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內容創作者,在非常多的工作之中,我的時間一被壓著了就會變得非常的生氣。當自己還需要幫他人收拾東西,我總仍會細細的收拾,每一件事收拾花上15分鐘、半個小時,我要做的內容就得往後延、往後延,不見得做得成,就氣著想:什麼比較重要?我有才能,做有智慧的事,留下些東西給同文同種、年輕人、全人類,至少給現在的同事或家人,可是我卻把我剩下的生命去卡在那些小事。
我現在知道,我要「專注在出國」,將它放中間,其他事都可以放旁邊──這時候,狀況就有點像當時的離婚,什麼事都是先擱著,先順,先平安,沒錯,關係可能就失衡了。算了。
弟弟提醒,孩子就要出國,每個週末都很重要,應該安排全家聚餐。的確,現在起算,不到兩個月了!事實上,離搬離此家的日子也不到一個月了。但現在的台北城,如果前一晚深夜才在找餐廳,隔天中午是根本來不及訂到位子的,沒想到,十一點打電話到這家餐廳竟訂到了位,媽媽一定最開心,因為它價錢真的不貴,必須十人份而我們才七個人,來到這裡已沒有停車位,這一整區都像瘋了,所有停車場都滿車且車子「溢」到外面排成一長龍,弟弟換了他的租車至高級車,他用大聲公APP找到隱密停車位,我跟著去找他,兩輛白車停好,全家人坐進餐廳,與其他桌坐在一起,我們這桌因為擠不到10人顯得特別「鬆」。弟弟說的對,應把握時間相聚,我不是沒想到這一點,只是不知道為什麼,當我實在太忙,總覺得大家都有一種默契。這個默契應該是───曾經在不好的婚姻裡,我們都已經習慣:「家族緊密,可能無法再延續」,認定它就是新的時代,沒辦法了。而今,走到目前這個狀況,我們自己已經很滿足、很開心,這樣子的相聚,不要再勉強更多了。每一次抱著這樣的「低要求」,孩子的模樣永遠都超乎我的期待,兩個孩子基本上都還是很有禮貌,要不是你時時提醒兒子「大人講話要看對方眼睛」我還不會發現。
女兒特可愛,跟她奶奶抱在一起,而且吃奶奶給她夾的東西;兒子也很可愛,他今天幫大家分湯、飯菜,自己也吃的很盡力、很開心。聽說後來女兒喝了五碗雞湯,喝得好飽啊,兒子也吃了生魚片等等,唯到最後要提一袋很重的米粉湯的時候,兒子又在賴皮了不提───這是長久累積,暫時無法改變呵。其實一家人的三代可以這樣子和樂融融的談天說地,我們已經非常的特別了;放眼望去雖然整間餐廳這麼鬧鬧哄哄的這麼多桌,但大部分的都是與自己世代,雖看起來彼此熱絡無比,席間都會談到自己的家人,但最後當他們都「回到那個家」,十之八九,都是有一些「傷疤」的!比較起來,我們這一桌十個位子雖然空了三個位,但我們這七人是「篩選過後的真正的緊密」的成員哪。
三點多回到南港,家裡的聲音有很多道音軌,有的時候,孩子們開始對著電腦講話,我才猛然想起現在是家教時間。家教就像「延伸的家人」,它是有固定開始時間,所以會固定的來溫暖我的家裡,而在那段時間,孩子們得以得到與外人互動的機會,我們大人也因此少一位煩惱,可以休息;這個時候聽到女兒走過來問我功課,先問我小作文怎麼寫,親愛的家人,她送了巧克力給你,但不知道怎麼寫你,所以仍然寫奶奶了;而女兒的週末作業特別困難,這些真的是素養題,問到她今年會選哪一個人作為年度風雲人物?女兒對這個世界仍在「脫節」,問我該怎麼寫,我的耐心用盡,她問不到結果,就捶牆壁;我想辦法不管這些動作,繼續竭盡我的智慧在課程上面,自己心裡知道,我家的兒子女兒只是尚未「開智慧」,所以更需要我更多更多的鼓勵,鼓勵之後,肯定會「開智慧」。兒子回家後努力背今天單字,也馬上使用弟弟叔叔送他的Kindle,他說這東西很有質感、很有安全感,尤其因為它是黑色的。兒子馬上請我幫他買了一本英文書,但要選哪一本來練英文呢?他聰明的選了Jurassic Park原著。後來他又想買一本繁體書,就買了某本早晨工作態度的勵志書。
下午一知道還有這麼多錢要付,加起來,莫名其妙的幾乎是每個月多付了50%至80%的費用,覺得自己的預算預測是不是有錯?卻沒有辦法去看到到底哪裡算錯了,好像矇著迷霧在付錢,不知道自己的錢是哪裡需要付的。最慘的是,我努力想辦法擠出智慧所做的這個東西,其所得,從上個星期到這個星期我所知道的支出加起來,就已經「全部花完了」。那感覺就是,我今天努力的做這些事,還要做一陣子,所賺來的錢,還沒領到手,就在短短兩個星期、嘴巴說一說之後就全部都支出光光了。這形容詞並不是生氣,絕對不是生氣,也不能說是無奈或無助,因為也沒有這麼無奈無助。可以說是驚訝,可以說是不甘;我基本上還是正面的。
晚上我把內容的生產又拉到更極致,我用聽寫的方式,很快地將我的教材寫起來,再加上之前早就已經寫好的程式碼,努力追上進度。現在進度追上了,我就有腦袋的餘裕,可以重新再思考一次這整個事情代表什麼意思,然後給出更好的東西。今天我也交了一篇同事要幫我做的本月特選的文章,要求800字,我寫了1200字,來回刷了幾次,寫出我的呼籲大家「內容量產」:
「顯然,誰也沒預料,這樣瘋狂的作品產出法,在網路時代,竟然是多麼的有威力!從2006年起連續好幾年,我總共在網路上產出4000篇文章,算起來大約有800萬字,這字量等於可以拿來出版100本以上的書(後來只出15本書);據流量資料,每日皆有約5萬名上班族在早上打開我當天的Mr. 6部落格,為了看我剛剛貼上去的新文章。這流量雖遠遠低於當時全台灣排行前100名的網站,但對一個還在上班、剛生兩個孩子而需要賺錢的年輕爸爸來說,這個驚人的讀者數已足夠為我帶來後來所有美好的職涯夢幻體驗,最重要的是,我並沒有逼死自己,我只是重覆做同樣的『好習慣』───每一天早上五點起床,寫,然後九點上班,習慣了以後,其實也沒多累呀!」
「只要學會量產內容,就不用羨慕網紅;網紅瞬間起來,瞬間下去,那不是品牌,只是每天輪轉『快時尚』(fast fashion)其中一個容易過季的商品,唯有具有量產能力的內容創造者,才有長期經營一個個人品牌的能力───隨著你的內容一直一直的累積,你的個人品牌也一點一滴的建立在人們的心裡。」這最後一句,比較像是鼓勵自己的話了。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22am took coxine 10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