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安靜時間思考Globally電子報,今天我找到一個科學影片比賽,有長達半年的時間準備,火速寫上電子報平台,但未寄。沒錯,海外的比賽,隨時都會繼續冒出,這種滾動式的資訊很適合我,需要我一直去發掘、一直寫出來,寫出來還可以「累積」,累積變成了教材再到每一次去分享,現在我累積的大概已經可以成就一場半小時的介紹,慢慢我就可以成就一小時,一個半小時、兩個小時,去補習班講、去公開班講,吸引過來看滾動中的文章。
這種東西都是要一邊做才會一邊破除前方迷霧,摸著石頭,找到一個新島嶼──這才第一次發現,幫孩子找國外機會,就像幫創業家找網路商機一樣,繼續的發掘,繼續累積自己的實力跟經驗,而這一次,還比以前更好,怎麼說呢?因為以前是把國外的東西拿回來賣給本地人,現在是把本地人的東西拿出去賣給全球的人。
又,為什麼此事具跨時代意義?至今為止,全球由歐美文化主導,東亞的人口明明佔全球很大一塊(應有四成),在歐美發展的佔比卻非常的小、聲音非常的細,黃皮膚、黑頭髮、斜眼睛又小鼻子的這些人(我們),明明已移民至歐美非常久,卻非常沒有聲音也不受重視。而相較之下,「印度」卻在快速的竄升中,新任副總統也有可能是未來的總統,對東亞形成了文化上的排擠、甚至威脅。對東亞人來說,有些短視者認為北韓是此地理區塊最大威脅,中程的則認為中國大陸是最大威脅,但依整個華人和東亞人來看,擁有幾乎與中國同等人口數且民粹化甚烈的印度,才是真正的危險,因此,提升我們的下一代在全球舞台的佔比、在人種上面的突破,不限國界與政治,是真正的大機會。
早上你提議出去走走,我跟著,才發現不是出去走走,是要帶哥哥來補習。昨天全台灣父母收到一個震撼的訊息───開學延後四天,延到一個好記的日子「二月二十二日」,這樣我二月已夠少的工作日又更少,原本過完春假春節年假就可以重新開張,現在又得再多幾天,且二月二十一日我們要辦重要的教養課程第六場也是招生場,怎麼辦。
Clubhouse我來到第四天,看到少部份的其他使用者已對許多聊天室「一定要學什麼」、「一定要教什麼」感到煩,出現一些強調不教任何人任何事情的閒聊的,即便這樣子,也不小心去講到一些自己的看法,又開始像談話性節目了。下午更看到「不說話的房間」,進去一句都不必說,就開著、看bio。目前開了中文房間的,每個時段我看到我所追蹤的加入的,不到十個,早上11點、下午1點這種時段,更少,大家很「集中」,人少的小房間自動退散,到底有什麼應用,是還沒有出來的?可以想一想───譬如,和日記結合,有趣的人生開源實驗。
下午兩點,帶著你幫我準備的一份合約、一份清單,走來旁邊的大樓要與房東交屋,謝謝你,最後的時候,居然還用除膠劑把木地板的餘膠「全部」都除掉了,那是多難你知道嗎。你弄了兩天,讓你的手都壞掉了,戴了手套,除膠劑用了更多(網路上買了兩罐),手又不舒服了。你把所有的東西都擺好了在桌上,給我這個「簽約人」去出面給房東。結果,以為會一板一眼的房東,今天變得很和善,準備好一包紅包,幾乎也沒點交(看到整個家被你打理這麼乾淨、還噴了香香水,也知道不必點交了)就將那紅包交給我,雖那是只有一個月的押金(因為早退而自動依合約扣一個月,我們已付的一整個滿月也不退了)我們也開心了。
今天我花時間在Clubhouse上面一個特別的地方,不是平台本身,而是它的邀請機制。這個App以私密著稱,號稱需要邀請函才能進來,而現在是一張邀請函難求,聽起來天衣無縫,但,同時存在一個奇怪的邀請機制,當新的使用者進來,卻會通知我,問我要不要讓他進來,而我只需要輕輕的按一下,他就可以進來,也不需要浪費我的邀請函。這是一個奇怪的「後門」,於是我開始做一連串的實驗,我問你,我有多少時間?你說,半小時,三點出發,結果,我弄到剛剛下午4:30 ,總共弄了兩個小時,終於有一些歸納與學習,但是不會公開發表出去的。我蠻確定的,因為我用了七千多人來測試,後來又加碼一千多到八千多人,很有意思。
也很難得,今天竟成功的讓孩子去見他們媽媽了,可能是因為即將出遊,孩子終於願意,算一算,哥哥已經幾乎兩個月(只差十天就兩個月整)沒見到前妻,而妹妹更久,超過兩個月不願見媽媽,而這次,他們也只吃一頓火鍋就回來,聽孩子間接敘述,我深深的感覺到孩子如今真的已能感同身受和這一位特別的女性相處是什麼感覺。我已經好幾個月連前妻的事都沒有在孩子面前過嘴過、提都沒提起,但孩子慢慢的自己自動的看到了全面。反過來講,我也更能看清楚「自己」,首先,要給自己讚賞,受了這麼多苦的婚姻者,竟可以在事業上依然不差,把孩子與前妻照顧得好好的十幾年,也細細緊緊的陪伴了孩子之成長,且到最後(算是)安然解婚──而我更要讚賞你,因為你,我更看到我可能是全台灣甚至全世界最幸運的離婚男子。
聲音社群會改變很多事,現在看臉書會覺得「怪怪的」,看到自己貼的貼文會覺得好像它不立體,然後看到信箱的inbox,更是超級的沉悶,都想直接關掉了。聲音雖然沒有影像,它可以表達一些靜態沒辦法做的事情,那我也會覺得,即便我每天拍的影片,也沒有辦法跟聲音這樣即時與別人交流,所以不要小看聲音,它對的時候,真的非常對呀!
但是現在相信人類還無法分析,到底Clubhouse的「魔性」在哪?這一批早期使用者,不準,因為大家帶著傲氣,帶著自尊,帶著想與別人討論的慾望,好像被選到人民大會堂的委員們,在裡面與其他各省各縣各市出來最強的一對一,然後,再帶回去原本的地方與其他人分享,這其中有多少「魔性」是由於某種慾望,而不是原本就有的人性,若是這樣,那只會存在KOL,不會像臉書一樣普及至每一個人身上。
另外一個就是它吃時間吃得這麼嚴重,你貼給我看「美味人妻」的分享,她也是一樣被CH癱了所有家事,無法照顧家裡吃煮飯。我也是,我已經沒在聽,只是在room裡面看著,仍怔怔傻傻的看著手機屏幕,其他實體生活的事就一直斷線、一直斷線──這樣的狀態到底可以撐多久?而,大家還撐在這裡,是因為「不落人後」的心態嗎,畢竟,在臉書衝起來的十年前那時候也從來沒有這麼一小撮人,彼此都知道這些名字,彼此也都看得到對方的臉,彼此看到對方都在線上,你先下車就輸了───這樣的一個競賽的感覺,那這樣子的心態又可以在這個平台上撐多久呢?重點還是在,後面接手的那一批(比方說學校的媽媽們)有沒有可能也是這樣的沉迷,如果會這樣沉迷,那這個平台大有可為。
這時候,這平台最大特色——會將當初的介紹人「刻在」自己的個人檔案上,這個功能,會相當有意思。已成為很多人的推薦人,後面又會產生什麼有趣的效應,可以再看看。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