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約好9:00,修水管的Tim來了,我們這幾天跑了好幾次商店,把水龍頭的頭比對過大小,什麼都弄好了,應該是沒問題了吧?Tim修理的時候,我在旁邊悠閑的坐著,享受陽光,沒想到,這位Tim說,仍會漏水!我看,那個螺絲是成功的轉上去了,但不知道為什麼仍然漏水,他將橡膠圈子再補裝上去,仍然漏;再加了tape包緊,好像有好一點點,但還是會滲出一點點。他一臉無助,我最終仍放Tim走了,還給他120加幣足。

所以,我們現在用的水系統,將會是漏水的。我只能和自己說,沒關係,要學習怎樣不要太完美。要求生活瑣事太完美,或許表示我現在沒有在追求進步了;一個還在追求進步的人士、一個還在為人生而奮戰者,應是不需要整理得太乾淨的,搞得滿臉都泥巴,不介意,拿到成功,才重要──若在溫哥華這裡,慢慢的變成什麼都要十全十美就表示我太溫哥華了。

問孩子,週末來了,想去哪裡?爸比(我)有時間帶你們去一些小地方走走喲。孩子很開心,我開了幾個選項,他們都說:不錯耶!我開玩笑,打算破一個紀錄────天天都出門。想想,在疫情時代,多少人至今天天關在家,但我們因為要買的東西太多,天天出門。天天出門,倒沒有讓孩子發出抗議聲,對兒子來說,每天出門的好處就是他可以「拍素材」,現在他拿起手機的十之八九的時間是在「剪影片」,聽說他頻道換名字了,可能已在拍他的第三支或第四支或更多的影片了吧。妹妹拿手機則有時是看線上漫畫,有時在聽歌;妹妹比較配合,全家都出門,她一定跟著。

今天於是我們往北,跨過溫哥華市區,進入了溫哥華downtown邊邊的「史丹利公園」,這是此都市之中難得的後花園,竟仍有野生的郊狼在傷人;天氣如此魅,一朵雲也沒有,天空的藍從淺到深,深得像是海水一樣,也像海一樣的冰沁。可看得出,公園遊客非常多,但公園夠大,不會擠,不會擦身,不會聽見其他人說的話,而什麼人種都有,看不出是本地人或從其他國家來旅行;孩子最有興趣是加拿大雁,牠的脖子特別長,屁股搖一搖的,孩子對牠們很有興趣,想下去在牠們之中,又怕被他們啄;我帶孩子走入大草皮,追逐這些雁子,雁子發出小小聲的「咕咕、咕咕」,好像在念我們幹嘛打擾;可是我們一走,牠們又發出更大的聲音,好像兩三隻開始吵架,我們幫牠們翻譯:「你幹嘛大便在我的地盤上?」

史丹利公園出來,孩子說他們特想野餐,好吧,我們就來上次夜遊來過的溫蒂漢堡,再一次得來速,但這一次就知道它的問題了,漢堡店居然連魚都沒提供,蘋果派也沒賣,看了半天,唯一我可以吃的就是薯條,不想吃薯條,就沒得選了,空手離開。但大人跟小孩都很想吃,想直接去公園野餐了;我肚子好餓喔,沒東西吃,我要去買我的東西,大家耐心就用盡了;還是想辦法保持大家和樂,有耐心的處理,自己默默下車,繞過修路,到A&W(另一間速食店)去買了Beyond Meat包生菜。

終於讓大家都有得吃,來到今天野餐地,一家叫Roger的公園;想像一座接近市中心的公園,這公園和我們住的地方、溫哥華處處都是,以一大片什麼都沒有的綠色草地為主,人工設施不多,但Roger公園特別的熱鬧,的確,網上評價就高達幾百筆,很多人都愛來這裡,這些人,沒有華人,全都是白種人,至少十組人,坐著野餐,有五組則坐在木椅或木桌;年輕人在這邊踢足球,一群都是十來個,有男有女,說話客氣有禮,另一組男子在玩一種丟木塊的、我看不懂的團體遊戲;有人帶小孩過來,也有情侶,大家已經做到防疫的安全距離,我們仍設法找到了一處位於草皮正中間、離其他人更遠的的,毯子一鋪,打開兩家速食店買來的薯條漢堡大嚼特嚼,這種陽光是,只要陽光沒照到、被陰影擋住(即便是我們自己的影子)就會變好冷,向來不怕冷的兒子竟冷得發抖,第一次穿上我給他的外套,變成我在冷;但看到兒子不冷,自己又沒這麼冷了乎。此時發現旁邊也有餐車,西班牙菜,點了一份海鮮燉飯,老闆是整個場域唯一的亞裔,飯很入味,蝦子很大,每口都很好吃;離開後才知道,這公園的強項之一是「夕陽」,我們來不及看,只待了45分鐘,我們停車卻設定2小時。

抵達加拿大一個星期多了,或許還在「觀光客」模式的我,在心中check掉我的「想吃的列表」、「想去的列表」,而這列表來到了幾乎最後一項:「松林居餐廳」。今天為了等它5:30的開張時間,我們看到旁邊有大統華(超市)去逛逛,殺時間,孩子們不想下車了,留在車上,我覺得他們已經快要受不了了。但即便在車上,依然比待家裡好,希望他們腦子保持活絡,也的確每次出門,都有新刺激,新驚奇,以後可以回來懷念的回憶資本:初抵達溫哥華幾天的回憶,可以留一輩子。這間大統華位於一棟全部純白色的住宅大樓的一樓,住宅區好像之前也在網站上看到過,很貴,明明單位蓋了很多很多;這間大統華比較擠,東西比較好,裡面有10%左右是老外,都是年輕人,男子女子都有,自己來買東西。

松林居五點半開,電話顯然是很早就開始響了。這間餐廳是溫哥華的奇蹟,開的時候,以「非常好吃」讓我們這些僑民舉家開一桌吃了,而它的非常好吃其實來自於老闆夫妻從頭開始學煮菜,自己研發自己口味,所以若有人說它比台灣的餐廳還好吃也不至不合理;回去台灣,每次回溫哥華都還是會來吃一次,有一次還吃兩三次,今天回來,我們說好貴喔,一道菜簡單的要15.99,難的要20元加幣以上,然而這一家存在的意義不一樣,所以省錢的我們還是點了,點了100多元加幣,老闆娘算我100元就好。老闆娘依舊是忙碌卻殷實的招呼,歲月讓她看來老了幾歲;她說疫情並沒有影響生意,很多人來這邊本來就是外帶的(經過這裡,車子停,拿了就走),只是台灣人變很少,所以現在主力客人都是大陸人或其他,她說,大陸人口味跟我們差不多,所以她並沒有調整過口味,一心培養接班人的她,據我觀察看來,好像也勉勉強強的找到了。我坐在那裡等了45分鐘才全部都好,一邊聽廚房裡面在吆喝,一間餐館的營運是被好幾位微小的人物給支撐著,但只有在這一間,我竟然可用自己的神經察覺到這裡的苦與樂,好像自己開的餐廳一樣。

回到家,就在客廳矮桌上四人享用了松林居,其他三人對此間評價都不高,我自己也點了一道失敗的。但以後還有很多時間慢慢的吃,我們要住在這裡了。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00am took coxine 10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