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或許只是一面鏡子,讓我這個瑕疵品,能自己看到自己的醜態。只是一件小小的事(幫孩子洗眼鏡),我在水槽發現長髮一根,流理台發現第二根,拿衛生紙抹起它們,抹的過程,不小心掉下去,這時候,心臟馬上又開始微微不舒服(0.3級)。這面鏡子告訴我,我又被「刺激」到了,就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兩根細細的頭髮,就可以牽動到我的心血管平滑肌,可看到,我生活裡已經充滿了各種刺激源,而心臟病只是讓我知道有這件事。
今天陪你家人慶生,開心,輕鬆,早上把孩子留在家,由孩子的爺爺奶奶來交接,搭車往南方的山裡鑽進去,跳表了四百多元,安抵木柵山腳、這座城市最大的動物聚集區,還沒到,我們還要上山──貓空纜車,不只將民眾往這座山上運送而已,它還載我們從一個山頭「滑」到另一個山頭,才短短一分鐘,剛剛才經過的山頭,已在好遠的眼角。貓纜運作的涵蓋範圍應該非常廣闊,懷疑從山腳下到我們目的地,可能比我家到木柵山腳還遠,任何被這個城市給煩惱者,只要找個時間,一個人在車廂(我們後面那個車廂就是一個人),就會發現到高空,什麼聲音都沒了,只有一點點、一點點的鳥叫聲,腳下經過一些民宅,很神奇的霸建在山中某地方,路邊經過它,覺得是廢墟、送我也不想住,但從高空,可以看得出,它整片非常廣大,房子大,院子也大,在這邊養雞、養狗,截然不同的人生,主人最擔憂的,竟是山谷間飛翔的老鷹。
抵達到最深山的一站,這地方又有新建設了,都是一些美食樓,今天我們先為了一個特別的花來(魯冰花),原來只是小小黃花,即便開了一大片,也普普通通,不像櫻花樹隨便一棵就讓你怎麼拍照都拍不進它的美而感到扼腕。倒是通往魯冰花田的小路,紅磚老宅,魚池,還有各種人類、各種的台灣小吃,對,如果不是家人在前面走很快,我們早就吃遍了什麼花枝丸、臭豆腐、炸蛋蔥油餅,後來我們只吃「草仔粿」,天,這位年輕人,怎麼可能,這個包菜脯的,極為好吃,我們一個不夠,回程,再買了一個芋頭口味,老天,也是鹹的,鹹鹹香香。怎麼可以這麼好吃。今天魯冰花就是這「味道」。
這麼高又遠的地方,家人們卻熟得誇張,但觀察他們玩這一段,卻好像是第一次來的、那樣的新奇新鮮。這間茶屋叫做「奉陪」,大概也吃了幾十年了,沒有貓纜之前就來吃了。隔壁那一家吃過三、四次,樓下的那家也吃過,吃了這麼多家,這一家「奉陪」是最好吃的。山上的山菜為何特別好吃,大火炒熱,可能也包括了「山風」的味道了,涼涼清清的風,燙燙香香的菜,和熱煙將它一起嚼進嘴裡,就特別的有後勁了。一進來這餐廳,感覺就是好,它不只開放兩面、三面,是四面都是開放式通風的,不高,只在二樓,整棟卻是這附近相對高點,看旁邊、看山下都高高在上,風景不怎樣,不過確定是被大量的深綠色的植物包圍、花花綠綠的人與車。
中午十二點前,我們早已吃完午餐,進入喝茶時光;我們點鐵觀音,茶在小陶壺裡,泡好後,倒進白色的瓷杯,好給大家分;負責泡茶的大嫂動作特別迅速,瞬間已到第三泡、第四泡,瓷杯裡大部份的時候都有滿滿的泡好的茶,讓其他家人去分送,我這個新成員「客人」一杯喝完,馬上就有人幫我再弄了一杯,我就一杯接一杯的喝,嘴唇抿一抿的感受茶味,算起來大概喝了至少20、30杯,原本還有點睏的,經過這大量咖啡因的灌注,沒問題了。頭上有一隻肥大的蜜蜂,大大的屁股搖啊搖,上上下下的浮飛在我們頭頂上,你們說是虎頭蜂,不要動它。老鷹還在,先轉一圈,再轉一圈,一圈比一圈更慢慢接近我們,最後飛到我們看不見的屋頂上。還有毛毛蟲,這麼小的昆蟲,在木欄上面匍匐的前進,很適合手機的攝相頭,目前的技術程度剛好可將蟲子拍得很清楚,比人眼看還美,可惜唯一小朋友大多時間在玩手機,沒聊到什麼,後來所有大人都在玩手機了,這附近似有寶可夢APP的「道場」。
我和你先離開餐廳,很自在,不覺得奇怪,回家之路,輕鬆了,你看到一人75元的搭車選項,等齊了人,讓司機載著五個乘客下山,和貓纜一樣,約21分鐘,司機開得極快。這時候,有一個很療癒的畫面───門口站了很多人,正在排隊進貓纜,排到門外去,我們早上經過那裡,知道他們還要得經過電扶梯等等才排得到,可是他們現在都很認命地站著等。停車場也要排隊,排了大概20幾輛車,我們現在卻已經玩完全部,已下山、可回家。
原來這,才是整段玩樂時光「最好玩的一刻」,那就是,早早結束,可以回家,帶著記錄在手機裡面的相片、影片至少幾百個MB,重量是0,沒想到滿足成這樣。
當我們到家,孩子還沒回來,他們弟弟叔叔帶他們到大湖公園快速野餐,聽說我家哥哥展現快速煮飯,幫大家做飯糰,妹妹則做玉子燒。只有我們兩人回到這個無人屋子。最近可能撞牆了,我希望我們能一起做什麼,但going nowhere,事情做不完,但你的時間已滿。這樣子彼此要求,沒有任何機會,我必須自己站起來,是我,我的資源最豐沛,我的能力最強健,如果現在一直自怨自艾的說自己有心臟病、自己需要幫忙、自己多忙、怎麼樣怎麼樣的,那麼我們家就會進入了沒有出口的循環。趁這時候,我腦筋也清楚了───既然我一緊張,血管就會緊縮,我又有責任讓自己生命拉到最長,所以,我應該:不要緊張;應該好好的、輕輕鬆鬆看待這一切,然後緩緩徐徐地把它做完。我有能力可以的,只要我不要緊張,一點一點的做,不要任何幫忙,那也就不會因為不被幫忙而心生亂氣,不要帶著一團怨氣或遺憾上床睡覺,好像一定要發洩不可?我覺得,是你對我太好了,所以我近期有點習慣了這樣的一個運作模式,我的情緒可以隨時地得到傾聽,但這樣,哪裡都去不了。
「或許,越來越熟,我就自然把你當作我自己那樣。」我想:「才知道,原來,我對自己就是這樣,無法放過我自己。我活得這麼辛苦且不健康,因為連我自己都不願意放過我自己。」既然我是這樣子的人,那,對我們的最健康的模式,是不一定要對方陪著做。誰說誰一定要永遠跟誰在一起跟誰住在一起或非誰不可。離婚後,最大的學習就是這個────絕不應該,不被陪伴的一個人就缺了一片肺或缺了一顆腎臟!這樣子不健康。
孩子回來後,我們留孩子的奶奶在家,幫我們收拾那些被孩子弄得亂七八糟的廚房,兩個小朋友配合一下,我們來到中信廣場旁邊的公園,剛好這公園今天沒有太多人,傍晚非常的晴朗,有一小塊短短草皮的小空地,我們拿出羽毛球拍,在導演的鏡頭下,開始打羽球。其實我心臟病已發作了,大概到了0.7級,但我怕影片中斷,強迫自己眼睛閉一下,又繼續打。你在旁邊,幫我拿出了半顆藥丸,怕我突然需要吃──後來沒吃,撐過去了。
孩子的配合度,高過你我的想像,他們知道,這是爸爸(我)的志業,哥哥又剛好對表演及影片似特別有感,他們兩人都對紀錄片導演非常感興趣。其實,在現代聲色時代,所有東西都已被淘汰或正在被淘汰的路上,只有───「拍片」,任何搭上這件事的成年人,都還可以享有一段榮景。打完羽球,孩子開心的、盤坐在旁邊地上,和你聊天,一邊「偷聽」、「偷看」我被導演採訪、講話的模樣。這是一部揭發許多爸爸媽媽因離婚而再也看不到孩子,而我的出現,卻是從「照顧方」去說的,我將告訴觀眾,照顧方擁有非常大的優勢,所以不是說「不罵探視方」這樣冷處理就可以了,如果真的要讓對方看到孩子,可能必須做更多。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