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妹妹的老師約8:00,我們說7:30要出發的,拖到7:40左右,時間仍綽綽有餘,不到五分鐘就抵達妹妹學校門口,正下著雨。今天剛巧,應該是我們來加拿大以來,雨下最大的一日!大雨濛濛的,但仍沒有大到會淋成落湯雞,所以,行人仍沒有撐雨傘,只是穿著防水大衣。停車以後,看到一位看不出來是老師還是家長站在通知單上寫的每天上學路口處,本以為他只是站外面抽煙或什麼,沒想到是在───等我們!天啊,這麼早,等於在上課前一小時就在外面等了,我下車,他馬上呼喚我「Mr. Liu?」,還介紹給我他的first name,這就是妹妹的班導師了。

導師介紹他的教室,每間教室依老師的風格佈置的不一樣,這老師是白人但正中間掛著日文的五十音;教室是扁形的,跟台灣長形的不一樣。老師說其他班一般還是28人(和現在台灣差不多)但他的班這次大概只有22、23個人,給我們看了課表,介紹一下這學校,小學只有一層,一下就走完了,他說這間已是附近最大的小學了,先碰到副校長,最後再是校長,都好熱情,但我比我女兒還緊張,不敢太放肆也拿捏不太到分寸感覺,只能每句謹言慎行,以免說錯話;課程表也給我們看,導師說他是generalist,所有課都是他教,連法語都是他教,無論是誰教,對妹妹來說,也是最後這兩、三個月而已。

妹妹的狀況比我想像得好,她蠻大方,且其實老師講的東西似也沒有聽不懂,她都會點頭,有人打招呼,她就大微笑,看著對方,揮手。動作是有點亞洲,但大方程度是OK的(這些動作應該再過三個月就永遠看不到了,我還蠻「珍惜」的)。跟老師、校長、所有人打招呼,我覺得大概是我這個爸爸太緊張了。或許妹妹前一段時間至少見過一些外國家教,來加拿大也四處走走看看好幾天了,有些幫助吧?老師透露妹妹這班有超過一半是講中文的,老師說他自己也會說日文,在311地震後到日本待過兩年(今天剛好是311),不過這間學校並沒有日裔,也沒有人說韓語。

來看妹妹學校時,哥哥爬不起床留在家裡,我們離開妹妹學校,還捨不得回家,繞到兩條路外面買星巴克,發現一間新的Fresh Food大超市就進去逛逛。這是星期五早上,人們還要上班,時間大約九點,正是準備上班之時,雖然2號路這裡蠻南邊、並非商業區塊,還是看到很多上班族。這裡上班有什麼好緊張的,都是在平房,公司也都不是國際大號,今天剛好卑詩省宣佈「進公共場所可以不戴口罩」的第一天(此省已經是全加拿大最後一個開放的,其他早就開放了),但進去星巴克,仍看到很多外國人戴著口罩,有白人老人還戴著比較悶的N95,沒戴口罩的也知道盡量不要碰到、用膝蓋去頂那個輪椅自動門按鈕讓門自動打開,而星巴克店裡面人有夠多的,大家都盡量找個安全的位子站,我沒位子,站到廁所旁邊,從後面看大家,特別有意思;星巴克每個店員都戴著黑色的口罩,大概有六、七位,其中只有一、二也是亞洲人,一男一女,其他都是白人;他們會叫此人去掉姓氏後的名字,好像幼稚園一樣,喬治?喬治!?如果買三杯飲料,店員就會叫「喬治」三次。

來到八佰伴,沒想到這間老字號超市,今天仔細看,竟也變成「大統華」的一部份了,當時還沒看好大統華會在未來變這麼大,雖然是台灣來的,不過後來顯然在大陸人蜂擁而至加拿大時「轉得好」,寫簡體字的民生貨品齊全,繁體字的(台灣來的)也都還在,每間都還有賣天津煎餅果子,且一定播放國語的好聽的情歌,今天聽到的是彭佳慧的「走在紅毯那一天」,想到那時候住南港豪宅,彭佳慧也來拜訪朋友過,似也住南港某處;但她的聲音還是留在我更年輕的時候代表那時候的回憶比較好一點。帶了大統華的海帶、調味的魷魚,染咖哩黃的樣子和以前很像,但調味似經過大陸口味的調教(譬如麻辣)好像變得更厲害了;滷蛋很像台灣,很入味,我坐在家裡那個黑色的單人沙發,打盹一下,把早上的疲憊全都消除,下午還有一場。

下午輪到拜訪兒子的學校,約定兩點,經過早上以後,下午的我們更熟悉,一樣的,我這個爸爸,比孩子更緊張,在約定的十五分鐘前就來到兒子的學校外面,對準「Entrance」進去,兒子呱呱叫說我們這樣四人都下車去參觀學校真不好看,會丟臉,我可以理解,青少年一定這樣想,我再次提醒自己,主要是要讓孩子們能安全地上軌道,不要有任何陰影,後面就他自己了。走進辦公室,高中比較大,這位Counsellor已在等我們了,帶我們去諮商室,哇,這諮商室真有氣氛,點了兩盞黃色小燈、沙發、壁紙、地毯,我小時候蘇珊的諮商室印象是日光燈和辦公桌的。老師坐中間,兒子坐她左手邊,我坐她右手邊,你和妹妹坐在我旁邊,大多時候老師只看著兒子說話,兒子也點頭稱是,事後兒子說其實他只聽懂差不多三成,其實,也夠多了。

我訝異的是這個時候的高中,一年只能修八堂課,一學期只能修四堂,不能再多,所以很多想修的課竟沒辦法修,超修也不行,且容易滿課,像這次,他居然無法修九年級的科學(就是理化),真是莫名其妙,於是那個block必須去選一個沒有用的選修科系,原本是體育課(PE),我出手幫兒子與顧問換成了「拍照課」(Photography),我知道他不喜歡體育,讓他剛來先維持心理清明一下吧。顧問說兒子這年紀要開始Advanced Placement(AP)資優班已經太慢(我講的時候,哥哥一直搖頭表示不要這麼快),我都忘記,的確,英文還沒有好,要先修ESL,其他科目只能都往後延,說真的,華人子弟,如果沒有好好努力的往上衝,就等著被這個英語的「制度」給拖垮,課都上不完了,該修的根本修不起來,別人已修到微積分,兒子可能根本連微積分的成績都無法印在成績單上面(因為都要畢業了還來不及修),就無法得到大學的青睞。三十年前的我,一直往前跑,沒命的往上衝,所以我看不到「後面的人」,其實後面,有多少華人是被這樣子拖拖拖累的?

顧問一邊講,我一邊問,補全基本的理解,帶看這間已蓋了六十年的學校,秀給我們看兒子的教室,也就只有四間教室(四堂課)要看而已,以前打籃球的兩位家族朋友小弟弟皆念同學校,但當年的小弟弟也是30年前的事了,現在的學校不鋪地毯了,鋪的是塑膠地,所以印象中公立高中走廊的那股霉味不見了,學生少,所以也沒有那種在走廊上被很多長得高大的人推擠的壓迫感。雖然Richmond照理說應該亞洲人非常多,但學校裡面仍然都看到老外的老師、校長,同學也很多是外國人,學校裡面的華人學生亦沒有太多,我認為甚至不到一半,仍看到很多中東、印度、黑黑的皮膚,偶有那種一群人鬼叫鬼叫的「老樣子」,看起來華人面孔的,傳出大陸口音,華人看起來也都「黑黑的」;事後,哥哥評語是很少人穿「無印風」,亞洲的風格這邊不見,大家都是穿Nike的運動的休閒衣,我們大人緊張的跟孩子建議是否要去outlet重新換一套比較融入環境的衣服,想到哥哥還蠻撐得住的說:「不用。」

就這樣,我又把我的力氣用盡了,走出學校,上了我們的好大的白車,遊走一陣子,晃晃的時候就一定要買吃的,今天算買得少了,只去買了越南麵就打道回府。我相信今天的一切已經進駐在兩個孩子心裡面了,也因為孩子即將被推上軌道,接下來,輪到我自己把自己的事業照顧好。另外,如果還有可能,我覺得應該再用其他方式,再一次的把孩子「推上去」,就像我的《國語日報》上面寫著國外的種種,已成功的帶孩子出國來加拿大,那,現在在國語日報上面,我該寫「下一個層次」了,我好好的寫出更激昂的一系列「少年勵志」如何?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1:30p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