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晚上依妹妹的要求,在床邊,睡前,與她講了英文繪本故事,我拿小姪女的《冰雪奇緣》的整套故事書的第一集,唸了Elsa和Anna拜訪幾個國家的故事,這本薄薄小小的故事書沒想到還滿多頁的,且它將單字重複一次又一次,也會給些不一樣的近義字,我和妹妹說,不需要查字典,travel、trip、tour的意思都差不多,細節不必知道,先大約記得就好;我提醒她,這已經不是在國中英文考試了,讀多,就知道每個字用在什麼地方、怎麼用,明天再讀一次,就可以輕鬆溫習─—這樣比較容易愛上背單字的感覺。

有趣的是,到了昨天晚上,妹妹真的拿來另外一本故事書,要我再講一次,哥哥連忙跑過來(真的是用跑的,衝進來)說你們怎麼自己偷偷在講故事!他認真地問了這些字是什麼意思。可以說,哥哥學英文的動力是非常非常強的,我也看到他在拍影片的動力,昨天第二支影片,他已經剪了一整天,晚上願意給我與他的爺爺奶奶看一眼,嚷嚷說只給我們看一次,以後不會再看了。

但我又後悔,這種「毛細孔背字法」是符合我的「個性」的背單字法,雖然有效,但這種「量產」之後的成就感只有我才有;孩子們或許得自釀自法,才會符合自己個性。果然,妹妹只進行兩次,今晚就沒有再跑來找我,反而是動力較強的哥哥,仍一直說「今晚還要唸!」

今早來搭捷運,因為昨天只吃四分之一顆藥,心臟稍有點不舒服,不敢站著,乖乖地聽我爸的建議,搭到終點站淡水再回程,一到淡水站我就跑到對面的列車,發現剛剛還空空的車廂瞬間像「鬧鬼」一樣的馬上站滿的一條一條的人影,連忙轉過頭,發現剛剛離

開的車廂也開始增加人影,才發現剛剛我搭過來根本就不必再出車廂,難怪剛剛上車時看到大家對這麼多空位「精挑細選」還不解只搭到旁邊終點站幹嘛還要挑位子,原來挑的是等一下回程的位子。在早晨的捷運車廂,「坐」或「站」是「天」與「地」的差別,如何度過早上的半小時至一小時這麼長的時間,坐的人可以休息,站的人只能煩等;有趣的是我發現,很多人寧可用站著的,也不等下一班空的車來坐下。

今天的城市觀察,21世紀,「直男」這個詞從初初聽到,至今許多人不只知其義,還已經「感覺」到它代表什麼意義,「直男」變成一種特別的人種,代表著駑鈍、白目,進車子坐下可能是東張西望,動作不細緻;其他的人都努力的用各種技巧往上,只有他仗著天生生理上的舒暢,活在自己以為自己大的世界,別人都對他指指點點他卻從不知道,唯一優點是他的確是一個高大的「物體」,只能當物體,動也不動,甚至有人會認為他最好是不要動。

奇怪的是,身為其中之一的「我」本人,提到直男卻以「他」或「他們」稱之,這就是重點了───身為了世界人口二分之一的男生們,佔了全人口至少30%-40%以上的直男們,為了避免成為眾口鑠金之所謂的「直男」,慢慢的會演化成另一種人種,今天我就暫稱它為「不直男」──也就是「拒絕被視為直男」但卻是理論上的直男的直男。

我出門努力奮鬥,你在家努力打包行李,一個很大的衝突點不斷的釀著就是「要帶哪些行李過去呢?」移民出國,考驗我們的邏輯推理能力,一些在當下覺得「應該帶」,其實飛了十小時到太平洋的另一岸,可能就會全部都留在行李箱裡,用不上,就浪費了當初帶來的行李空間了。我們為了一台別人送的創新廚具機器而扯不完,沒拆開過,佔了八分之一的行李箱位,我分析了一下認為我們應該帶的是「人生必須用品」,但這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在路上,我清楚的想到要怎麼表達、怎麼和小朋友說明最直接,他們該選什麼行李帶去加拿大呢?我分析,第一順位要帶的是───「有什麼東西,上學和工作『一定會立刻馬上使用』,但那邊卻沒辦法買得到貨,或沒辦法馬上買到,或非常貴」。第二順位則是:「有什麼東西,是如果你不帶到加拿大,會在心中真正覺得傷心難過的。」其他,應當都是後面的順位。

我們的確也要趕快處理行李,但除了行李外,今天真的感受我「工作的時間」已經因為即將出國各種準備而變得非常非常的窘迫!必須靠我們極佳的智慧,同時維持管理複雜時間所需的邏輯力,此外,還需要:非常非常強軔的忍耐力,在每一項之約就在今天、明天,每小時都驚慌發現「時間到、時間到、時間到」的大浪當前,每一次,都能面不改色,才可以將每件事情都做得好。

等等!或許,現在我最需要的,其實是不要「將每件事情都做的好」,該放掉一些,就放掉?

還好,我工作的團隊,同事都非常的好,我沒看過一家公司的人是這麼的好的。今天忙了一陣,將公司內部的網路都設定好,再和同仁討論一下了業師相關的各種數字。離開後,今天下午我進行「最終場」的機器人免費義務課程。終於來了,最後一場,這一次和上次一樣,一天就要上四堂課,跑兩個地方,雖然機器人一直出錯、一直出錯、一直連不上去,孩子也是呱呱叫,又當機了,機器人好爛、好無聊,而我有小喇叭揚聲器在擴音,仍是搞得整條聲帶都啞掉了,但,還是覺得蠻開心的,因為今天是最後一次上課了,再什麼難堪的樣子,都在今天結束了。

這系列的課程不只讓我了解了程式,還讓我了解台灣課後教育的狀況,為我們的未來提供一個小小的縮影,反映台灣的孩子們在這個年紀,在爸媽都在上班的時候,到底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長大?班級老師已經很盡力,也很有愛心,雖然很兇,然而兇之有理,平時也感覺出來是很愛孩子們的──不過,重點是孩子們的「同學們」,乖的時候,安安靜靜地在念書寫功課,但只要老師一不在,只過短短一分鐘,就馬上進入自由奔放模式;所謂自由奔放是好聽一點的說法,今天親眼目睹低年級孩子直接將拳頭揮向另一個不注意的孩子,直接擊中他鼻子跟眼睛,我嚇一跳,天啊,那有多痛?而被打的孩子好像一個沒有生命的彈簧球,彈了一下,還裝作不覺得怎麼樣,說是他們兩個在玩──他的父母若看到此景不知道有多難過。再看到老師(我)說話的時候大概有三分之一同學一直一直地看著自己的手機,手機是放橫的;但我很喜歡和小朋友聊天,讓我覺得不妥並非與我互動的這些頑皮的孩子們,而是那些、都不說話、不互動、不看老師(我),只默默坐在後面、偶爾抬起頭的孩子,當他抬起頭,無論男孩女孩,都是一種冷酷且熟成的眼神,好像看透了我這個台上的老師和世界。不過,帶來很好的生意機會,他們說,希望一起開暑假班,還給我溫暖的贈品,很開心,有了此緣份,但我的責任可能已了,後面不知怎麼進行,先將這些感謝、期待都保留下來,傳給下一位。

晚上終於吃到了台北車站滷味,停在黃線吃完,來太原路買行李箱,根據規定,每一個人可以帶兩箱行李,每一箱是23公斤,我們絕對不是像出去玩一樣散散的,一直帶著滿滿的,所以四個人兩大兩小一定是帶八件行李,朋友說,應該買「輪袋」,比較輕,後來我們買了四只,每只1200元台幣,再加買10條綁行李專用的行李帶。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7:30am angina level 0.4、8:32pm angina level 0.7;服藥:11:30pm took coxine 5mg(half of usual dose)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