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邊傳來一個新說法:讓自己快點得到這比較輕症的Omicron,比打第三劑還更有效的「一勞永逸」。這似也符合美國朋友說的,但台灣有人敢這樣說出來,突然間就扭轉了一下;或許也說明為什麼數字攀高卻沒有癱瘓醫院,全球也沒有陷入恐慌,飛機照飛,國界也沒有關,只是,聽說很多崗位因為工人生病而停,應該只是因確診規定而停(而非病重而停)吧?
即便國界沒關,但只要仍需要核酸檢測PCR陰性為主要「上飛機的條件」,到了當地是陽性又必須隔離,就會造成已買的保險提早開始、房租提早開始白付,而且我們沒有住處,所以若滯留台灣,得和父母隔離,又會有額外的旅館支出,對年邁父母亦肯定危險……以上這些「關卡」,在疫情期間,如果碰到了,似乎都得吞下淚水、照單全收,所以有多少人其實碰到,卻忍住讓這可惡之病魔如此悄然的刻過他們的人生,留下了好深的一痕,卻無聲。
朋友問我,想讓孩子念IB的學校還是加拿大本地系統?我突然醒過來,因為才幾周前看到溫哥華社團群組某媽媽在問女兒要念多倫多大學還是什麼,感受到,當地非常競爭。我想,這一次出國,或許只要讓孩子至少與他同年代的人在全球的標準下達到了同一競爭力,就好了,畢竟這個年代,我看「專人代駕」的英文在台灣計程車上還能相當準確的翻成Designated Driver,在我那個年代可能沒人這麼翻,當時回台灣,路上仍一大堆奇怪的英文翻譯,都想收集起來PO網笑一笑,現在已幾乎不見;新一代台灣孩子的英文發音,有些是非常好的──本來就是這樣,一代勝一代,我們這些老驢子都不知道我們已被淘汰。
回憶搭著此時突然清晰,IB這東西好像在我那年代就有,當時在高中Richmond High班上有叫做Kenneth的香港ABC,參加奧林匹亞數學競賽得獎,大學就去念MIT了。我父母從來都不管這些,沒有特別的注重,亦沒管學區,從小到大都那樣,所以,或許重點向來都不是什麼IB、AP,什麼好高中,而是帶著一股「理直氣壯」的態度?這個,就不會受任何世代所淘汰了。嗯,「理直氣壯的態度」,到那裡都覺得「自己可以」,都能拿現在手邊可以做的事,來對付現在所處的環境,而且,再慘的,絕對都有信心自己總有一天會站在top。
在我們人生的這一天,會怎麼看這一段即將出國的日子?通常,在以往的人生實驗中,處於一個夢想希望正步步實現的時刻,每天忙碌是沒錯,但雖然嘴裡喊「忙」,心裡其實是歡欣喜悅著它;雖然一直叫著來不及、來不及,只剩下一個月了!但心裡其實很開心的在倒數著那快要來不及的一天。而在這時候,往往我們記錄的動力就低了、記錄下來是最少的。這樣的日子,在我們的一生中,總不會常常發生;大部分人生的日子,都長得不是這個樣子,所以更應該記錄。
這時候,沈復的寫法,值得思考,他用整個人生的經驗來寫出一段僅僅幾萬字的《浮生六記》,平均下來,可能每一個年、每個工作、每個朋友,就只提起一段,當你的人生用這種方式來提,寫出的每一段,都是非常的精緻可愛,我們用水果濃縮打成汁都這麼好喝了,更何況是百味雜陳的人生故事,經過寫作之筆的「篩子」,篩出來之後之甜,肯定是超級濃縮、沒有雜質的甜。然而,這樣的一個概化式的紀錄法,一定無法還原原貌(因為忘記了細節),而還原,也真難,因為最快樂的時光,往往就是這麼著急、這麼著急這麼慌亂的過去,事後,大約只能記得一二──這一次出國期間,我會想辦法好好的記錄,盡量的。盡量的。
可是我連拍一則日記影片的時間都沒有啊。跟別的移民家庭不一樣,現在的我,還在安「內」,還在努力安好自己事業種種,還來不及往「外」呀!孩子呢,則是另一回事,我們家妹妹目前還認真天天唸書,哥哥則早已飛去不知哪裡;妹妹昨天還念到很晚,雖然感覺上她的「資訊課」要考試她卻完全沒有跟上,我也擔心她的學習動機是否太弱,但妹妹卻說,安心,她到加拿大會好好的念。她知道只是暫時的休息一下,到加拿大就會趕快投入啊。孩子們都很開心的說,下個星期以後「就自由啦」!妹妹甚至說,下星期之後,她會將課本、講義、自修全都丟掉。哥哥比較重感情,反過來要將課本、講義、自修全部都留著。
你細數,這是第幾次搬家啦?你說五次、六次、還是第七次?我真的謝謝你。今天早上去信義路上知名網路人喜歡的咖啡店與一位離婚爸爸談一下,花了一些時間與他說明他的風險,後來我也發現,自己似乎講太多了──因為每個人人生不一樣,誰說每人離婚都一定要碰到這麼可怕的境地呢?有的時候,如果人生都是風險,那麼,一直在緊張、擔憂的人生,就等於要「辛苦一輩子」啊。或許,趁他這時候最順、最好的期間,就要順著,好好的開懷暢飲、慶祝一下,後面的事情,後面再說啊!你接我回家,我們先去買了封箱的膠帶、綁書的繩子,回家後,半天以後,走廊邊已擺了一排用泡泡保護著綁好的書了。
今晚來到我家兒子學校當值班家長,是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因為我們要出國了),不過今天現場沒有兒子,他已經沒參加夜自習了。我跟著這批認真的孩子們考試、對答案、吃晚餐、熄燈趴著睡覺。今天天冷,打鐘時竟有三分之一無法起身、仍用隔離隔板遮著睡,直到第二次鐘響才開燈,霎然燈亮好幾人仍眼睛瞇著,但一句怨言也沒有,大家安安靜靜的很快的接受這一切並打開課本繼續寫東西。稍早我已去教務處,坐在旁邊特別的相談桌,等待組長給我資料;組長比我年輕好多,但,我回憶裡的那個「教務處」,那個我出國前也去拜訪過、拿相關文件的那個教務處,裡頭的那個組長以及教務主任,是比那個14歲的我還老很多的。今天我突然覺得30年前的那個教務處並不久遠,它就在眼前,而我不傷心30年的時光過得快,我如今竟然是開心的,因為───我把30年的時間的頭、尾「連」起來了!到溫哥華,我會有好多好多的「連一連」,今天的我、30年前的我。
學校的組長與我細細的說明,本學期結束後會先計算出成績給孩子看,確定無誤就可以印製英文成績單,在下學期開學前必須先再過來學校辦理轉出學籍,以機票為證明,因為國民義務教育如果沒來學校報到會被要求追蹤。
我看了這一班的孩子一圈,我知道是最後一次看到他們了,臨放學前,我特地和剛好坐講桌邊的他們班上第一名同學問候並祝福,三年前我第一次參加兒子學校日,認識的是他的母親;我想,在這邊,我可以保證我自己是真的比他們都還要「高」,是長輩、是前輩、是燈塔、是榜樣,但是,到了加拿大,若我有機會面對一群15歲的男生女生(他們一定比這一班更高大,有黑的,有白的,有黃的,有灰的……)我會覺得我是裡面的、小小卑微!這就是住海外和住台灣之差別,可是,我到底要在哪裡?
社工教室已累積到100個關注,實際寄出去的email數高達187位,是史上紀錄,我已滿足,就用這一批人好好的經營,讓此教室成為全站的最標竿的示範吧。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1:50pm took coxine 10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