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另個朋友分享我現在正在寫的程式、離婚者專用之匿名傾聽者計畫。「我想做傾聽者這個事業是在我自己離婚前即開始,看到7 cups of tea 這個startup,覺得離婚中的人真的非常需要這個東西。」我寫道:「簡單來說,它不像諮商師這麼麻煩,且其實是帶有交友涵意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你的傾聽者,且你可以一直換人(很像交友網站)且選擇對方性別(那不就是dating網站嗎)但本質上它又弄得很專業,不只是讓人膚淺交友的,而是讓辛苦掙扎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的離婚者得到『一隻新的靈魂』。
「不過,多年來我試了至少四、五種方法推,礙於無法寫程式(不想花資源寫)所以都沒有弄得很好。最近的一次是在大約半年前,我們真的找來三位傾聽者作為測試,卻沒有離婚者願意被傾聽……我也在想到底其中原因為何。」我預告:「這一次希望有些結果。請靜待,應該兩三週內就會推出了。」
加油,兩三週內!
今天試了「麻古茶坊」,這家新開的,門外很多人排隊,一定有什麼理由。我試了一個看不懂為何意的「芝芝茶」,來了才發現是我最想避免的「奶茶」,是上面加一層「奶蓋」───台灣真的是吃的創新之地,接下來人類1000年在吃方面的創新,台灣必定有一席之地,珍珠奶茶不會是最後一個。但這也表示吃的創新如雨後春筍,如果一年有1000支新的手機APP上市,至少有100萬種新的「吃的新創」上市,成功率低,不容易讓大家接受──至今雖有這麼多種類的配料如椰果、仙草、以及芝芝,然而仍只有一個「珍珠」真紅,而這麼多類似「珍珠奶茶」的小吃,甜的或鹹的,也只有「珍珠奶茶」起飛───看起來全球仍以民族(國家)為一單位在嘗試吃的,嘗試韓國菜就是一整套全部,嘗試泰國菜就是一整套全部,在韓國菜其中要再加入什麼遠比在台灣菜再加入什麼還要容易被看到、被接受,推至全球關鍵是要融入大民族的菜群。
想成功,「將更多工作塞入現有時間」是關鍵。寫的是程式,塞時間就容易,任何一段休息時間,除了聽你說話,都可以將程式塞進該時間,一點點、一點點寫。
結果,我還真的趕在出發到淡水前把版面走版的問題修好了!我發現寫程式不只是寫出來,在「debug」的時候更需要功夫,一切都是和邏輯相關,必須從一個已知的問題(bug)去回朔各種的可能性,此時會再故意修一下這裡、那裡來「刺試」,每次刺試後,又發掘一些「線頭」,去思考這些多出來的訊息又暗示了bug藏在哪裡,或者暗示應該放棄哪個方向,細細的去找到其源。所以,Bubble.io這種no code的雖然把程式拿掉,不需要寫程式,但,其實它仍需要寫寫程式的習慣、那種邏輯性。
同步進行,今天你提到,有個老師提到一案例,有一次,一位媽媽說最近孩子不乖,回家不好洗手,於是,該媽媽就把孩子最心愛的氣球直接用針「碰」一聲刺破了!孩子很傷心,隔天到幼稚園以後還一直跟同學與老師說媽媽的不是,老師回過頭問媽媽到底發生什麼事。這故事聽起來是蠻常見的教養故事,但聽在我心裡,真的好傷心,那顆氣球在這孩子哭著鬧著不洗手的時候,突然間因為母親的憤怒情緒而被刺破,從一顆有形的東西變成手上一塊碎片,無法回來,這部分的慘痛,有多傷?孩子長大後會了解媽媽才是他該保護的,氣球根本就是無所謂,但,在三歲的時候,這顆氣球的幻滅,其實已永久的損害了孩子大腦的某一部分。
雖然腦神經科學已經這麼一陣子,我在過去10年也在部落格上一直引述fMRI相關研究,為我網路文章衝了大量流量,不過Bruce Perry和歐普拉新出這本書(你也即時買了原文書送到家裡)還是大紅,有同群組的媽媽推薦了有Udemy上面的腦神經課程亦賣了三、四千萬的台幣,聽講師三個小時就得付500台幣,然後剛好我們在台灣遇見了對此事最熱忱正在推廣腦神經科學的老師,接下來也會鎖定在上面,我感受到此事重要,今天開始與你熱烈的規劃,到底可以做什麼?
所以,下個星期一個新的星期的開始、也是一個新的,一個月的開始,我的工作重點不太一樣,全是新的創建:一、腦神經科學如何跳脫課程到下一個產品?考完了Triple P考試成為了正式講師的你或許有時間與我想一想。二、用No Code的趨勢來做一家接案公司?三、解封後我們的辦公室可以做什麼樣的直接運用?四、(最重要的)我的一對一匿名聊天程式接下來怎麼用每天的文章來推廣?五、我們為基金會拉來了二、三十萬元的學費(因為加入了證照,現在預計有機會這麼多)的學費收入,並且在課程進行中還是用我們自己每月近一萬元的ZOOM帳號,如何把這個好心好意,擴大到其他的慈善機構(B端)?這樣子多跨的工作進行,從我個人歷史來看,每一次這樣「一腳還在一個正在完成中的作品(此次是Bubble.io一對一匿名聊天室程式),一腳已經迫不及待先跨出去探索下一步(譬如腦神經可以做什麼、B端怎麼跑業務)」,動力都是最高的,完成度也高。
我的匿名群組,一陣子沒去看,最近發現這個「培養皿」又出現了新的怪象,裡面的對話越來越不堪,男生上來直接就是亂講一通,有些女生也不知道是呼應他還是怎麼樣的,也跟著亂講,原本常常出來聊天的也全部不見了、換了一批,於是我今天先將「強制退出群組」的通知關掉,然後靜靜「開鍘」將幾個亂說話的砍掉,這種群組是這樣子,當你在他仍在的時候砍掉,你可以確保抓到他並且讓他永遠不會再出現在你這個群組,可是如果你先讓他跑掉了,他下次隨時都可以這種匿名的進來跟你搗亂,所以對管理員策略來說應要「先下手為強」,因為目前要用LINE開好幾個分身帳號仍有其困難,不像email這麼簡單。
還在想要不要改成AZ,今天醫師友人傳來訊息,真的很棒。我評估一下,先記下來為何應該改成打AZ的幾個理由:一、雖BNT下個月來但拆封以後大概要10月才開打、莫德納更遙遙無期,所以我的「第一劑」可能要等到10月以後。二、但是從現在到10月11月之間我要參加活動(八月底就有)、小朋友可能回學校復課、我可能要想辦法跑客戶業務,如果身上沒有疫苗,怪恐怖的。三、AZ的抗體量雖然很低(也就是說可能沒什麼用)但是重症預防率還是高,最近的Delta即便是BNT和莫德納似乎也無法避免它感染(這是最新研究,但不會重症)───也就是說打AZ和打BNT、莫德納反正都打了跟沒打一樣都一定會中獎只是都可以變輕症,那乾脆就打AZ了。四、台灣至今只有13起接種AZ疫苗後出現血栓併血小板低下(TTS)的,已比歐美國家低且幾乎都沒掛掉,那些打AZ掛掉的都不是血栓,可說血栓機率是極低的。五、AZ可以混打其他的,當第一劑是AZ而第二劑是BNT(莫德納),它的抗體數幾乎等於兩劑都BNT(或兩劑都莫德納),所以第一劑打AZ就好了。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10:35pm angina level 2.5;服藥:10:50pm took coxine 10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