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15歲的自己,你好。

以下是30年前的今天(1992年11月8日)當時15歲的你所親筆寫下的日記:

今天你說明了為何昨天沒寫日記,果然,是心情太糟,到了週末,只能在家,不能見Leonie,心情更糟,你說,「不知為何無法忘了她,無法假裝已不喜歡她」。你也開始後悔,日記應該是要記錄每日要事,但現在日記都忍不住全部拿來寫Leonie每天。而這樣也好,因為你日記的字數寫更多了,寫這麼多字,更鉅細彌遺的記下了一個少年單戀的種種瞎猜瞎撞。

但同時間,在家人不知情之下,你還是每天維持正常「運作」,你應該仍有在念書且你也還在打網球,今天是週日,你應該又是向Western Indoor的網球俱樂部訂了早上的球場,與弟弟痛快的打網球打了兩小時,雖外面冷,但你是在室內打,不冷。你說「正拍已進步好多、控球穩」,看到綠色的網球強勁直直的飛向你想要它飛往的地方,感覺真爽呢!

而這種大量的運動所流出大量的汗,也讓你在此時即便是「大胃王」,每餐都吃超多東西,吃飯、吃菜、吃肉、喝湯百無禁忌,卻竟然仍維持相當瘦的身材,且頭髮仍很茂密的你,此時應該是一生中長得最好看的兩年中的其中一年。這時候的你,應該要能追得到Leonie的,只是你不知道什麼叫做「追」。

不知道就算了,竟被這件事弄得萬般痛苦,也沒人在罵你或刺你,但你就是「想愛卻愛不到」,所以「無法專心於其他事」、「說不出的痛苦及無力感正在打擊我、侵蝕我」。

以下是30年後,已45歲的我所寫的在同一個日期、同一個季節、同一座城市的日記故事:

這兩天出門帶孩子飛去東部看演唱會,好像換了一層皮,脫皮過了。回到兩天前,依依不捨離開小小的家的那扇小小的門,沒有形容詞可以形容,此時看到同一扇門,延遲的班機讓此時時間已超過午夜12點,我們卻感到多麼的多麼的溫暖。轉頭看到兒子也正在拍攝自己家裡的2樓,他應該也是作如此想。今天是立冬,剛好是溫哥華的初雪,薄薄的一層白,「塗」在此地斜屋頂上。好隊友不敢把車停進來,我回來第一件工作就是去開車,將頂著薄薄的雪的自家車,慢慢地倒車入庫。

昨天其實天氣非常惡劣,多倫多出發時,飛機飛到它的上空,是晴天的,滿地的黃色的燈,清晰可見,降落到溫哥華的時候卻是窗外面連飛機的翅膀都看不到,第一次碰到這麼可怕的天候,直到飛機高度只剩200公尺,仍看不到地面,降落剎那,仍只看到模糊的地面燈光。平安降落後,因為機場太多延遲航班,而必須在跑道上等近半個小時,但因為已經安全抵達,我就很放心的再好好的看完《哥吉拉大戰金剛》──這種電影不知道搭飛機看了好多次,每次都斷斷續續從沒看完過。

人生有沒有不要搭飛機的方法?可是只要想與家人有什麼美好回憶,都得搭飛機。今天我平安回到溫哥華機場,剛好看不到孩子的爸爸也是在同一天、同個機場、同一個時間,他是要出發,出發跨洋回家。

到多倫多兩天一夜後,我更珍惜回到溫哥華的家──我要專心更努力,把東西弄出來。

今晨,開車在溫哥華,已恍若隔世,我還領悟一事──為了心如止水、更專心,我應把每天一直在check的那些論壇、群組「不要再去看」;然後,那些常刺激我的新聞,也不要再去看,就讓我維持著今天這樣在溫哥華雪後的陽光下,剛「RESET」過的樣子,我是靠網路上面來做事,我不要被那些影響,其實我每天都可以做很多事(透過網路)。

這樣繞一圈東岸回到溫哥華家,家的感覺更加明確的是安全及溫暖,一種「安全感」Sense of security讓我即便早上走在Richmond Center,後來走到Costco大賣場,即便到處都是人,我竟然也覺得安全!高大的白人在後面推著手推車,與我擦身而過,我也不覺得危險?那麼瞬間,自己的世界就平和了,也留下了空間,給我思維去運作。到底這是一個正確的安全感,還是一個錯誤的安全感?它是因為和多倫多的不熟悉相比,溫哥華太熟,一景一物一箱一櫃,我就感到安全。

終於開始與兒子討論他申請大學之義工的事,本來他都說,隨便參加活動,還寧可參加同學的,我終於說服了他,考慮「自己辦」一個活動。我從為什麼辦這個活動開始與他說,我說,想像他現在10年級,上下學期各辦一個活動,到了12年級上學期就有五個活動,你需要100小時,從10年級上學期開始連續五個學期各20個小時就OK啦!重點是,到底大學教授或錄取委員,他們「想看到」的是什麼?一種格局。

我試著幫助兒子將格局再往上拉,哥哥終於有點想法:「討論三個學校的同學,是怎麼學英文的」,我聽得讚,沒錯,有個方向了,我再與他導引,為什麼這方面,可能不會是大人最有興趣的,尤其是外國人,那麼,或許「亞洲教育的問題」是他們更有興趣的,也很獨特,與你個人特色(亞洲人)相關。

哥哥很好笑,他很擔心的說,在線上即時活動中,他要講話嗎?他須講1分鐘,或5分鐘?要不要寫稿……我跟他說,你現在是發起人兼策劃人,要不要上場講,皆可;不想講,那你可以找一個主持人來。試著將他視野拉大,思慮拉高,我說,最後你還可以發表一個「宣言」manifesto,和全球宣告亞洲學生有了新的面貌。

今天讀書會從老師那邊學到了Freecycle這個網站與Craigslist比較,一個是從給予者角度,一個是從利益者角度。一開始沒聽懂,聽懂後,很有意思──研究發現,Craigslist上面很成功的人,會歸功於自己很厲害,或對方很笨,絕不會歸功於「平台」,但,沒想到,Freecycle的用戶卻會歸功於平台、歸功於這個團體組織。這教了我這裡什麼事?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00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30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