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到加拿大給孩子念書,我開始做功課,包括:哪個網站可租房,哪個地方可買車。以前靠中僑互助會(查了一下SUCCESS,好像沒什麼在運作了),網路時代不一樣了,有些人幾年前辦的社團,來到幾千人、上萬人,一個人的影響力就超過整個在那邊五十年的中僑互助會,也因為浸在網路上,我東加西加(社團),一直在聊,修辭,聊,按表情符號,聊,接表情符號,聊……我發現,「被動人」要養成是簡單的,我只要開始回信,就陷入了。然後突然發現自己開始查看LINE或email信箱,明明是空的,卻過了五分鐘又再去查一次(結果仍是空的),那,就表示我「已經迷上」!此時,我又會很自然的被聊天討論給帶到下一個可以去看、去讀、去欣賞的其他網文、網片,看完之後又更迷了,此時,我也發現,唯一還能「主動做」的事,只剩下「按讚」以及「回覆」。

「被動人」並非腦袋被塞滿,而是,原來,身為被動人,腦裡竟出現了一種人類特有的「被認同」的美好感,感受到自己身在一個群體,被裡面的人擁抱、被歡迎、被注意;對這群體回覆一篇小文章,一看再看,再三檢查,貼出去,其實是在服膺著這個社群社團的那個social規則,所以那篇文章並不是「創作」,而是一聲「呼聲應氣」──舉個例,當我今早在溫哥華爸爸團PO一則訊息說「我要帶兩個孩子回到溫哥華居住」,當我得到回應,我就等於被這個群體認同「我是溫哥華爸爸」而因此感到「驕傲」。一個人一旦歸依了好幾個這種社團,肯定是裝了滿滿的驕傲了,也不知不覺的人生被牢牢的罩住了,被貼滿身體的(被認證後的)「標籤」給化妝的好美,甚至我觀察到以前認識的那些無緣人,醜惡人性甚至讓她拿A社團的地位去B社團炫耀,再拿B社團回來A社團炫耀……。天啊,愈想愈「慘」,我不要當被動人,我要自我節制這件事,我要創作。

也發覺:一進去社團就很快的擁有一個感覺,然後我就「變成」這些人,問題是,我也開始立刻的失去了一種抓地感、開始淡忘了故鄉的台灣的人兒在想什麼。所以我同學說的對,我要靠近的是我要賣的主要TA,因為我要在那些TA之中我才能寫出他們要的東西,當我不在那邊(台灣),我就很快的失去了「touch」;一般在網路時代要引起人們注意已經很難,若人不在其中,恐怕就更難。沒中,也難以調整,所以,我人必須在其中,這該怎麼做才對?或許或許,我的TA其實是這些說中文的華裔美人,拿著是我的mr6.com去面對他們,我的寫作之筆之目的是在「建議TA可以做什麼」而我的TA就是北美這一群?

早上收到昨天致電的兩間其中一間的私立高中的跨洋回電,他們顯然盡力的推廣我帶兩個孩子去他們學校念書,不只念一個學期,而是往後的高中三年都在這間私立學校念,為了說服我,這位英文很好的華人女性對我形容了一件事,她問,我當年在這裡是上公立高中嗎?我說是,她說,現在的公立高中和以前很不一樣了……,怎麼不一樣?就是現在(溫哥華)公立高中的孩子,尤其當地的白人,竟然都會吸毒,在無性別廁所中男女大搞S事…好,這樣的論述我聽了多次(雖沒這麼誇張),說現在升大學不一樣了,現在居住都不一樣了,現在僑界不一樣了,現在高中不一樣了……但,整個地球、整個世界本來就都不一樣了啊!我那個年代美蘇還不算完全脫離冷戰咧,個人電腦根本尚未普及且根本沒有網際網路也沒有手機。

在電腦前面,是這麼的深深地察覺到溫哥華的一切,但一走出電腦,回到台北街道,看到這裡一切,熟悉的就立刻領悟到,所以我還是要抓緊這邊這一塊的TA,這一塊故鄉的,最好的還是把故鄉這邊的東西往北美送,這個方向是對的,所以呢,考驗我的是,我要怎麼樣在我自己、你、還有兩個孩子們快速地「溫哥華化」的過程中依然保有對故鄉的這邊商業的敏銳度,這就是我要努力的做到的!這樣,就可以在此其中創造出驚人的財流、活力(希望)。

回流的過程中,那些「現在溫哥華已經不一樣」所面對那些事情其實不是大事,我的Gut Instinct還是可以去爭取一些事情,絕對沒問題的,我是有信心的。

下午來談一位業師,會問自己,為什麼要跑這一趟,既然跑這一趟就一定要談到不只一個人而是「一大串粽子」,然而,商業合作,為什麼別人平白無故要把一大串粽子給我呢?當然一定要拿出什麼來交換啊。當自己沒有品牌、沒有什麼,那麼就要交出「工」,但我自己現在就已經在出工啦,怎麼再交出更多工?就變成一個可怕的爆炸循環,不斷地爆肝爆肝的,這是我在這裡的感覺,這是一間有理想的實體教室,用學費及接案來支撐,對這樣的東西,對方要的是拍片,但我們怎麼可能幫一個項目這樣子?一個平台應該要策動多方動起來,不像服務提供商是來提供服務的,服務了,也沒有直接解決我們的問題;搞網路,不是一對一服務,卡在這裡,只能望著十幾層樓外的風景;小和小的談,可能越談越小,小跟大的,才可以在大的下面挖牆角。

上次說的出國的不確定性來了!這兩天新聞都在講南非的一個變種病毒「Nu」,變異處高達30處,怕疫苗會失效等,各國又開始封鎖來自非洲一些國家,但幾個月前的經驗是這些封鎖線也沒什麼效。現在我的狀況是,這個是真真切切的高風險,有心臟病而每天晚上都要吃藥的我,中獎的話,要命的,住在那邊,我們家有四個人,越多人就越有可能傳染,然而,溫哥華那邊的人,問了以後,他們都覺得沒關係,他們還是一樣會跟台灣一樣可以拔下口罩用餐,幾個人聚會可以不帶口罩坦誠相見,他們似覺得當地的狀況和全北美洲比已經夠好了,但數字來講,當地每天都有幾百個確診!

今晚第二次提著機器人來做程式課程,這次機器人有更新,但在最後一刻,又不行了,沒辦法聽指令。機器人聽得見我的聲音,卻跑不到下一步來把它講出來,連最基本的做不到,這個課程簡直就像「羞辱大會」,寫完一段程式,卻跑不出來,孩子滿臉問號,這不是羞辱是什麼?這一次,我居然開始厚著臉皮進行,孩子們吵翻了,有有的專注在自己的平板上,我也控制不好,因為我自己忙著處理自己機器人跑不出來的問題,還有雙螢幕、滑鼠不見、中英文切換不了,從頭到尾我單手持著我的筆記電腦,手快斷掉了,還要托著那台電腦四處幫孩子debug,一個人根本就不夠。這個課程突然讓我感受到一個本質──那就是,程式課程,不能讓孩子們自由去發揮,接下來我應該「發明」的是怎樣對多個小朋友「上對下」教課程同時還能讓他們保持對我的專注力,且最好在他們不需要操作的情況下就讓他愛上,這樣就對了。

無論發生什麼事情,禮拜五晚上,就是愜意,上完課,累,想吃一碗冰作為宣洩,你建議我不要,結果打開COSTCO買了一大包蝦味「光」(妹妹這樣稱它),每份一百多大卡總共10份共1600大卡,我跟你與妹妹三個人吃了好多好多把,吃完,飽醺醺的開車上路,沒有車子的高架橋,風在後面,路在前面,煩惱好像飄走了,享受在台灣的、最後完全安全的幾個月。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15am took coxine 10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