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完整一週的第一天,沒有太晚起床,兩個孩子起床了都把自己隱形眼鏡拔了,妹妹是第一次成功,哥哥兩隻眼睛這次更一次就拔成,別小看這事,這是第一次我這個爸爸感受到我的「家長之路」已在走「順坡」,卸下某一擔,往後會越走越輕鬆。早上一段時間是兄妹兩人輪流使用手繪電腦,另外一個埋在書中讀,你播放著Tuttle博士的鋼琴音樂,他本人很值得禮敬,能自製這些音樂實在了不起,若和其他音樂相比,他的和絃與演奏本身則顯得較急促且堅硬,好像在傳達什麼運動,激動地、猛烈的彈,剛好今天早上配合了外頭灑落一地的太陽,這音樂倒是很成功的將我們的空氣跟著啟動、開始跳躍了。
好,今天怎麼「攻」呢?還有幾篇全球化的報導、訪談後還沒寫上去,但今天必須再重思了,怎樣更快切入?我在想兩部分:一、是不是改用募資,像Khan Academy就從來沒從他使用者得到什麼訂閱收入,卻募了好大幾把錢讓他可以完成各種目標。二、是不是不要全球化而改用「在地化、多元工作」,坦白說同樣可以幫助我的孩子且善用了我接案的能力。
我發現身為一個全職照顧孩子的單親爸爸,我真的沒有時間;今天稍微忙這邊,忘了衣服在洗衣機裡三個小時,衣服都快要乾了,所以我必須要找到一種「非常自然」的前進方式,盼它一直推著我往前。現在我已嚴控自己別再去做「日更新」,那我還有哪一招可以推著我自己走呢?有的,這位非常的積極熱情的創業家,再次幫我牽線了一位園區那邊的教育家,我也「超前部署」透露我可以給一份30分鐘的分析簡報,嗯,或許就是這個,這就是2010年當時我對企業做的「請益之旅」的「教育版」,如今是十一年後的2021年,還不錯,是很有意義的。
世界上最愉快的事之一,就是幫家裡多增加了一些儲藏用的新家具,我可以大量大量的將東西儲藏起來。IKEA早上來過,將我們買的幾個新的收納櫃都「做」好了,現在我們有了一大片的白色的書櫃,空的,我馬上就開始忙起來了,大把大把地抓起分散在各地的小書櫃的書,將亂七八糟的其他小東西留在原處,大本的書抱了起來全都送進了新書櫃,聚光燈早就已經打在櫃上,以及書上,看了非常開心。我們加了三個大白色書櫃,每個六層,總共十八層,扣掉最下層的三份也有15層,我跟兩個孩子說,你們各有一個「最寶貝的書」區,可以選擇最愛的書,妹妹我為她找了一個等同她身高的第三層,哥哥可能放在第二層,到底哥哥妹妹會放什麼書進去呢?過幾天看看。
這一段路特別的安靜,會經過幾段隧道,平常我開車,不像今天搭計程車可以癱在後座、放鬆的斜眼看窗外隧道一顆一顆過去的燈。來到新店,跑這一趟並沒有特別約好,我也不知道怎麼先約好──這是自學團體的活動,進入自學團體相關的討論,常有一點點嚴肅,或許因為這是一段相當創新的風險之路,走起來有點戰戰兢兢,長期被外界看不懂或好奇的問些皮毛問題,讓這個自學世界本身自立自強的研發了相當多的理論和抱負,且和國外有著驚人的鏈結。現在,我隻身進入,向它學習,也想通一件事:我並不急著幫孩子「現在」了解全部,因為我孩子應該還有一段時間,最短需要也是在一年半以後,我有至少一年半的時間。時間還是不斷地從手中溜走,非常非常快速的,現在已到了新的2021年的一月,一月都快要結束了,我其實也沒有必要在現在馬上一切搞定,因為過年要到了,現在所有的人都在忙過年的事。
這裡是新店的中央幾街,這些數字街可能是眷村留下,左彎右拐進入了一個竟限高二公尺的小巷,為了限高還自建一條鐵拱門,防止卡車進入。房子入口坐了一桌老年人,開心的談天說地,也是,下一代或下下一代都已這麼有想法、辦展,有成就了;招牌寫明這次主題「老家的色溫」,來之前已有心理準備,這會是一群自學的年輕人完全靠自己辦出來的展,或許有些不完美,但我進去後,只看到「完美」二字!先別說畫作、攝影本身,那些架子、燈光、標示…都是拿我們隨手能得的家具,但總和起來卻讓人非常舒服───這個展最成功的就是「展」本身,但作品也絕對不差,以高一的孩子來說,它的「量」驚人,不只畫作之多,而且種類繁複,攝影、板畫、素描、拼貼……各種做法,我確定的是單單憑每週一次的美術班(像我家孩子那樣)是無法創造這麼多作品的。這又是一棟僅租下短短半個月的老屋,展覽時間只有五天,前半段要準備,有些作品就是在準備期間才臨時做上去的,效果非常好。儘管只有五天,今天我到的時候,門口是絡繹不絕,一直有人要和主角拍照(我也幫忙照了兩組人),來的人有長輩也有年輕的他們的同學,都非常的安靜、氣質,說話輕輕柔柔的,主人講著自己的作品,不慍不火,不急不徐,又好似有無比的精力、完全不累的慢慢的講述每一件作品,我猜同學應該講了幾百次,卻仍充滿熱忱。我亦注意到同學所介紹的這些出發點,皆從他自己個人出發,這個展本身,就是這位年輕人對他自己生命的一個初步的總交代,於是我突然想問他幾個問題(沒有當場問),第一、對他來說,什麼是「回憶」?雖然我們這種中年人都會覺得年輕人的人生剛開始、有什麼好回憶的,但我相信他一定會說出一些讓我們為之震動的、對時間的哀榮。然後二、對他來說,什麼是「藝術」?同學如此大量的創作,是否想表達自己某種長期騷不到的、非常subtle之傳達,且,為何要對瞬間即逝的那些靈感那麼殷勤地抓下來?同學透露他創作的前置作業很長、靈感等很久,但一做下去,往往一小時內就done(我最欣賞這種),不過做之前會先用電腦排版看看是不是OK。
我問了同學夢想,知道了他確定往美術走,且升大學也會念美術,那我這種家長自然而然的就會開口一問,你目標是要念怎樣的美術學院、大學、高等學府?同學的回答令我大開眼界──他說,他最終的夢想已經確定:創立自己的品牌。什麼是品牌?好像不是商業,但同學一句話說得更好:如果最終目的已經確定,那麼中間的學校(就是那些高等學府等等文憑)都只是「過程」,沒有,也沒關係!這句話多麼翻轉啊。沒錯,那麼,或許我可以幫忙年輕人的,就是設立一個非常理想、一輩子永遠的事業上面的目標,有了這個大目標(不一定是品牌那麼簡單),剩下所有都是過程,現在就可以開始鋪路。
這位主角也有平台概念,順便拉拔其他小學妹,因此在另一房間其實有四個設計師,分別各有一條線拉出來展示他們各自作品,各有特色,且學妹們也都想做自己的品牌。講完後,小女生們繼續在裡面,互相說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但下一位馬上就又從陽台出現了,是一個老伯伯長輩……對她們來說「帶展」是非常非常簡單的事情,粉墨登場,大人們必定都是滿屋子的猛丟「讚」,讓年輕人侃侃而談,但大人真的有聽進去嗎?年輕人真的有效傳達了什麼嗎?最後有一支動畫影片,這影片充滿了藝術氣息,我比較驚訝的是影片其中一首新體詩,策展人自己作的,參雜英文跟中文,幽默中帶有一點點諷刺,也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其實這空間我可以在裡頭呆坐很久很久,想很多的事情,有很多的靈感,因為這是一位敢把心裡最深沉表述出來的年輕人,讓人放鬆,然而你的車子已經到樓下,你好厲害,開車載著剛放學的孩子跨了整個大台北、從後山跟到了新店,只可惜孩子不想上來看看這間老屋子,接下來我們就去吃點東西,送你去聽音樂會,幾小時後聽到你回到高鐵站了,兩個孩子火速的被動員起來、穿好衣服立刻出門接你,我看著他們,笑咪咪的。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