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15歲的自己,你好。
以下是30年前的今天(1992年10月25日)當時15歲的你所親筆寫下的日記:
今天你的心情顯然又差了,你評為「D」,而昨天仍是「B」,發生何事呢?原來,你下午剛放學就打電話給Leonie,要問些功課,但你也承認,打給他是因為「想她」,結果她從頭到尾都沒有講什麼話,你問一句,她答一句「嗯哼」,要拿東西,她約的地點是「Mandarin教室」。當然你也夠聰明的想到或許她在家裡,接電話不怎麼方便,有人在偷聽電話──所以你繼續在「猜她的心」,我覺得已經太偏執了。
像這樣的「單戀情節」,可能發生在這世間的男男女女的任何一人身上,只要你迷上某人,而對方並沒有迷上你,那你等於就陷自己於這樣瘋狂的危險──很有趣的是,就在這幾天日記「天天都在Leonie」的時候,我家兒子的學校,也正在上演一齣,某位男同學一直追求女同學的「正在進行式」。女同學有一群有男有女的朋友,我家兒子在其中,少年少女成群結「團」(我不想講「黨」)就互相瞎挺盲挺的,前天,其中最活躍的成員R才剛剛對那位單戀該女、窮追不捨的男生嗆道:「你去仆街,別再寫殘體字…」我聽了被這樣的態度嚇死了,而那位可憐的癡情男,據今天最新消息,寫了一封長長的信,且都用台灣女生看得懂的繁體字(多用心),但女生卻將此告白書或情書剛收到便直接轉給了此「團」幾個男女看,後來,應該是被這位癡情的告白者得知,還衝進教室一一的找此「團」的成員「理論」(兒子也是其中一個被找的)。
天啊,別這樣子吧,各位大佬大姐。
若在平常,我會想,這年紀,已快要申請大學,還在搞這種成群結團,怎麼有時間訓練自己?但,我看了我自己在兒子這年紀,就是每天這些日記寫到的Leonie、Leonie、Leonie,也就稍微不太見怪了。
只能說,年齡真的很厲害,和我歲差剛剛好30年的兒子,就算他本人沒這樣,至少同學幹的事也和我當年幹得差不多啦。以下,是30年後、已45歲的我的今天所發生的事:
一早在CNN上面讀到一則非常特別「新聞」,它位於今日比較後半段處,居然是一篇愛情故事,並非廣告文呢。內容是,一位成功的創業家從他久居的加拿大多倫多到希臘去參加國際會議,而另一位加拿大來的學生也來參加活動,兩人在當地的五星高階飯店的電梯巧遇,因為他們雙雙跑錯電梯而必須爬一層樓梯,男的問女的哪邊來的?女的是從「尼加拉瓜瀑布鎮」來的,但由於每次都有人問她太多問題,很煩,所以她都答多倫多,被同樣多倫多來的男士給識破,還說得很直接:「怎麼連這種小事情都要『騙』啊?」他們在隔天的國際會議會場再次相見,無話不談,女方直覺男的是她靈魂伴侶…而且,她說,男子穿著那件白色襯衫,領口開開的,超帥的。下面還有照片,的確帥帥的,坐在歐洲石磚街上喝紅酒,像是一個很有錢的中東粗曠男。
重點是,這男生是印度人,女生是白人,我很訝異,CNN是發什麼神經,將這個「個人的愛情故事」放在頭條新聞?是在幫誰求婚嗎?看完之後我就開始在想了──看起來,印度人和中東人,似是比較能融入美國的族群,因為他們的臉型,是可以上好萊塢電影的。而比較下來,華人在歐美的時間超過一百年,但一直都沒有被融入,或許與「臉型」有巨大的關係,華人缺乏印度人的迷人,又被排擠,久了也就更不融入。這問題隨著昨日英國首相由印度裔接手,相信也更成為全球華人默默在思考的──我在今天傍晚的讀書會,也提出此事,這話題顯然是職場人感興趣的,美國心理師Michelle分享:「印度文化比較不謙讓、更積極aggressive,因此其實在美國比較吃香。而且他們對口語,應該也比較有自信。」其他人也分享:「我也覺得印度人應該很有自信!」、「我其實一直想努力聽懂印度同事的英文。」、「我現在主管是印度人,有時候溝通會有障礙哈。」、「印象中世界小姐第一名印度是常客。」
今天中午出去吃飯,回家的時候,剛好正在放學,猜想是否會剛好遇到孩子呢?「怎麼可能如此巧?」結果,還真的,路邊轉角剛好看到我們家妹妹突然開心的經過街角,我們想,她會看到我們的車嗎?(後來她說她看到了),我們想一想,還是躲到旁邊公寓的車道中,接孩子一程,見到兩個孩子慢慢地走近,他們看到我們家車,大喜,尤其哥哥快步的鑽進後座,然後說:「得救了!」因為外面很冷,他穿太少,一上車就一直發抖、發抖,連忙給他開到24度的暖氣,整個車子暖烘烘,車子在陰沉的溫哥華路上滑動,安穩著行駛,跨過鐵道,感到好溫馨──橫過沙洲,到東南方,特別給孩子們一個特別的萬聖節retreat:南瓜熱牛奶、熱巧克力。
這期《國語日報》的專欄,我由於時間短促,文采勉擠,但仍記錄在此,因為我翔盡的介紹這次妹妹畫畫奇記:「帶兩個孩子來加拿大後,我們家兩個孩子,個性略有不同,出國以後,沒有課業壓力,在這個『真空環境』的發展姿態也不太一樣──哥哥變得比以前更努力,課內的作業全力練習,課外的活動也全力以赴,譬如他發現最近大家在做LINE貼圖,就開始研究,他發現最快的方式是做『表情符號』,兩天後,他就做出一套寄給親朋好友買來用。」
「我比較擔心妹妹,論才藝,妹妹不輸大她兩歲的哥哥,小小年紀的她,畫什麼都非常可愛,可是,哥哥畫貼圖,她同時跟著開始畫,卻始終無法完成,老是覺得她畫得不夠好,一直修,一直修。一開始我以為是妹妹自信不足,一直在旁邊找機會,不經意的給她幾句鼓勵話。講久了,沒用,我發現,好像不是鼓勵不鼓勵的問題,是她自己天生的『完美主義』作祟,這孩子將自己的標準設太高,以至時間已經到期,她做不到她要的標準,索性不交出去。」
「看到妹妹每次動手做,又每次都放棄不做,桌上擺滿了她做了一半『半途而廢』的『戰果』,我怕,會不會她其實沒辦法做完任何一件事情呢?」我寫道:「最近,又有機會畫一張油畫,妹妹又開心『動工』了,我在旁邊觀察她,原本不抱太大期待她會畫完,沒想到,這次她似乎不一樣了,好像她已經記取前幾次畫不完的教訓,這一次,她畫畫的速度似乎特別的快,不但畫完,而且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就拿出了作品『交貨』,大家訝異的為她鼓掌!」
「而交件以後,她看了自己的作品,一看再看,喃喃的說,原本以為自己畫很醜,沒想到,看起來還蠻漂亮的嘛?」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30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