本,我還不了解為什麼這裡的人全都在做房地產或房地產周邊的服務業,賣車子也都要沾點房地產的光?房地產,在全球高科技人的眼中,應該不是專業,也不成專業,它對全人類沒有任何的用處,也沒有讓創投投資的理由,然而,一住進溫哥華,我就開始被它吸引了……。
為何被吸引,首先,一開始是相當高的房租先促使了我一穩定下來後立刻開始想:What if如果這房租是繳進自己貸款,而不是房東的手裡?所以,就開始「注意」買房的事,而,一開始注意身邊朋友哪些已經買房,就更會羨慕他們買房以後的那種自由自在、那種滿足感,將自己的房子貼到臉書上面,人生進階至一個新成就,在亞洲的親友眼中,不只是人到了天堂,還「擁有」了「一棟天堂」!每座房子都好像一座天堂城堡的漂亮啊!高房價會跌嗎,但短期的應該不會吧,買了一年賣掉是省一年房租,三年就省三年房租……於是,就開始看房子了。
主要是,看房子,是這麼有趣的!每一個人最基本的夢想、最容易想像的就是「空間」,而房子就是最貼身的空間,且是全家人一起的事,這麼有趣的事,很快就讓自己排除掉其他比較困難的創業項目,全心全意地來「找自己夢想中房子」,即便一出手(找),就發現「完全沒有貨」,在Richmond,只剩非常貴的公寓,沒有任何的可住的,和上次看租房不一樣,沒有沮喪感,慢慢找,OK的;我相信這裡在做仲介的,八成也是先從自己想買房子開始,一邊築夢,一邊乾脆就把這個當作專業;離錢最近的工作容易賺錢,離房子最近的工作容易買房子。這就是為什麼,在溫哥華這裡有這麼多華人在做房子相關的事業。
我們看到的第一間是在野生公園旁邊、妹妹學校附近,要價200萬元加幣(台幣4400萬左右)。天啊,以前100多萬房子只在溫西、西溫或Marine Drive才看得到,現在一間Townhouse也敢開這個價,實在不可思議,它是雙拼、特別大、特別明亮、外觀都漂亮,約了明天去看。
今天窗外是令人喜悅的陽光,沒咖啡因的我,在家裡,苦思下一步,疲勞,想不出來──疲勞的主因之一是看房子,看房子很容易陷入一種絕望──因為我不知不覺又把自己與那些家有三個車庫的人放在一起比較了……。
帶孩子上車,先去Wal-mart添購明天午餐用品,妹妹這週的Thermo牌可以保溫,哥哥的不行,他就加買了一個Thermo牌。回到家你再次弄了好吃的牛排給孩子吃,家裡氣氛又熱了起來──「各位,已經七點了耶!」妹妹說,然後她又叫:「各位,已經8點了哦!」兄妹還是很緊張著每天的上學。哥哥說,今天有個華人來請教他數學,原本用英文,後來改講中文。妹妹班上則在下週會有一個新同學過來,應該也是新移民,妹妹不再是最新的那個人了。
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從我們抵達溫哥華的那一天開始,到了這一週的新發展,當烏軍回到俄軍剛撤退的首都基輔附近小鎮Bucha,發現幾百位平民遭殺害,有些是全家人大小被殺,這讓西方人極為憤怒!本來還有人在談停火,現在似乎大家比較想將俄總統治以戰爭罪,已經沒有談判的氣氛。人類的思維就是這麼奇特,一些細微的轉折,竟改變了整個盤局,於是,盤局就往另一個方向走去了。我不知道身在其他火線地區的人怎麼想這件事,是不是腎上腺素已被啟動想大幹一場?此時真的要謝謝仍夠理智的領導者,盡量的hold住,不讓局勢更分歧───已經沒辦法保護那些不幸已逝的人,仍要努力的保護在未來一個月可能會死掉的人,讓他們不要死掉啊!
但,身為人類,自己被保護而沒死,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呢。
每個人每天回頭check新聞網站的頻率愈來愈高,顯見「新聞愈來愈好看」,但此時,冷靜的人是可以思考,局勢如今已從A至B,那下一步是什麼?早一步去「在C點佈局」。
可以確定的是,2022年的全球活人(包括我),一定正在目擊人類歷史上一些「不小的事件」,我們不像在1980年代、1990年代相對的和平也「沒什麼大事發生」(除了蘇聯瓦解),2022年至少「新冠肺炎」會是我們一起難得一起的,現在是烏克蘭戰爭可能引發全球大變動,或許是某種新型態的寧靜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而我們身在加拿大溫哥華。
我訪談了三位在溫哥華的職人(都是爸爸)以後,影片還沒有出來,而目前已讓兩位「登場」至每週三的讀書會講話,效果不錯。不過停了一陣子,我不知道怎麼繼續,也覺得(和俄烏戰爭、亞裔Hate Crime趨勢、川普危機相比)它太小格局?不過,今天打算繼續下去───為什麼?因為,訪問全球職人,是明確的路線,且為平台帶來價值。我的第四位受訪者會是之前矽谷老朋友代為推薦介紹認識的台灣過去的專業心理師。
朋友用英文問我,離婚這一塊,你想怎麼做?我也講得很明白:「離婚市場中,已經有一大批的既得利益者包括律師、心理師……等,而且還有『離婚教練』以及專門賣這種離婚教練的證照的人(包括我自己去年已去考了一張了)。在這其中若想要建一間新創公司,很自然的我會去建一個網站將SEO做好、來『仲介』未來更多的離婚者給他們的專業人士。」
我語氣一轉:「但,我不想那樣做,因為我認為這些所謂『專業人士』並沒有幫助這世界太多!他們的存在並沒有改變每人離婚仍然非常痛苦的事實,所以,我需要找到新的方法來降低離婚的痛苦,然後,這方法肯定是要繞過那些律師、專業人士……。」
晚上看到兄妹兩人,各坐自己書桌,很興奮的,一邊寫功課,一邊互相在聊天。我突然意會到這是我以前在溫哥華的感覺沒錯!我和我弟弟也是隔著桌子,聊天,那或許是在溫哥華這種自由、特別(和家鄉比起來)及安靜的環境,才有的一種「興奮感」。所以,雖然孩子們似乎還被Minecraft或抖音或YouTube影片迷住,想爭取更多手機時間也還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科目,但「something is brewing」,這讓我有點放心,當年應該是環境意外的塑造了我們,而不是教養;而今,同樣的環境,有機會神奇的救了我這兩位經歷父母離婚、一段童年而今遠赴異地的孩子。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00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