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個性」必須要再優化起來,不能再太焦躁了;看工作的態度,可以輕鬆一點,輕鬆、可是抓緊,用手做,不要太用眼睛或其他的感官去感受;每天都有一些進展,產出去以後,趕快再想下一個,不需要一直在裡面糾結。
對孩子,他們吵吵鬧鬧的,我要看更高、更遠,因為我們現在不在台灣了。我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性格來符合現居的這個「最後的好地方」。難得來到這麼一個好地方,不需要那樣的糾結了;不過,追蹤胃痛,還是沒有辦法約到醫師,網路上說本地唯一兩家仍接受walk-in的診所,打過去都說不再提供新病人看診了,但我上網找了又發現有一種「虛擬醫生」,好像還約得到,也約了一家週一過去排隊。就像電信公司一樣,現在打來說約了26日,確定是裝光纖,他們似在進行中,我的個性要放鬆三倍、放慢三倍,不要這麼急躁、不要這麼看結果,只要手一直動,一直動,心不要跟、耳朵不要聽、情緒不要入,此為最適合這裡的方法。
好像是這兩天吃了兩次德喜胃通,去掉胃酸,我的胃痛好像真的消失了,胃口也回來了;我也開始看到我並不是一個在這裡比較差的住民,我不是一個申請到美國唸書又「掉」回加拿大的失敗者,其實我非常不一樣,全世界只有我一個人處於這樣位子。這個位子,任何一邊的人都看太不到──加拿大的人可能看不懂我,直接從他們看到的表面所看到的我,定義我為一個住在租屋處且開國民車的一個inferior的失敗老爸(他們會想:連同我的孩子也辛苦了啊),台灣的人可能以為我去加拿大退休養老,美國的朋友可能憐憫我卡在加拿大這個比較次級的地方,而我自己則應該好好利用這個unique position and unique experience好好的做之前所想到的點子之中的其中一個,只有我能做啊。
與世無爭,在這裡,帶孩子來到Staples文具店,站在那麼大的櫃檯前面,以前申請二十幾間美國研究所也是在這樣的櫃台寄快遞出去的(不是這家店,當年那間已經拆了,搬到一個路口之外),但今天,站在這,櫃台內空無一人。以前的我可能不介意等,等的時候一邊在調幅自己以免等一下一開口又結巴口吃說不出話(以前我有此毛病),但現在的我,差點又等不住了,我要自己慢慢來、慢慢來,這裡燈光雖然全是日光燈的白色,但光線沒弄到最亮,挑高又三層樓,地板面積又像足球場那麼大,太高太廣的空間,讓這裡的氣氛很容易進入心理的冬眠,有助於等待。有個人終於過來要幫忙了,我慢慢的對她解釋,她也很客氣有理,是個華人,但弄了半天,她做不來,轉給一個印度女生,這位比較聰明些,終於幫我們處理了一下,但還是得讓我們先回家改檔案才能送來,前後兩位服務員像蚊子一樣細細的對話聲講了一段就已經耗掉了半小時,要印東西的兒子站我旁邊,跟著等,現在的他仍害羞到完全無法與對方對話也無法看著對方,只敢一直看著我並告訴我中文來請我翻譯,但我不勉強他,不像當年的我覺得「害羞有罪」,我試著給孩子一個無痛的移民第一年。
來到Superstore本地大超市,小朋友們來買做餅乾的麵粉等材料,超市裡面附有一間小小的walk-in診所,這間連鎖診所的名稱就叫做「In-store med」,顯然專門開店在大賣場裡,是個不錯的商業模式,這間診所的收入大概不亞於旁邊這麼大的超市吧?但沒心情欣賞了,我還特地把我那討人厭的防疫塑膠手套拔掉,讓我看起來正常些,走進去沒半個病人,我輕輕的問櫃台小姐,可以直接看醫生嗎?櫃台是個亞裔,竟回答「馬上就可以」,只需要等5分鐘,嘩,我還以為我聽錯了?由於還沒有醫療卡,一次的看診費用就大約4000元台幣,剛好仍在我所買的醫療險的範圍內,我說OK。
不過,無論是櫃檯或者是醫師,都很兇,很冷漠,值班醫師好像是中東或土耳其來的醫師,左手三根手指的頭部因糖尿病或痛風而切除,肚子鼓得跟氣球一樣呈全圓形;我一進診間就和醫師攀關係,問想不想當我的家庭醫師?他不理我,只問我:剛剛是在問你說有沒有開刀過?YES or NO?我一聽這口氣就心寒到冰點了,這種醫生怎麼做家庭醫生?我跟他說我胃痛,他也不多說了,在紙上鬼畫符一番,叫我去櫃檯蓋章,就這樣,完成了推薦函,而最後他也跟我說,他並沒有接新的病人,
我忍不住問櫃檯,為什麼現在所有的家庭醫師都不接受新病人呢?30年前這裡不是這樣子啊?這是一個好問題吧,也蠻友善的吧?但這位年輕亞裔女性冷冷的說,她不知道30年前長什麼樣子,但現在不一樣就是不一樣了;我再問,是疫情以後才這樣子嗎?這是一個合理的問題吧,但她說,好像沒有,好像差不多時間,好像是又不是……模擬兩可的答案,或者是沒有答案,但最後,總是客客氣氣地把文件送到我手上,客客氣氣地卻機械式說了那些客套話、送我離開,我開始覺得,或許不是因為這裡的問題,可能是因為「我」吧?
為何我會覺得信心崩潰即因如此。這裡的新移民,很習慣這些,是因為當這裡是旅遊觀光景點,他們還在興奮中,所以覺得自己本來就不是本地人,被差別待遇,本來就是應該的;可是,當我自以為自己是本地人,以「我是本地人」的標準,就會覺得「處處碰壁」,很快就會帶來沮喪。當年我是一步一步的往外走的,我要離開這個地方,所以我不介意,看到不爽,就會當作這邊本來就是不是我「該久待之處」,但現在,我是一步一步往「內」待下來的,這就為什麼,滔天的沮喪襲擊而來。我的待人態度上向來都是積極、熱情、高容忍度、總是抱著扭轉之希望,可是一碰到這種冷冰冰的櫃檯小姐,我的眼睛鼻子幾乎貼在那個防疫的透明面板上,講光了所有我可以講的美好的話,都沒用。
第二站再來到香港仔中心,這次帶妹妹來這裡的書店,仔細看才看到它叫「三聯書店」,應該是香港來的,後來這裡花了260元加幣(5720多元台幣),比剛剛看醫生全額還貴,在誠品也從來沒有過這麼貴,不知為什麼,買了這十本上下的書以後,覺得好滿足、好期待。從選書,我也更知道我的方向───這裡有些本地華人自行出版的粗糙的書,我沒有買那本介紹「本地100個華人移民故事」的,我卻買了「溫哥華華人移民史」,我希望提醒我自己,回台灣以後我深入了好多歷史,這是我應該做的事───在這裡,誰都不管歷史,大家只想知道現在誰賺最多錢,所有的愛國觀、政治觀都是「現在」,這是一種人,而另一種人也不太管別人死活,只眼皮垂下的過著自己的日子,錢足夠,房子也住得很好,人生就這樣子。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00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