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四天連假的第三天,前天已去海邊看海與海上屋,昨天去看參天森林與水壩,今天我們就沒有outing行程了。早上來和我30年老球友投幾顆籃球,小心做好防護,不要受傷,可是又想要流汗,我失去的聲音還恢復,這個很重要,不只我錄影「今日頭條知識」需要這個,我要跟女兒「說教」也需要這個,與好球友聊聊,四個人其實可以分兩隊打球,NBA季後賽也正打得精彩,金洲勇士隊打敗Doncic已系列二勝,但我們這幾個45至50歲之間的男士們再次「一賽未打」,只輪流投球,傳球,然後一直衝進草皮去撿回投出去的麵包球(笑)。我們討論女兒們喜歡吃這裡哪裡的餐點,我學到了一個好地方Cora,聽說早餐都「給得很多」。

老朋友說,左右兩腳都已經廢掉,陪小女兒去遊樂設備(天,我終於不必去那種地方了)走一下可能就又扭傷了,沒扭傷的時候也覺得緊緊的……我就想,老天,這樣等於都不能動了,好可惜。相較之下我先前運動約是在42歲、43歲,是重量訓練,沒有傷到任何地方,不過,因為練胸肌而誘發了痙攣型心臟病。

中午,打開的落地窗外傳來一股氣味,是陽光照射在PE地上面太久的一種燒焦味,那是「年輕的味道」──年輕的時候就是在這種萬里無雲的晴天,拿著人類設計的網球拍或棒球手套,來到競技場上,好想與人「打一場」。如果有點要下雨了,就好失望,等著陽光再出來,然後這個氣味就會再出來,我們就會回到球場。太喜歡競技的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才會在這個時間跑到紫外線超強的室外,有時候回到球場是空無一人的,朋友也還在路上,只有頭頂上的大太陽,和這個氣味。那時候,一定是很有自信,夠自信的人才欣賞自己,覺得可以勝利。

孩子整天在家,我也一起努力,繼續為「今日頭條知識」剪出最後一版,下了字幕。這兩隻影片我是幾乎已失去了所有聲音勉強講的,但因為只是測試,我認為沒關係。事實上我想推行一件事───像這樣「今日頭條知識」的每日製作,重點並不是在製作一支好的影片,重點是製作出那個製作影片的機制;因為再好的影片,看了一天,明天就沒了,明天還需要新的一支,所以重點是在製作出那個「機制」,有了機制,可以每日做片,片子就會愈做愈好,隨時間拉長,它就愈有優勢,以量取勝,以嘗試換得進步,戲棚站久了就是你的,然而若只是專注在把一支做好,下一支根本就不知道怎麼來。

這周末到了今天,哥哥原本國中班上的會考已經都考完了,聽說有一個考場同間教室有一位考生是確診的,不過大家也不在意了,因為已經考完了。聽說孩子們也有開始對答案,各自知道自己各科各錯了幾題,或許可以預測考上哪一間學校。接下來是好長的等待時光,他們可以好好的放鬆,把這好長一段時間的壓力,包括沒有看的電影全部都追上。今天中午你煮得好豐盛,全部都是海鮮,看著室外滿地的陽光我們說,這一餐是慶祝哥哥會考結束───哥哥說,他又沒考?我說,不能這麼說呢,你其實和大家一起準備會考,長達兩年半的時間,只有最後三、四個月沒跟,前面的你都跟足了,所以,這也是為你慶祝。哥哥今天下午又在剪他要上傳紅的影片,但他也花了一些時間在寫作業。

而妹妹這裡,我們對她一直在偷看動畫與漫畫已沒有任何耐性,首先先規定在家裡都要講英文了,妹妹仍不開口,我們勉勉強強的讓她聽;我請妹妹畫國語日報的插圖,讓她今天若沒有漫畫動畫可看,有目標可做。

妹妹一邊畫國語日報,我一邊寫國語日報,在文章中,再次提到「動力」這件事,身為一個爸爸,就是心煩惱什麼,就寫什麼啊──

「科學家很久以前就知道,孩子的生活被兩種『動力』給環繞著,第一種動力叫做內在的動力(Intrinsic),也就是打從心裡喜歡某件事情因而樂此不疲,譬如有的孩子很喜歡打電動,為了打電動到晚上都不睡覺,這動力是來自內心的喜歡,擋都擋不住。而第二種動力,叫做外在的動力(Extrinsic),通常是被『逼』的,比方說,不寫作業就會被處罰,由於避免被處罰,因此生出足夠動力,乖乖的寫完作業。」我寫道:「近年,美國知名心理學者洛克教授(Edwin Locke)提出『第三種動力』的存在,將它稱作『成就型動力』(Achievement Motivation),來形容有些孩子如何為了得到成就而生的動力,雖然並不喜歡努力,卻也沒有人逼他努力,卻動力十足的努力著。學者說,第三種動力通常發生於『很大的成就』,比方說歐美孩子很愛參加的『拼單字大賽』,那些孩子並不喜歡背單字,但他們想打敗別人、想脫穎而出得到那個大家羨慕的第一名,動力就來了!如果今天僅僅只是為了明天的考試而背單字,頂多單字全對,得100分,就無法生成第三種動力,頂多只能生成第二種,動力不足。」

剛剛那段寫的真好。然後我提到妹妹的老師出的作業:想像開了一間小店,選用其中一個希臘神當作店名,依照各神的特色,為它做一套商標Logo、宣傳語。「……我們家女兒和她的同學,為了這家店,討論了好幾天,最後終於決定開一家『麵包店』,兩個小女生也決定以希臘神話的灶神海斯堤亞(Hestia)為店名,而她的代表是『火』,經過了好幾天的苦思,她們終於設計了三條剛烤出來的麵包,排成一個熊熊火燄的形狀……兩個孩子好有動力,花了一兩週想出的這家店,好像她們真的準備一起開店了一樣。」

「這場活動令我大開眼界,我觀察,她們投入的時間之多,根本已經不是為了成績,因為,創造出來的那個作品,遠比一個成績還要讓人期待多了──獨家研究希臘眾神、開一間前所未有的麵包店,那是一件好大好大的事,遠遠的超出了教室的範圍、超出了十幾歲的年紀,我好羨慕她們年紀這麼小,就可以感受到『第三種動力』的魅力,都要謝謝老師與學校出了這麼大格局的專案給孩子。」我寫道:「心裡笑著想,『第三種動力』真的是父母與學校夢寐以求的救世主,有了這概念,我們終於有機會驅除掉圍著孩子虎視眈眈的3C產品(第一種動力)以及被逼著才會寫作業的惡習(第二種動力),讓孩子從小就變成一個『動力發電機』!」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8:00pm angina level 5.0;服藥:8:10pm took coxine 5mg、12:00am took coxine 2.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