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不該「加勾選AZ」,還是繼續拿著「只能打莫德納」等後牌癡癡的等?最近又有新聞說,AZ其實也已經沒貨了,所以兩者都沒貨。不過,若要「加勾AZ」,截止日期剛好就是八月二日(今天)12:00前,系統是外包商做的,很沒sense,連個AM或PM也不寫,誰知道12點是指中午還是晚上,所以我今早就開始做最後決定。其實昨晚就已經和你聊過、前幾天也和爸媽講過,都沒有反對意見,所以今早,我上1922.gov.tw,趕在最後截止前,將自己的意願登記從「莫德納」改為「莫德納加AZ」!
這動作,短短一分鐘內就完成了,沒想到,一按下去,我瞬間就後悔了!
怎麼說呢,因為,網頁說我已改登記成功,但我的「登記完成時間」被改成一個很陌生且看起來很遲到的日期:8月2日(原本是7月9日),我突然才想起,該不會,因為我加勾了AZ,那連莫德納原本的「排隊序號」也跟著往後延、延至和其他年輕人排在一起,等同我8月2日才剛剛登記要打莫德納了吧?(原本我可是排在八十幾萬號的超前面的莫德納排序!)天啊,我到底做了什麼錯事?慌,開始找關島或直飛美國打疫苗,這方案馬上又在我心中強迫打消,因為若要出去打兩劑輝瑞,得花整整一個月,回台灣還得隔離半個月,兩個孩子在家,我根本沒辦法出走一個半月!儘管兩個孩子都說可以一起去,而現在已是八月,一個半月後會卡到九月上課───事實是,沒用了,我就乖乖接受吧。此時,我的心理陋習機制全部起立了,我好不甘,自己變成一個最落後的人,變成那個隊伍最被遺忘者。
好痛苦。
太痛苦了,所以我趕快想、趕快往好的方面想──這是一個機會讓我學習「永生落後」。什麼叫「永生落後」?昨天看那部Wisdom of Trauma紀錄片,訪問一位癌症四期的年輕爸爸,已落髮至光頭的他,感覺就是這麼無奈;他無奈的困在自己已病的身子裡,無法跳到眼前看到的旁邊的健康的身體;他無助的想,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那感覺就是全世界都在往前走,但他就被遺落在後面了;無論他曾有什麼偉大表現,今天,他絕對是落後的了。這狀況顯然比我更嚴重,我儘管現在常常緬懷過去美好時光,悔恨我所錯過、所失去、所做錯的所有決定,但其實我隱隱知道我還是有機會的(不然我現在怎麼還在做英雄爸爸公司),只不過我機會越來越渺小而已,但這位四期癌末的爸爸可是完全的「沒有機會」了。他自己知道,而他目前也只能在極有限的小圈圈裡做自我療傷,醫生可以給他的也就是讓他了解這些其實這些病皆其來有自,都是腦神經或童年創傷的結果;現在能做的就只有交待、只有接受、只有乖乖的落後、乖乖的「永生落後」。
這是我要學的「永生落後」的感覺。人終有一天要離世,那時候我們都肯定要當一個落後的人。我們會看到照顧我們的醫生,神采飛揚,等一下下班他還有一個美好家庭和漂亮房子要顧;我們會看到年輕的護士吱吱喳喳的聊些芝麻蒜皮小事,我們都會跟他們說,年輕人,你們到我這個階段(快死了)就會知道那些煩惱都沒必要管了……。但人就是這樣,平時不會去準備,到老了才發現這「永生落後」實在難以接受。
經過今早在1922疫苗網站不開心的事,我們出門,開車在路上買咖啡,看到博仁醫院前面排隊排這麼長,都是要打疫苗的,我更感受到一種完全的安靜,一種「我不會被理」的安靜。我深信每天一定得吃心臟病藥若不吃就會發作的我,若中獎了肯定就是那個在某天寫「40幾歲男性,有慢性病,某某日確診,某某日入院,某某日死亡」,但那也是一種安靜。
我有另一種渴望在心裡,厭倦了這種平庸的、沒理性的日子,這種凡事不定、沒道理的日子,這些懶懶散散的日子。我四十歲以後的平庸是來自於我極度害怕孤單,或也有我極度害怕此生沒有打出什麼光芒,這兩者加起來就變成了我自己把我自己變成了一個極端的case,也可能間接的造成了我後來遇見的這些事。
看了一下發現自己整個七月都沒有寫國語日報專欄,非常驚訝,原來七月這麼快就過去了,你可以說因為七月整月都在寫程式,有可能七月都在開匿名群組,但總之這樣子時間過去的速度實在讓人併出冷汗。這些壓力,讓我最近一週沒有辦法準時吃飯,每次到了吃飯時間肚子就就是完全不餓,健康檢查上一次應該是三年或四年前,那一次因為健康檢查前被問到心臟會不會不舒服,我說會,於是開啟了一連串心臟的檢查而診斷出心臟病,從此之後就不敢再做全麻醉的胃鏡與腸鏡,於是健康檢查都沒有做了。在那個之前,我是每年健檢的「乖寶寶」,每年都固定做全身健康檢查,再加上這幾年的壓力、挫折、失落,現在的我正符合「心理影響生理」的絕症之產生,而我又無法及時檢查,連醫院都不敢走進去,這部分之前那位美國離婚專家也聊過,她說,這段時間癌症誤診、晚診的人數會大量增加,很多人會延誤。
到了下午一到四點是最睏時,這個時候你很貼心的幫妹妹弄了投影機的,這台投影機其實是以前公司留下來的,身為3C天才的你,將它廢物利用,為我們創造了這麼多美好的回憶。你說,因為妹妹的眼睛很容易痠累,投影機是比電視跟電腦螢幕都還要對眼睛還好的,妹妹就這樣在投影機烘熱的房間裡,享受了五星級的聽課環境,聽了好久的數學課。
下午我即時點來了無糖的茶,讓自己進入了傍晚跟晚上的高效率時光,衝一段程式,因為不知道衝什麼東西,可能是某種腺素起了,讓我心情極好。心情好時,特別記錄下來那是什麼感覺:感覺就是,一切又比較不在意了,不會介意今天的體重多了1公斤,不會介意做錯了什麼,只看到接下有什麼新的機會。這呼應到今天準備趕完的國語日報文章:「最好的決定,就是已經做出去的決定」,談到邊緣系統 (limbic system)和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之間的奮戰。
「在疫情的高壓期間『做出決定』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前額葉皮質發達者,克制自己不追劇,不縱容自己浪費時間,但,反而開始『拖延』得愈來愈嚴重──疫情這樣子了,到底要不要換工作?要不要打某款疫苗?該不該參加活動?平時可以做長程未來計畫、好好的努力去實踐它的,突然間全都『停手』,因為,這些人看到,原本的計畫根本就沒用啊!瞬息萬變的疫情讓原本明明正確的決定,一個月後變成了不是這麼的正確了啊!於是,連這些原本最克制自己的理性思考者,也竟然愈來愈猶豫不決。」我寫道,這個,就是在寫我自己對於「要不要打AZ」的猶豫掙扎:「難怪,科學家說,疫情期間的『放肆一下下』不見得不好,只要你還在繼續做決定,就是好的決定──天下沒有百分之百正確的決定,卻有一種絕對是『不正確的』的決定,那就是『害怕做錯,所以什麼也不決定』。」
「看到我家孩子興致勃勃地開始畫LINE貼圖,轉眼就做了六隻超可愛的、還會動來動去的貼圖,眼看就快要可以上線了。不料,最後兩隻,遲遲畫不出來。身為大人,每一次看到孩子又在做其他的事,都想忍不住唸他幾句:『上一次做到一半的,怎麼沒有繼續做呢?』但後來發現,我應該不該告訴孩子『你上次沒有做完』,不該提醒他們提前離席的挫敗,而是鼓勵他們,提前結束沒關係,繼續再做出新的吧!所以,我改口了:『上次做的那個很好,好期待你的下一個作品!』孩子眼睛就亮了起來,對啊,下一個作品是什麼?還有什麼可以做的呢?」
「於是馬上就看到,孩子開心的投入到另一個『專案』了──將自己房間重新佈置,親手做些有質感的、『無印風』裝飾品,依他的規畫,難度不低,雖然我忍不住想:應該又會做到一半就放棄吧?但我卻微笑了起來,因為,這麼難度不低的計畫,他竟然也已經毫不畏懼的動手做下去了。」
今晚和昨晚一樣,心臟病藥效竟撐不到24小時,在晚餐時間之後、我在忙廚房的時候就發作了,動得再慢也胸間佇著卡著一大塊「東西」動彈不得,非常痛,危險,你勸我坐下,我坐下好久後才好。我就是想撐到半夜再吃藥,一方面比較安全,度過漫漫長夜時是藥效最強的、可安然度過隔天早上,一方面也自我安慰,自己靠這每天半顆Coxine硝酸鹽藥還可以撐著。但我對今年冬天就特別的害怕了,怎麼會在這時候就開始提早發作,今年冬天怎麼過呢。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6:00pm angina level 0.5、6:30pm angina level 1.2、7:43-8:01 angina level 2.7;服藥:11:47pm took coxine 10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