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還是………起床。起床最好的方式,拿起手機,開始看新聞,就這樣子,今天所有的新聞在下床前都吸收完了,大概也花了差不多接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這是非常不好的,雖然是一個不錯的在週末叫自己起床的方法,我必須要戒斷。
有個重要的進展,我將信發出去給一些知識份子的「簡答題」,目前已回收的四位,總共一個男生、三個女生,講他們簡答大致整理了以後,寫進去各一個Google文件,每人都整理成三十幾個章節,然後「點」他們寫一之一、五之一、或三之一,選一個,寫100字,附一張圖。
這份共享的Google文件,我它稱為「知識萃取架構」,有了這個架構,我這個知識蒐集者,可以從「高處」開始去「掌握」這個作者。也就是說,先看到這個作者未來會「長的樣子」,畫出了他的輪廓,再叫他去塞裡面的肉,即便肉只塞了一半,也知道他大概可以長這個樣子。
寄出了四位,有一個感想:像這樣子的重複性的工作,做第一次,很辛苦;做第二次、第三次,每次幾乎都是複製貼上,而這個複製貼上的內容因為第一次已經很努力的寫,所以每次都會讓對方覺得我們是很有架構的,於是,架構本身也達到了量產,而且,當我看到了每一個人的輪廓,做到了第四個人,就可以看到那四個人「排排站在一起」,以後做到100個人,也可以看到100個人排排站在一起,即便我還沒有肉,但已經等於可以看到那100個人後面的力量──那個巨大內容力量怎麼在「河道」上奔騰翻湧!
接下來,除了「行銷」,要做另一個架構──「人資」的架構,並且問出問題給他們。這個好難,我已經拖了一個半禮拜卻不知道怎麼下手──好難好難,我可能快要必須放棄並請教能人了。
因為上週碰到了之前在溫哥華念書的語言學校同學,所以我今天突然間想起了那時候的同學的長相!我想起了一對姊弟,那對姐弟的弟弟的長相,還有講話的樣子,吊兒郎當的,記起來的還包括他和她姐姐的互動;當我想起這些,熟悉(因為同樣來自台灣)又陌生(因為他們都好嗆辣狂言)的,我也順便想起,那種不舒服,似乎沒有經過太久,就不見了,因為,那也就是短短的一年而已,隔一年,我就忘了這些朋友了,我換了環境,到了新學校,自己一個人──因為,我自己也會慢慢地回到自己熟悉的狀態,回到那個陽光灑進天窗、粉紅色牆壁的家裡成為沉靜的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到最後,都會回歸到自己潛意識裡最習慣、最舒服的狀態,然後就會忘記前面的不小心遇見的、不適應的部份。所以我聽這位重逢的朋友,提到我離開以後的那一年,他和幾位仍留在語言學校的朋友「一直保持聯絡」成為一生好朋友,我其實是早就已經去到另一個世界,儘管都還在溫哥華,此後的人生也都東、西兩邊走了。
那我家孩子的,最習慣、最舒服的狀態是什麼?我想,和我不會太不一樣。
長週末來了,哥哥強烈的爭取希望「天天都出去玩」。他何時變這麼愛玩的我也不曉得。由於哥哥最近社會課都在背(北美的)原住民,所以今天就帶他們來我母校UBC旁邊的人類學博物館(MOA)。我與孩子講好幾次這故事了──當年大學一年級,就和你們高中一樣,可以選些選修課,當時爸比我選的是「人類學」,好像是因為心理101、哲學101都滿了,搶不過別人,嘔,於是上課都要走到校園的最北側這裡──每次帶孩子來這種地方都覺得amazed,當時是我一個剛長大的17歲少年,現在我帶了兩個接近此年紀的少年、少女,風景依同,路面不變,我記憶不行,已找不到當初的教室,但此博物館是一模一樣的,採光長得一樣,地上踩的地毯也從來沒有變過。付了錢進去。果然也看到兒子學到的Tsimshian、Haida文化,是在省的中部。
這個省(BC省)的人口大概500多萬,還不到大台北的人口,而芬蘭整個國家的人口也僅僅500多萬,不過,他們可以做到很大的事情,甚至有自己的軍隊。比較起來,台灣2000多萬人實在是非常大,可是,大也沒用,像巴西聖保羅這座城市周邊人口就直接高達2000多萬,跟整個台灣一樣多。
離開UBC校園,我和孩子說了很多以前的故事,抵達校門口旁邊的、我們當年稱為「Village」的外部餐館區,那是大約大三的時候,這裡開張,我也覺得我兒時留學日子正一步一步隨著離畢業愈來愈近而一步一步的接近了自由,自由就是我可以回家鄉(那時候是這樣子想的)。這個Village有珍珠奶茶、各種的好吃的東西,學業也越來越進入深處;不過,兩個孩子走來這裡,尤其哥哥,表情奇怪,原來,門口睡了一個奇臭無比的流浪漢,進來之後大部分的攤位又沒開,孩子就冒出了那句話:「這裡都不好吃」。後來,還好,願意點二樓的拉麵,本來和我吵著要內用,我本來想讓,但我想起了,有些朋友,知道此事要緊的,至今也像我一樣,堅持不內用,為何我竟守不住這麼基本的原則?我有心臟病,不內用是基本,這裡天天都有這麼多疫情個案,不要自己騙自己好嗎。
YouTube至少有一好處,是在音樂方面的。有些人在特定歌曲下留言:沒想到這麼好聽,變成今晚連續播放的歌曲、一整個星期的歌單……可見有些人的耳朵是是一直一直插著耳機,一直在播放著YouTube歌單的。我在離婚前的後來的確也經常這樣插著耳機聽音樂,像是自己充電,在冷酷的血管中注入滾熱的新油。
特別是,我們人生,總有某一階段,特別勤著聽音樂,因為音樂而影響,開車載朋友都要給他們聽我新燒的CD。今晚,回去聽那時候的音樂,有兩個感想:一、人生真的過很快,二十年竟可以好像昨天一樣的熟悉。二、音樂細節如MV或歌詞甚至歌名我從來都不知道,現在為了找到它,就得查清楚,MV、歌詞、歌名都是陌生,但曲子從第一拍就記住,細細巧巧的像千百個小輪子在我心裡癢癢的轉動著,全部都和鳴了。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15am took coxine 5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