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必須到銀行辦事,只是簡單將外匯解開,卻讓我有一個好理由可以一早就出門,一看到這麼多上班族步行在軟體園區邊,精神也就立刻提振起來了。有人打了疫苗,有人樂觀看現在每天確診個位數,所以今早銀行排隊的人超多,大家都出來辦事了。在門口,我排在第六位,想放棄,刷好QR-Code進門,前面的人竟然都被帶進其他房間,原來是約好要開戶或VIP客戶,我前面只剩一位,第二位就排到我了。以前存款比較多、較有資源,來銀行都虎虎生風似的充滿希望,現在來銀行只覺得「想生氣」,隨便動一個款都可能被扣各種費用,說不定還要打稅。
不過今天我想到一個明確的點子,很開心,這點子其實也不難想──就是利用我的Soulch網站「辦活動」,這些匿名者,目前已申請在裡面,也看到了其他的異性,我特選了近十位擺在那邊,每位年齡皆四十歲上下,但,收取費用仍不容易,那,就來辦活動吧!由於參加活動一定要費用,這樣收費就有機會,先收到錢,就有機會擠出毛利、淨利。此外,我最想辦的活動是探視方的週末固定活動,也很想辦出大量的活動讓離婚者「每天都有活動可參加」,以上,都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做!
昨天認為「要做Pinterest而不是Pinterest裡面的明星用戶」,也應用在此點子上───我決定不自己辦活動,而是做個平台,讓其他人都來我這裡辦活動!但,為了追求可能的訂閱制(也就是讓活動參加者有朝一日只要付我平台一個固定費用,譬如每月500元,即可免費參加所有活動),每場活動透過我平台對外收費多少乃由我自行決定。於是,和一般的活動平台只抽成10%這種的不同,我的程式會直接對活動主放個欄位,直接問他們「最低成本」,也就是最低需要多少成本才辦得起此活動,比方說活動主說最多30人,至少要5萬元,那我就自行對外定價門票費,最後多賺的都是我的,這樣才可以讓我有機會讓訂閱戶可以一直免費參加活動。
這個定價方式非常非常特別,是我今天臨場想到的。
你泡了一杯濃茶給我,就靠這杯茶,今天下午開始猛力寫。這程式其實在程式的世界裡是最標準的資料庫處理,列表、新增、修改……但我使用的是不熟悉的no code,不過,寫了這一輪下來,我也使用Bubble.io也使用得更標準了,每一步都處理的很正統,包括為每個group取名、分類、傳資料,一天埋頭苦寫下來,使用no code的功力又更上一層樓。
政府說孩子們在九月一日就可以回學校上課,其實妹妹在下個星期兩天也都要返校了,我又覺得,這段時間又變成與孩子最後相處的時刻,要好好把握。或許最近家裡發生了這麼多事情,可能真的也是因為待家裡太久之故。
下午,事情又來了,兒子忙完學校(線上)自習,下課第一句話就是要求說什麼都一定要來買他的枕頭套,本來要我帶他去IKEA,我還在寫程式,晚上有活動,真的沒時間,無法這樣說去就去,但兒子堅不讓步。我一度很失望的認為這真的是寵壞慣壞了嗎?不過後來兒子妥協可到家旁邊買,只要10分鐘即可來回,我也覺得可愛,這麼大一隻的孩子,其實仍需要我這個大人跟著,掃QR-code、買單……這樣的日子,以後就不會有了。兒子也試著把守他這個「10分鐘買好來回」的允諾,很認真,一出門就小跑步,一邊照顧著有心臟病跑不太動的我,他手裡還拿著平時拿來計時他玩手機時間的計時器,結果,我們從家裡到附近商場買好枕套和被單,過幾個馬路、順利回到家,竟然才───12分鐘又33秒!真服了我家孩子了。
與青少年兒子,又是很愉快回憶了,我們走出家門時,剛好遇上早上同一群上班的人正在下班,於是好像又馬上進入另一個世界,看到第一個人(上班族)不習慣,等到馬路邊都是這樣的人,我又覺得精神飽滿、「活起來」了。
晚上更是活起來!我刻意來參加銘元兄邀請的線上活動,他用ZOOM,ZOOM的帳號會依買的月費來限制最多可加入幾位,他先破了100人,再破了500人,然後再換一次連結才將所有人都拉進來聽。QMei的主持在這樣的活動完全發揮,銘元兄的開場也從最擅長的股票開始,直接分析幾家大型和中型的龍頭,沒想到電商現在富邦MOMO的營業額與利潤皆成長得這麼驚人,然後他們也說現在這些公司的「牆角」都開始被那些「團媽」給分散了,市場開始碎片化。
然後來了一位年輕人Joe Lin,講得很好,我發現,當你有架構,一個點再下分三點,每一點又下分兩點,就會覺得「這個人超棒」而想要大聲喊叫!或許我亦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講我現在最想做、也最擅長的「離婚市場」?另,電商來看,主要是毛利、廣告費用,前者要拉高到50%以上才有辦法付其他成本,廣告費最合理是壓在15%以下但大多仍是高達40%以上,最後還得注意「免運」的門檻,以上三點都對,才有可能獲利。中間岔到另一位女生談「食物設計」,看到Pandora、Armani的新型態食物,看到這裡,感歎現在年輕人的表達能力、知識濃度已非我們這輩可以比上,我一度想喚兒子、女兒來看,尤其是講到那「很有質感的食物」時,但我又停住,又改為告訴他們:其實,這些和擺路邊攤一樣,誰都可以擺,只是現在有網路,在網路上面擺───我自知這樣來定義並不精準,甚至不正確,但,我只是想以三十年、四十年的格局來看此事,勸孩子們還是先把學問做好,用學歷先墊高、和一群菁英一起,然後到了他們可以奔跑的年代(大約10年、12年後吧)再來一決高下。
今天努力的結果,到了晚上11點真的把這個「辦活動」功能做完了,而且我做的平台,讓任何人都可以進來辦自己的活動,然後我自己當然是做第一個活動了,每一個使用者只要輕輕的按一下就可以馬上加入。
不過,推廣效果差。其實在前天上線同樣一個交友的表單,效果就普普通通了。我在想,應該是Mr. 6這個頻道已經被炸過一輪,差不多了。看來我也必須像電商一樣,要怎麼運用那些所謂的「KOC」來推廣,這個字我也剛學到而已──就是非正式的、較小型、隨興而至發表購買心得感言的KOL,是真實的顧客而不是刻意的廣告,問題是要去哪裡找。今晚那個場子就一直有訊息跑出來是某某人在自我介紹說他們擁有三、四百位團媽名單,活動最後也在徵求團媽加入……到底這對我來說,可能是一個機會。
晚上,我的匿名群組之一,近200人的「認真想婚的女人」,一位長期網友起來「叛變」說要另外組一個群組,來遠離這個大群組內的某些怪怪的人。由於是長期網友,我就沒有特別用力處理,也因為其只是出去開一個自己控制誰可進來的群組,不到二十人的規模,所以就允許。這是人性,在這種群組裡面深度待了這麼久,每天早晚都看個千百遍,和這些陌生人講久了竟也每一句話都入心,此時就會開始想和其中比較聊得來的陌生人自己開一群,有的是想自己當版主,有的只想和熟人交朋友──這是一種關係的概念,小學生時代就開始的人際小圈圈哪!而,目前觀察那些開出去的子群組,很多後來遇見更慘烈的鬥爭,有的版主自己把自己的社群「自殺」了、自行解散,都有人在。
這時候我就覺得今天誤中了一個好東西──辦活動。這些社群只是恆久的聯絡,但人都是要「活動」才能「揪出來」,以活動為單位,就好像團媽養團最後賣東西,是類似的可能性。我是否能變成聯誼活動最大咖?這一戰可能會有這樣的最終好結果喲。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30am took coxine 10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