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當年還在舊婚姻,由於忙碌於工作,對教養變得非常的天真,很自然的將「育兒任務」完全的交辦出來,讓孩子們像我家前院邊邊的雜草一樣自然的成長,我當時想,抓好大方向,它又能長歪到怎樣呢?但這時候,如果仔細去看去聽孩子們的對話,或孩子們與你的對話,會發現即便在和平的日子裡,他們時而激動得歇斯底里大叫,時而用接近罵人的口氣損對方,時而因為太興奮走過去就給對方「扒一下」。
我不確定這是來自台灣老一輩的習慣,還是華人皆這樣,還是亞洲人都會,或歐美人、全球都會這樣,不過我記得在歐美這種肢體碰觸是大忌,但孩子小時候,在那個舊家裡,隨時的,孩子的頭會被「扒」下去;被對方呼喚,也會被用力的「拍醒」覺得都被拍瘀青了,這種「亞洲式的肢體碰觸」全餐什麼野蠻的碰觸都有,偏偏就缺了溫柔的擁抱,於是孩子學會的就是這樣的接觸體系,而,真的要抱孩子,孩子會用力的推開,要靠近孩子,卻得靠戳他、搥他、甚至捏他……孩子才會感到熟悉的親密感,唉。果然,早上沒開始多久,哥哥妹妹又衝突了,一個噴了一點水,另一個就捶打,而這些會發生也是因為一個走過去用「扒」的來打招呼──人類是有長神經的,一個友善的舉動,若化為神經的刺激,被打的人絕對不會感到友善。
以上的衝突,偏偏大人又常常以「Divert」來解決,這是上次那個美國爸爸提到的,台灣人對付大哭的孩子常用的方法是先引開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去玩,不要哭,事後也沒有再回來處理,於是錯失了告訴他到底做對了什麼或做錯了什麼,也間接造成了──往後有任何人想要跟他檢討「我們做錯了什麼」都被他生氣地拒絕!也直接的影響到孩子長大後,未來伴侶如果要回來檢討「親愛的,剛剛為什麼吵架」都可能被拒絕或「不理」來處理。另外我還發現,東方特別覺得女生應該要有自我防衛的能力,當女生「恰北北」等於是某種「可愛」的意思,還讓家長有種安全感,以至於從小時候開始就都沒有人去制止那些「恰」情緒,認為那些「恰」在柔弱的女生身上也只是「恰到好處」,也因此並沒有因為得到任何及時的檢討,我旁邊觀察到這些,心中暗自憂心。
且,以上這些,是哪一個專家可以看到?如果該老師沒有結婚,根本就不用說了,差太遠了;而,倘若結婚又生孩子的,又有幾個人可以看到自己的誤差和偏移?觀察這一切,都可以當作未來做這種App的參考───我可以清楚感覺到,身為單親家庭,如果我是一個有智慧的家長,了解到說孩子需要被細節的導引,「循循善誘」才可以走向康莊大道,那麼,通常這樣的智慧家長也會是「忙碌」的,忙碌的人就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循循善誘!所以,我真的也蠻需要一個「家教」,幫助孩子可以變成卓越──從心裡面去調整成卓越。我自己身為創業家,沒時間去當別人的這種家教,那麼,做一個「循循善誘APP」就是一個不錯的點子了。
來園區與一位朋友見面,他所在的地方好像也是以前另一個朋友坐過的位子,而那位朋友已經賺錢賺到天邊去了。我來請教電子商務,朋友給我很好的建議,對商業已敏感的,可以馬上看出離婚市場要的就是一個客製化的人與人之間的服務,因此建議,我直接就用每小時計費來解決,至於這會不會造成那些專業人士的反彈?朋友說,不用去管他們。我也體會,在商業裡,付錢的地方才是實際的影響力,那些尊敬、互動、口耳相傳、「高階的名」並非實際影響力也沒辦法讓我產生收入。另外,若做商品的話還是有機會,最好是做募資的,這是最安全,另外就是可以做些跟節慶的創新商品,最好是向平台提案,絕對不要自己做一頁式網站──以後包括做自己課程、做自己募資,都盡量向平台提案,不要做自己的網站。
我是抱著非常沮喪的感覺睡覺的,認為幾天來又進入「新低」,所有的壞的情緒都跑出來在家中,回到這個家,就是好多壞的小小飄浮物。我最擔心的是我沒辦法思考,一打開家門以後就沒辦法了─—以前是吵吵鬧鬧,現在則是有一股會穿到腦裡的外界情緒在細細的拆除我的腦細胞,如今,它已經拆了一大半走了,讓我只能用剩下的一小半思考;而,任何我張嘴的對話,都沒辦法幫助我思考,只會讓我更渾沌,或中間斷片,或被我自己情緒的腦霧給滿到呼吸不到新鮮空氣。我覺得我是在窒息中的──是被吸不到「思考」的狀態下給窒息中的,所以我寫給貴人的信是對的,單親爸爸在這樣的環境中,沒有團隊,也就慢慢的失去了思考。今天到旁邊的軟體園區,慢慢的「接回來」,可怕的是,接回來以後好像又覺得「鬆鬆的」,那些接線的螺絲好像都沒有緊─—我覺得這件事可能與我的時間過得特別迅速有些關連。
有趣的是,已經一兩個星期,我改為「每天出一段程式」來抓住時間,也因為我真的每天都成功出了一段、並馬上給大家使用,而感到莫大的暢快,但,今晚,問題出現了!
目前有兩支程式正在運行中,幾天來都已經再加上了好幾個功能,第一支是跟著日記的「告別機器人」,這支是一直有人在打卡的熱門程式,也於昨天推出了第一次獲利嘗試「遺囑、天堂信等…」,沒想到我今天發現這支匆匆上的程式有bug,進來之後無法打卡!趕快去修理,後來勉強修好可用但仍不知道bug哪裡來的。思考的時候我不停的「撞牆」,就好像和孩子們與你玩拉密的時候想到一陣子就會撞牆且記不起來,是一種不熟悉的撞牆──明明以前到的了的地方,現在被牆擋住,去不了──就是這種感覺。這代表說有人說四十幾歲寫程式寫不過二十幾歲的,我今天第一次體驗到。
第二支是交友一對一匿名聊天程式,今晚也完成了,讓大家可以直接選自己是男或女以後立刻與線上目前所有「特選」的使用者直接聊天,不再限制。我在粉絲團上淺淺宣傳一下,來了幾位,但聊天這種事情需要雙邊,我寫程式的時候,就不可能去顧社群,原本進來的用戶,現在又不進來了,於是新的用戶就找不到舊用戶可聊天。雖然我今天依舊準時完成程式並上線,我好像離成功又更遠了!
此時我已經在規畫第三支程式,現在,該是檢討,是否一天真的要一支程式了?這好像太慢、太不直接,我要想其他更實際的「每天做」的卻能配合更直接的收入模式,那會是什麼呢?(本日日記部份隱藏,請見完整版日記)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10am took coxine 10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