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筆字寫了一句:「O大而無限,O空而滿,O淨澈而實練」,相當滿意,「O」處是家裡三個小朋友的名字(我家哥哥妹妹、他們小姪女),名字各取一字,各有其義,義再翻轉。
疫情閉關,家長的功能不只管理、教養孩子,也得像孩子的「模範」。孩子24小時皆在身邊,大人的作息,孩子看一清二楚,對大人來說「自控」變成了挑戰───原本週一到週五,孩子出門後,我們跟著去上班、在家一邊做家事一邊打盹睡午覺,現在全部都不行了。這時候考驗著大人們是否能一直維持好精神、高能量,和孩子們相處,讓他們看;同時還得兼顧自己工作,不能喪失它。今天我們稍好了一點,與你和兩個孩子共四人關在家,共同做家事,一起煮早、中、晚餐、一起洗碗,誰累了誰就補上,一人做飯,一人就一邊處理洗衣服的事,看到地板髒了就馬上拿吸塵器掃把處理一下,孩子上完課,邀他們一起洗馬桶、清理陽台……由於四個人整天在家,因此家裡必須比以前更乾淨,每天晚上都弄乾淨才睡覺,隔早才又是清爽開始。
花大量時間細細做廚房工作,你煮,我洗,同樣的鍋子、碗筷,今天一天就洗了三次!不,後來晚上你第一次播放電影院,看「一個人去京都」,看完,哥哥又要求再吃一次消夜,所以一天洗四餐鍋碗,送四次至烘碗機,才剛送進去,書桌還沒坐溫,又被叫來吃飯,然後又要洗碗……這樣一天很快過去,我也什麼事都沒做。你看疫情嚴重,希望我們這兩天都要待在家裡,因為週末大家都跑出來玩了,我才驚覺,是的,疫情跑得比恐懼還快,為什麼恐懼一直沒逼成我不出門,竟可為了一餐更有營養而不煮買外賣,包來包去又噴來噴去也無法百分之百把自己隔離掉。這時候看到新聞報導機場已排隊爆滿、飛美加的班機現在也都滿了,記者問到一位返美華僑,早在二月就連打了兩劑輝瑞疫苗,如今輕鬆自在!這時候真的感覺到誰才是對的,而歷史書裡面的那種不解也都獲得解答。
當軍政日本已打到華北、當國共內戰已蔓延至北京,為什麼那些知名的大學者,都還得想辦法自己離開,沒有人派專機、專車特別去關懷、把他們接走呢?他們是這麼大的名字、如雷貫耳呢!那是因為,在那個時代,他們只是一萬個大名字中的一個,誰也不知道他們過了一百年是這麼大人物,因此在當下也不會特別被照顧,更何況是其他一般人呢!這種疫情或戰爭期間,人們心理狀態,突然惶惶到只想到讓自己的家人活下來,誰有心情照顧任何一個你所尊敬的「大腕」?在現今這個時代,更是連政府要員個人都不能排在前面,再怎麼人都得自己找方法了──民主世代有自己的priority,比方說你家人已先打疫苗,在醫院工作、診所工作,考相關護理證照,這個時候派上了人生大用處。其他人,無論是什麼重要的活化石、活歷史……就像泥土上沒有人會注意的螞蟻。
今天新確診人數已近500人,一天死亡人數近30人,都是新高,可見沒有緩和,相當嚇人。
今天有一想法:離婚是一種「技術」,可說是一種「捨棄的技術」,這是人類很難學會的技術,因為人性就是不喜歡損失(loss aversion),人心也不喜歡「不確定」,因此,這真的是最難之技術。不過蠻開心我第一次用「技術」來形容這件事情,表示我有機會爬到另一個程度,而我「技術」也將增長下一個檻次。
週末我必須想出另一個可以每天做的東西,目前是想,這東西應該要和To-B相關。從昨天到今天已經有幾個點子:一、在寫阿德勒這本書的推薦序時我想到可以找來國外的原作者對談,可以吸引很多知性的TA。二、某種程式可以被寫出來了。尤其後者,我想我現在已經可以「彎這麼低」,什麼都可以做、都可以透露,這麼不完美的一個人(我),那我回去寫程式又有何不可?趁有新電腦,好好的開始再次跟上現在的程式「技術」,我想做的離婚單親點子就可以自己做了,有何不可?
今天回覆一個朋友關於單親育兒的訪談,如下───「我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出生後我還在上班,同時經營一個當時有點人氣的Mr. 6部落格,女兒出生後我就出來創業了,算起來已12年左右,當初只因為演講多、主動合作者多,遂想自己當老闆,希望更彈性時間接案子、在家裡陪孩子,一開始創業就用自己的名字『米斯特六』為公司名,做的也是自己最喜歡的,寫作,寫程式,那時候不知道這種商模就叫做『廣告公司』,剛好遇到臉書興起,和企業介紹一下,他們就請我出報價單,於是,米斯特六公司就這麼輕輕鬆鬆的變成了全台灣第一家也是後來最大一家社群行銷公司。員工人數一度達60多人,辦公室達250坪,營收幾乎破億元台幣,做過一兩百家耳熟能詳的大品牌,橫跨各種產業,一切都發生在短短幾年間,我也從一個連房貸付過沒什麼存款的上班族,變成一個小老闆。」
「而後來事業發展跟當初的差異在於,我沒意識到自己對於創業其實抱有更遠大的抱負、理想──雖然米斯特六公司賺錢,但興致卻漸漸的降低,我覺得賺錢似已無法滿足我的創業之夢,於是趁社群行銷到了頂點,與投資人共同將公司轉型成做人工智慧廣告,到大陸發展又有了一些精彩的經驗,然而心中依然想做更大的事。剛好那時候正在和前妻談離婚,深深感受這個正困擾21世紀人類的另類『傳染病』(離婚),在台灣,每天都有300人左右離婚,而離婚不只是兩個字,背後是一個家庭(好幾個人)人生之中最巨大的痛苦,於是,我毅然決然賣掉先前做廣告公司賺的房子,將存款全部投入,創立一間新公司叫『英雄爸爸公司』,重新創業,希望立足於全球的離婚市場,而這一次卻錯估市場難度,燒掉了500萬元以上(台幣)還在繼續燒。」
「和前妻的分工是,她在家裡育兒、我在外面工作、賺錢養家,這樣的分工再加上原本的成長背景與價值觀的天差地遠,讓我們彼此之間漸行漸遠,也是我們離婚的主因。我們的爭執點主要是在孩子的教養方式與教育選擇上,我在孩子出生之際就出版了一本書《雙語孩子王》(以筆名索威廉劉),設計了一套能讓孩子在台灣接受外國文化且中英雙語皆完美的『DIDE』雙語教育法,可能是因為我太希望孩子早早學英文、接觸全球,前妻反倒站在『踩煞車』的角色,多次申請雙語學校想讓孩子入學,前妻卻堅持上公立學校,這樣的教育矛盾,在我們育兒過程中處處皆是,為了家庭我亦只能順著走。而今在公立學校,我們家孩子的英語力甚至弱於同儕,從這裡所引發的『磨合失敗』讓我與前妻對彼此的出生背景產生強烈的排斥,這一點,我在離婚後已經深自反省,且帶著孩子一起學習如何尊重所有與我們不一樣的人,珍惜現在我們有的重新開始。」
「由於原生家庭,我的教養觀相對比較特殊───我完全相信『放養型』,因為從小我就是在一個溫暖且放養型的家庭長大的,小時候,我的父母和我無話不談,且常常鼓勵我,因此我與我弟弟完全不需要大人督促,即自動自發的學習、練習、在學業及其他各方面一直求精進,經常自學學校學不到的東西,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因此,我非常在意『點燃心中小小的火苗,然後才能放養』,也就是在孩子從小的時候,從小事來鼓勵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正向的力量、對自己有信心,自動自發、自我管理、自立,這樣的教養觀,很可惜在過去十三年的婚姻中,無從實踐,直到後來離婚,盼能扭轉回來。」我寫道:「我認為,只要『火苗點燃』,孩子們可以積極、主動的自己完成家事、幫助家人、學習動機強,因此,為了怕火苗熄滅,我非常的排斥大人對孩子嚴格的指正,威脅、罵、打,即便是常見於亞洲父母的『冷暴力』,或一兩句脅迫的話,不穩定的情緒,粗話,冷嘲熱諷,或那些看起來像開玩笑的『頭殼捌下去』……我皆非常的反對大人對孩子這樣做,這就是我的教養觀,很簡單,卻在我家裡及(我觀察)其他家庭難以實現。」
我要撐著───我不喜歡看臉書,因為臉書會將我Normalize成和其他人一樣,這些人都是我的好朋友、有緣份且我很喜歡之人,但,我容易自卑,一看到大家在做的事,in average都是互相可以輝映的:「你做得好,我也做得不錯!」以前我都可以這樣子的啊!但現在,我做得實在「太糟了」,又「太怪」,因為我自己滑臉書,滑幾個朋友以後就會滑到我自己的Mr. 6粉絲團,然後上面的圖文───就是(我今天才寫的)一句:「渣是一種技術,我們都沒學到,所以分手才會分得很痛苦」,這句話的「層次」實在差其他朋友太多太多了。我到底在幹什麼呀?我必須撐住、必須撐住,既然怪,就怪到底,才能走出一條路,那條小島上面的一條小荒路只有我一人的最後通到海邊,那美麗的海邊然後有船來救我、回到居住的城市,那時候,我會再一次的被大家全心全意的接受並擁抱。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15am took coxine 10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