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我對幸福太渴望,為了幸福,我馬上可以接受各種條件,包括但不限於:觀察到一些不太對的互動,但為了平時不要不開心,便視若無賭,事情過了就不再提起第二次,讓它船過水無痕,甚至幫這些事情都找個合理的藉口,讓它變得合理化。因為我太渴望幸福,所以幸福本身變成了別人的人質,我不能接受它不見,所以我就必須一直改變自己來讓它好像一直存在著───我不能接受沒有它,但只有我是這樣子的,其他人皆可以說走就走。
我現在知道的是,我還要再更了解一下這裡的生態,但以後,我千萬不能太仰賴「一定要一個家庭」。不要家庭、一個人也活得很好,是在現代社會,最基本的能力。
而,過去的所有努力,即將在明天,做個開始。我們以後會記得這一天嗎?這是孩子們上公立學校的前一天,明天(週一)開始,哥哥妹妹將去上學,早上近九點上課,下午近三點下課。這也是兩年來學校第一次允許不戴口罩,不過,我們好像暫時想不到那邊去,兩個孩子即將獨自的被自己的新同學包圍,他們非常緊張。
下午2:00左右帶孩子出門,你留在家,此次出門完全是為了緊急採買明天上學還缺的東西,我問孩子們,還缺什麼?一一列出。哥哥說要買北美式的binder來抄筆記了,他找不到無印風的筆記本,賣光了,所以決定照我建議也像妹妹順流而走了,他買的binder的外表還蠻酷的,是有流線花樣的。
此時我才想起,他們再次誤餐,還沒吃午餐,問了半天哥哥才說想吃那個「Tom」什麼、有甜甜圈的,原來是Tim Horton,他們吃新的最愛:Chili,一人一「桶」,各附一個鞋子麵包,在車上吃得好開心哪。
下一站則是妹妹要包三明治所用的鮪魚醬,買了chunk和flake型的各一種試試,再上沙拉醬及土司,再來是衣服,哥哥突然覺得之前在台灣UNIQLO買的黃色外套「太顯眼」,他第一天不希望被注意到,所以想買黑色的。他一下子說算了省錢好了不要買,一下子又覺得還是買了較安心,他走來走去,照鏡子一次又一次,穿黑色衣服的他走近我們我都不知道是他走近了,後來我問了UNIQLO,只要標籤一剪就無法退貨,明天穿去學校不可能不剪標籤(不剪一定更會被同學霸凌吧,依哥哥的邏輯呵),後來我分析,黑色外套較百搭,可搭土色褲子,哥哥終於買了。我一邊看著孩子問我一些很可愛(第一天到學校可能被問)的問題,那個緊張的樣子,好想停在這一天,因為,我知道,這一切只是因為「未知」才緊張,一旦進去了學校,就會發現「沒事、沒事」,明天以後,他們將快速的融入這裡的移民,然後,或許很快就會覺得我這個老爸是「大老土」,不像今天,還會一直黏著我問東問西的!不過,我也一邊慎重的提醒自己,我的孩子不是自己的「財產」,孩子未來做什麼、認識什麼朋友,我這個老爸,只要在旁邊支持鼓勵就好,現在,要送他們飛出去了!
不到兩小時,我們就買完了,請他們喝「迷客夏」,很好笑的是我看到一個「草皮招牌」就停進旁邊巷子,和孩子們走出來才發現歐天啊這不是迷客夏!被那草皮招牌騙了!孩子們笑翻了,也因為如此,我們有機會在Richmond的3號路邊邊用雙腳行走,走了一個半block,還過馬路,妹妹驚喜的說,這是她來這裡「第一次過馬路」,這裡馬路沒有斑馬線,而是兩條平行的線就當作斑馬線了。我們在迷客夏買了三杯飲料,比台灣稍貴,大約等於台灣星巴克的價錢(而這裡的星巴克則等於台灣一般珍奶店的價格),相當好喝,哥哥說和台灣一模一樣。我又再次宣傳:我們來這裡住,繼續留著故鄉(台灣)習性讓自己不思鄉,但我們別忘了利用這裡的教育資源與自由度,像老鷹一樣往天上仰衝!
今天你沒來,照理說,我應該比較辛苦才對,但,沒想到,我卻發現,自己是更自在、更開心。我想這是一個定位的問題───與你一起,我這個人可有可無,我到底只是一棵幫忙花錢的搖錢樹,還是什麼角色?但今天,我是一個被仰賴的爸爸,一直有機會與孩子們曉以大義,沒有人在旁邊打斷我。我覺得我不必再害怕───身為一個爸爸,我要站著直、坐得挺,帶著孩子,我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
回到家,下午6:06,我聽見孩子們說,等一下要「發表會」,「燈要打下來!」原來是哥哥妹妹要互相念一次他們的自我介紹稿。我特別的想辦法記下來這一刻,去了學校以後,他們不會再這麼純真了,也不知道會變什麼樣子,因為我在當年,也沒有充份的把握。
「哈囉大家,我叫OOO,我從七年級中間開始,我從台灣來,是東亞的一個小島,我是12歲,我對閱讀、畫畫感興趣。」妹妹說,她連生日都報上去了。
「嗨大家,我是OOO,這是我第一天在這間學校,我一個月前才剛剛抵達,英文並非我第一語言,所以,有時,我無法講很順,如果有聽不懂你在講什麼的地方,請有耐心的對我慢慢的說一遍,很高興認識大家!」哥哥說。
他們練了一整晚,到了7:00,我說要先吃飯了,弄剛剛從超商買回的「一蘭拉麵」,哥哥上電繪課,妹妹說她可以幫我煮,於是她當大廚,我當二廚,我們父女一起成功的煮了一鍋超好吃的拉麵,妹妹還自己洗了切了她自己最愛的青江菜。妹妹一直幫她哥哥舀湯,一直推給我吃、要我多吃一點,都忘了顧自己了。
晚上還請弟弟叔叔打過來考他們英文問題,也讓弟弟叔叔體驗一下孩子們上學前一晚那個以後將不復見的緊張樣子。
亞裔訪談,我也開始將這些人進一步的推進台灣的群組,看看效果如何:「本次講者……一直在IT產業,卻成為註冊會計師,創立一家IT公司專門為北美洲的專業事務所(professionals,包括律師、會計師、代書、診所…)做IT外包,竟然也接案接出一片天空。我們邀Tony來分享他如何靠政府發的證照(會計師證照)取得客戶門票,進而打開千千萬萬間的微型企業市場?」
這次的《國語日報》剛好講到孩子做家事,這次寫的稍有誇張,但論點的部份仍然將我想講的非常大膽的講出來了。
「以前,我們做父母的,只會『出一張嘴』,要求孩子做家事,用威脅、利誘,祭出鼓勵或拿出懲罰,孩子們就像康乃爾實驗中的那些看不見老師眼神表情的孩子一樣,根本『感覺』不到什麼叫做『做家事』,做家事聽起來只像訓條,不像一件有溫度的活動……每次提到做家事,就鬼吼鬼叫準備吼罵,孩子當然只會將家事與負面連在一塊。」我寫道:「所以,家長們如果一直叫不動孩子做家事,應該先想想,叫他們做的是一件有趣的事嗎?還是其實是一件,我們自己都不想做的事?若我們只急著把『家事』這個燙手山芋丟給孩子做,好讓自己解脫放鬆一點,大人嚷嚷:『你是家裡的一份子,你不幫忙,那我也不做了!』孩子是會『感覺』到的,也因此,永遠都『教不會』。原來,做家事這件事,需要的不是更聽話的孩子,而是更開心一點的大人呢!」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30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