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16歲的自己,你好。

以下是30年前的今天(1993年5月2日)當時16歲的你所親筆寫下的日記:


這時候才寫日記寫這麼一小段時間的你(大約十個月),也開始覺得「翻以前日記」別富興味。你看了這幾個月前的日記,感想是──剛進這間公立高中,開始念它的11年級,和幾個月後比較,「很多想法與觀念都差了很多」、「我變了很多」。舉例,當時很注重要交到外國朋友,「打進外國人圈子」,幾個月後,不要了,你稱它為「忘了自己是誰」,而罪魁禍首你認為就是一開始暗戀的這個女生,造成你的「大改變」。

不過我這個人的好處就在這裡,雖然是改變很多,但身為自己要意識到且檢討到自己「大改變」,幾個人能做得到?可見我是一個會一直在自我檢討的人,這對我的發展絕對會有幫助。說不定這幾個月來改變其實不多,說不定進步都多於退步,但當我一直認為自己在退步,我就會更加速進步的腳步。

16歲的時候,甚至26歲的時候,抱著這樣的想法,那就必勝了,因為人生的軌道是所有成年人都在支持著你們的──但,46歲的我,還抱著這樣的想法?是的,我一直想再進步,但我現在已經沒有人願意幫我了。認識的可能笑我,以我為「差的benchmark」讓他們感受到人生的快感與成就;不認識我的則根本不需要再看我一眼。這時候,我說真的我應該做的就是離婚事業,只有這事業才真正的幫助到人。或,我就埋頭做另一種的課程,讓這年紀的人都有工作。

扯遠了。這一天,你其實打了兩種球類!在你的世界很輕鬆,好像本來就該這樣,你超愛打球的,單單這點就和一年半前你還在台灣當書呆子的時候截然不同了──你早上和弟弟打網球,覺得「發球的球速又快起來」、「用力打下去(發球)讓球像子彈一樣射出去的感覺真好」。下午則來旁邊社區Oaks打籃球,這社區現在我和好隊友吃「欣」越南麵後都會來散步一下,30年前的球框仍在,那時候你很愛打比賽,明明這天「有些香港人來打」但你的球伴弟弟以及他的同學Jeff,卻「不打」,「氣死我了」。

然後,過了30年,其實現在的我所思所想,竟然當年就開始了──譬如「窗簾論」,就是即便晚上,也不應該為了怕外面的人看到我而關上窗簾,因為要以自己個人的感受為重,不必管別人怎麼感受。另外甚至是「寫字論」,中文字一筆一筆慢慢寫會比較不會突然抽筋打結,這是只有我才會有的奇象。到了西元2000年左右你終於練了打字(七年後),之後你再也沒有這種煩惱了,反而因為常常寫日記而打字一下子就變超快!

最後,你又要換日記簿了,又寫完一本。這本簿子好像是和你暗戀的第一個女生一起去百家店買的?但後來卻喜歡上另一個女生。你自己做了一段有點嚴肅的總結,還蠻有趣的。

過了30年後,已經46歲的我,在同一個日子(2023年5月2日)發生的事情則如下:

最近事情「接」在一起,前天爸爸媽媽才聊到接下來的計劃,提到目前仍能健康地四處走走算難能可貴,接下來應多住溫哥華一點,這樣子就應該將目前台灣的住處再處理一下。回推回來,今年若回台灣,就必須開始整理家裡的藏書及多年來累積的那些回憶物品。爸媽也想去大陸住住走走。

也在這幾天,我這裡才剛有一個領悟,在加拿大這個像天堂的極佳居住地,一邊工作一邊飽覽風光美景,去一些新的地方,永遠都有新的地方可去。如果,每個地方都帶爸媽去過,那他們的人生一定又更豐富、又更不一樣,但是我卻沒有這樣做!也可以這樣說,我每當多去了一個新的地方,就多一次的,沒有把握機會,來孝順我的父母。

結果,爸媽參加了校友會聚餐,據說是最老的一屆了,昨天媽媽通知說爸爸確診了,還好爸媽當天就去看醫生,拿了西藥,症狀好像是發燒、喉嚨乾,回來之後多睡多休息,在台灣時間的晚上,我們這邊的早上,訊息暫時的一片寂靜,我感覺非常的無法平靜。

同時間,我把最近開始試寫的「職場故事」,除了拍成今日頭條影片以外還翻成英文放到Linkedin上面去觀察其發展,但因為我自己是Linkedin的新用戶,沒有累積,然後我又貼全英文,而大部分的所謂的「朋友」其實都是講中文的、在台灣的人居多,所以,這英文文章上去之後,慘不忍睹,一個拍手讚聲都沒有!算了,再這樣下去也沒用,我去申請了一個Reddit帳號,並加入了r/antiwork。

在Linkedin上面的失敗這件事也造成了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惡夢,看到一個以前的同學Neil,仍像書呆子一樣,但他人生混得超好,還有一個小女友,願意指名他要嫁給他……夢境都是我自己一人腦袋產生出來的東西,會這樣子夢,當然有它的原因。

中午是疫情之後第一次「大內用」,什麼叫大內用呢?就是完全不顧這空間有多少人、這場域有多麼擠,就在餐廳裡頭打開口罩吃飯了。好隊友沒吃早餐,我們來港式飲茶,這家「帝苑皇宴」聽起來與看起來(裝潢)都驚人,但它其實在溫哥華還算是實惠價的老餐廳,大部分的港點在10元加幣以下。溫市港式點心已比香港還好吃,這間可證明,好隊友這樣說的,我們後來點了剛好99元多加幣。進來整個場域是一個極大的大廳,Richmond的陽光兩面窗,地毯是厚的,天花板掛著好幾盞水晶燈,整個場域以每桌6到10個人來看,至少有40桌,這樣就有至少200人至400人之間在這空間吃飯中。這地方你會覺得人世本不公平,有一些人就是又老又醜,有些人就長得漂漂亮亮,門口是挑眉的勢利又有效率的香港籍的女領班,就是以前念商科的那種人;一個ABC穿著全套西裝拎著拌手禮來做生意,大概是來簽賣房子吧?一位大陸大媽穿涼鞋,帶著兩位大叔。幾位高談闊論的中年老年男子約好來聚餐。沒錢的就點比較少,有錢的就盡量的點那些「時價」的海鮮,不論是誰,在這裡都可以找到位置。每人有黑白兩副筷子。每桌有兩壺不同的茶水。

飯後,就在附近繞了3號路與Westminster這十字路口為中心的周邊的圓一圈當散步,金都餅家前面那個高高的西人乞丐,好像已在這裡混跡達五年以上吧,現在是直接開門讓大家進去,他進來還偷了一個點心再走出去吃。聽說已叫過警察也沒有用。你說這種事,華人竟也能忍氣吞聲。但好隊友心腸好,還是給了他兩元當「小費」。她吃葡式蛋噠,我吃老婆餅。經過了2017年壯遊來溫哥華住過的Airbnb樓下,過了近6年,人生已翻轉。那時候真的是內外交迫,我竟還在繼續呼吸呢。

但我們有我們辛苦的問題,兩個孩子現在一回家就關門,妹妹也開始鎖門,兩人都鎖門。我上樓敲妹妹房門問問題,她會說我很煩呵───唉。

今天讀書會很成功,兩位新講者其實都是我人生中遇見過的特別的人,一位是以前的印象很深的很嚴格又支持我的客戶,後來有緣再遇見;一位是曾在那段辛苦時刻介紹日本人認識的令人尊敬的作者,兩位都是講話很舒服的。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30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30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目前公開的日記僅限離婚後3個月起至今,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離婚前及結婚前的本人人生自15歲起之所有日記?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