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都是很簡單的事情,大家都做了,我就不會這麼累,但大家都會把自己的情緒,想給對方一個下馬威,悶著不說話、不做事,而我夾在中間,必須「補位」,做完大家沒做的事,可是我是這個家裡的經濟來源,我是要找錢的那個,大家沒有意識到我這個爸爸正在損耗所剩下的心智,磨損到可能自己不知道在哪裡了。
看到哥哥發脾氣,自己鎖進房間,認定諸事對他不公,我也可以同理他,當我們其他幾個人在外面吃午餐而把他的份都吃掉了,他一定更傷心,所以我細細幫他留下一份屬於他的午餐,順便在桌上與妹妹做點私底下的「機會教育」:現在我們一起照顧彼此需要被照顧的弱點,我舉例,在老人院幫老人盛了一杯水,應該不會過了五分鐘,還跑去跟老人說:「剛剛是我幫你倒水,現在該輪到你幫我倒一杯了。」這個老人就是哥哥,希望妹妹可以把哥哥當作老人院的老人這樣照顧,可以減少衝突,也才有可能讓這位「老人」突然「醒過來」,看到自己並不是老人啊,妹妹這麼好的順著他、幫著他,他卻要繼續計較並爭取那些已經傾斜的權益,才會從心底看到他們之間關係並不平衡。不過,目前我也只想得出這解法,知道也是一個暫時解法;哥哥這個性其來有自,不容易處理。我看過在其他人身上。
鎖著房門不開,拿鑰匙開,笑笑鬧鬧的終於出來的時候,沒想到,衝到妹妹房間,去大搖特搖妹妹已脆弱的高腳床,力氣很大,樓梯整個幾乎掀開了,我看一下知道這已遠遠的超出了昨天所設定的「5分鐘冷靜」,已經30分鐘、40分鐘了為什麼還沒有冷靜?難不成以後要算好50分鐘冷靜時間嗎?以後人生,會有什麼時候可以有時間留下50分鐘的冷靜。我氣急敗壞,第一個想到的居然又是「叫他出去」,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想法,或許,這是我心中最終極的可能了吧,但現在哥哥也學會了這句話,他說,應該是我出去;這時候,你在房間,繼續做你的事當作什麼也沒聽到,妹妹又害怕的不得了,叫我不要再說了,變成我氣急敗壞跟妹妹說,以後妳真的要把哥哥當作在照顧老人了。
你跟兩個孩子說,以後要當他們的「室友」,也就是當他們作空氣、冷冷的意思,哥哥稍晚恢復了正常,他苦笑呼叫你:「一號室友在哪裡?」他無奈的說,大家都要當他是室友,那他要當「房東」,收租金囉。哥哥剛剛生氣時想到的第一件事是要「排擠」妹妹,現代的孩子,或在離婚前那樣教育長大下的孩子,或所有的亞洲孩子?我觀察,經常將「排擠」當成一個有力的工具,在群體、在家族中,排擠某個特定對象,也因為深知此工具的厲害,因此他們一生中最怕的竟然也是在一群同儕(可能是媽媽群體們)中「被排擠」……排擠就是人生的重心,比學歷、工作都還重要,為了排擠,妹妹被她哥哥退出兩個群組,我將妹妹再偷偷加回去,將照片偷偷換回來;哥哥妹妹下午就恢復正常了,妹妹悠然自得的在看剛抵達的書,二本就這樣子被妹妹讀完了,非常好,後來第一次穿上Switch健身環,又跳又跑,哥哥在旁邊為她加油,我也試了,兩個孩子笑歪了,看著爸比我跳健身環……孩子就是孩子,很單純,很可愛,他們還在成長中,還有機會變不一樣,我是爸爸,會繼續的護航,可是我心裡很低潮,下午趴下來睡覺了,看一下14:04,通常趴睡只會10分鐘,但這次一直睡到4:45,起來之後再灌一杯高咖啡因的烏龍茶,這就是我現在過的日子。
台灣社會最近發生「好心肝診所」民眾漏夜排隊打疫苗,有人發現這些人都是被通知來的權貴人士,引發了一批獵巫、反階級、反富的運動,今天陸續有藝人跟PChome詹先生出來發新聞稿承認自己深夜去打疫苗,怕名單曝光,不過,在亂世中,能夠有個疫苗在身體裡面,真的是很愉快的,危機就解除了,這就是天與地、生與死的差別不是嗎?人真的不到臨頭不知道,今年四月人人都可以自費打疫苗,但就連這些聰明人,都沒有想到過,而現在,恐懼沖昏了頭,大家都覺得會染疫,想盡辦法趕快打到疫苗。同理,現在我是不是也被恐懼沖昏了頭?這個家裡面,就這幾個人,有這麼恐懼嗎?
你蠻堅持的,對兒子這樣子,他也處在情緒的爆點邊緣,並沒有好──但更不好的是我,因為在你堅持之下,今天下來,我真的開始覺得我自己的教養方式有問題,陷入了一種很糟糕的循環──要對他(兒子)冷淡、要當空氣、要斷絕、要耍狠,對一個孩子,要我怎麼做得到?我怎麼總覺得這種方法不是教養,感覺像是在對一個「仇人」,而不是一個「親人」?像在報復他而不是想教育他並改善他?要我怎麼解釋呢,我多重戰線,根本沒心力解釋。在你堅持下,我做的所有的事業也沒有被注意,這些被「噤聲」的事業好像就不存在這世界上,在世界上沒有意義。這就是為什麼,我會浪費這麼多時間,因為我真正能投入我自己腦細胞的時間已非常的少,其他時候都被叫起來,不是洗碗洗衣做家事就是做一些情緒上的消耗、夾在中間、有人要當空氣或室友或無盡的各種衝突。現在是再過半個月就要進入了今年的下半年,我怕得要死、怕得要死啊。而昨天是三個星期來的第一次沒有開任何新的群組,原因是:心情不佳,晚上要跟律師線上,又想不出題目,今天原本還想再混一天,什麼也不開,但如果不開,可能整個週末都會不舒服,所以我還是開了一個群組:「上一代的期待,變成這一代的傷害?調查一些特別的性格譬如自私、暴躁,會從原生家庭遺傳下來嗎?請來下方留言區群組討論:分享自己伴侶/前伴侶或自己的原生家庭如何養成後來的他/她/自己」。
確認今晚沒事,我帶哥哥妹妹出去走一走,他們在車上,戴緊著口罩跟眼罩,聽歌,我們開車跨過大半個台北,要吃什麼呢,來到我們最愛的日本料理「魚心」。魚心的台階上面直接擺了一張桌子擋住去路,只能在台階下對大媽點餐,妹妹點鍋燒烏龍麵,哥哥點天丼,我再加一盤高麗菜,他們東西真的就是好吃,一位大叔點了8000多塊,我這邊只需要500,提著美食回家,每一樣都放進微波爐再加熱二分多鐘才給孩子們吃。你炒了韓國泡菜的炒豆乾給我,一大盤,超好吃的,謝謝你。
在車上我與哥哥妹妹檢討今天發生的事,我除了再次與哥哥妹妹回顧他們哪裡可以再改進,我也與他們說,準備好我們家可能會回到「三個人」的日子,但,哥哥一直到車程最後,仍在與我辯論他才是對的、百分之百沒有錯。我覺得OK,這也是一種可取的特質,而且,從他的辯論過程,我察覺他其實已經聽進去我所講的。而妹妹也從中體驗到哥哥是多麼的固執,這對她來說也是一種學習。所以,看起來像是繞了一圈沒結論?繞了一圈其實每分鐘都沒有浪費掉。
晚上得知一訊息,即將小學畢業的妹妹,沒有上增額市長獎但得了一個才藝獎,還好當初有報;然後,另外一個名單從媽媽們洩漏出來,妹妹在全班的名次名列前茅,比他哥哥當年還高了一個名次,這非常不容易,因為這是小學六個年級的平均分數,妹妹完全是「後來居上」,小時候沒有特別突出,到了離婚後這兩年突飛猛進。事實上,哥哥也是一樣,離婚前兩年是他最慘的兩年,離婚之後兩年他現在也「扳」回來了,我從來沒有(像以前的家長)說「97分要打幾下」,只是不斷地鼓勵、不斷地鼓勵,我的那一句「六上見」還貼在那邊,我今天再一次利用此時機好好的大大的讚賞了妹妹一番,果然五年級貼這句話,六年級又更強,後來居上以黑馬之姿、以全班年紀最小者而獲得了此榮譽,妹妹非常的高興,這一個名次真的奠定了她的信心,以後哥哥也不能再說她了,兩人應該從競爭變成合作。
導師也為妹妹高興,特地來訊。老師說,很期待看到她在家學的電繪作品,還在家比較活潑的樣子。老師真的非常認真,也再次謝謝老師,而老師留給妹妹的最後一個指導就是──以後考試的時候,不要這麼謹慎,把題目全部做完之後,再回來檢查。我相信以後妹妹一路考試上去都會想起老師這句叮嚀的。(今日日記部份隱藏,完整版請見完整版日記)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05am took coxine 10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