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還覺得甜甜的,昨天的《「1」的力量》新書分享會如出版社小編寫的「滿滿的淚水」、「卻充滿希望」、「溫暖的夜晚」,我這個作者看到的不只是滿堂的人,還有的是貴人及同仁們週末時間的真摯陪伴,尤其回想總編開場致詞的那一段,真的很可惜沒有錄下,隨著時間,我會漸忘,但這本書不會不見───我很喜歡它,封面漂亮、乾淨,打開每一頁都因為排版及字體變化而精彩,書的內容要點也夠明確,但是,我就是我,我還是我──今早醒來我心裡面還是一大堆「上台症候群」,一直在想:哪裡做不好、哪裡說不對,其中,當場來的人數多但實際買下的人數少,比例來看大約只有三分之一購買,剩下三分之二雖有些自己帶書但買書的也包括我們家孩子及老朋友,如果我總是悲觀看事,我永遠都可以詮釋的極度悲觀──不過,有一半左右的人加入了LINE。

讓我今天早上開始想「什麼是出書」,身為一個作者,最希望看到滿滿的、陌生的讀者不斷地來,被我的讀者給簇擁著,所以,書出來了,不需要推廣,新書發表會也不需要任何廣告,有人過來,看到我的講述、我的風采,就買下了書,然後我繼續的受到各方邀請講書,也有更多更多的人認識我,再帶來更多更多人買我的書。這是作者的異想世界,所以,當我還真的看到我的書的銷售微微增加,很欣喜,然而,當我再細看,看到的居然是我的老同學、老夥伴、以前認識的人、還有我弟弟在買書支持我,我就覺得好感動卻又好「慚愧」:第一,怎麼我沒有自己花錢去買下書給他/她呢?(不過如果要送書給所有人又得花一筆錢,我沒錢了),然後另外一個感受則是「好空虛」,原來這麼多支持者裡面有好多其實根本就是我自己的朋友。至於為什麼以前出書他們都沉默,這次都跑出來,多少是因為他們知道我離婚,離婚者(我)需要鼓勵,友情的溫暖就在這時候適時的傾注進來了。

所以身為一個作者,今天出了《「1」的力量》之後,我的現狀是──我的筆,從來沒停過,書也的確都寫了、出版了,但我夢想的「那個畫面」(如上述)卻從來沒有出現過。梵谷也是這樣不是嗎。聽說梵谷生前只賣出一幅畫,且是胞兄或胞弟買的,說實話,沒有後來日本人炒作,或許梵谷可能也只是其中一個有點名氣的畫家,因此,或許,出書的意義,就是告訴認識我的每一個人「我出書了」,讓他們可以共同幫我保留下來這一時刻。他們認識我、知道我這個活生生地有鮮艷色彩的人,搭配這本書,這些少數的老朋友將是我一生的擁護者,超越此生,在未來有這麼一天,那個梵谷就會畫面會實現──這就是,出書的意義。

昨天新書分享會,接下來排了滿滿一星期的各種通告,算算,至少三個廣播節目、一個電視節目,身體必須在幾點幾分到哪裡,但我心理更是暴滿了,因為每一次上場,都是很大的壓力,尤其那個電視通告,不只因為離婚這個「動輒得咎」的敏感話題,還因為我十年來都還沒解開的、我上電視上得很爛的這個未開化的原始困境。而以上一切又皆對我解決我目前單親爸爸在家顧小孩的「收入缺口」沒有好處。

我急著靜下。

想靜下,我們來這間特別明亮的咖啡廳Chit Chat,它明亮到連櫃台都是白色大理石做的,於是咖啡好像也不是很好喝了,熱茶是用純透明的壺子裝著,所有黑麻麻的茶葉都被鎖在壺中芯的一小條容區,讓其他液體區域顯得清澈,這茶還可以。這樣的一個場域,在週末早上滿座了,來這裡很自然都穿淺色衣服,我們旁邊坐兩位女生,一老一少,談些家族排列、能量等等這些,老的那個是此類型的老師,年輕的那個大多時間傾聽,我在他們隔不到一個座位旁邊猛力敲文章,她們說話大聲,我很難專心,靜不下來。

直到Triple P這屆第二堂課在下午一點半準時開始,何老師和你在教室,我在外面顧場,你說這屆的父母們,很愛分享,真的有在學習,場內分享的聲音被大門隔著聽起來悶悶的,這時候,我才終於靜下,手部肌肉也順起來,敲字得很快,思緒好像跑得又太快了一點,所以又收起了手,托著下巴,想著各個現在正在忙碌的個體,幾位都是我的家人,孩子們、我的爸媽、弟弟及小姪女現在在南港家玩耍,教室裡的同學和你,後面兩位某位媽媽學員的女兒和她們趴著小睡中的爸爸,以及視聽中控室裡的謝同學及旁旁,然後學員的小小女孩走出來我開心的與她打個招呼,帶她繞了一圈,我自己再坐回座位,托著下巴,哎,我竟然沒辦法啟動開始做事。腦子啟動不了。

好,強迫它啟動!在這麼多事情裡面、辨識出最急的一件事,算下來應該就是──週二的線上會議,我現在不稱它為讀書會而稱它為「課程」了,好,開始寫這個「課程」的內容,

出書的意義我參透了,那出書的新書分享會的意義呢?由於一場蠻成功的新書分享會,後續效益之一,竟是合作伙伴們看到昨晚的「盛況」,感覺到了合作的甜。換句話說,誰說我們這些非專業工作者沒有力量?一群有經驗的過來人,集合了一群後面正在發生中的,大家一同在離婚這個洪流之中一起受苦的這一群互相可以理解的同路人這種照片就可以讓「我們」第一次被看到。如果「我們」人數更多,那麼就更容易被看到。如果我們做的東西更大(現在是出一本書,然後呢?」那麼又會更容易被看到,甚至被全世界看到,從太空中都看得到。那麼,也可以在歷史中被看到。

下課以後,和何老師與同學們都說再見,我們幾個人清理著教室,幾個人分工,東西丟進大垃圾袋,載到地下一樓解決,後來被管理員叫住,要求將黑色垃圾袋的垃圾全部取出到白色垃圾袋,重新丟一次。門都關好了、燈都關了,禮拜天的晚上我們新傳統───全家人聚餐,你缺席,帶謝同學去吃晚餐,上瑜珈課放鬆,後來聊得很深入,瑜珈沒去。

我用我44歲的身體慢慢地滑動著一只小小的行李箱,身體給外人看到的感覺是一個剛剛返家的偏年輕的中年男子,我卻走得好慢好慢,原先是為了保護行李箱的「小輪子」,不要被台北人行道磚頭上面坑坑巴巴的而壞掉,但,這種慢速度,開始走一段路,就上癮了。這速度真美好,慢慢的,而這段路剛好是小時候的回憶,從美國加拿大回台灣玩的時候走過,結婚前走過,婚後走過,生小孩之前都走過。小時候也就走過,走到一段是我國中下課、從學校走回來的路,經過珍珠(城)大樓,經過合作金庫,以前左側可沒有捷運南京三民站的3號出口,頭上也沒有什麼恩迪英語及運動班的活動看板,然後,經過了我以前的家,只是經過,再慢慢地往前。

晚上在金山小館吃了十道菜,超好吃的,從那裡走到停車的地方,會經過以前我家住的白色14層大樓「南京大樓」,弟弟刻意從後巷進入然後穿過去從南京東路邊出來,走到門口,特地停下,讓我們這三代的家人一起在這個「國泰南京大樓」門口拍張照!兒子本來覺得不好意思,說他幫我們大家拍照就好,但弟弟叔叔已經先溜過去請管理員了,我也發現並嚅嚅的說,下次要拍到這種照片應該不太可能了。管理員雙手托著手機,往天空伸長了雙臂,從高往下拍,嘩,是一張非常漂亮的照片,而且還有「小彩蛋」,左上角剛好拍到凸面鏡,鏡內就是我們這幾個人的「側面」,天下哪有這麼巧妙的照片!

真的很開心的、我們的分手地點又是在捷運站,回到三個不同地方的家,雖然分處三個不同地方,此年此月此日我感到的「自在度」竟比大家住在豪宅樓上樓下的時代都還要高。晚上和兒子女兒在家,我知道這個「家」是什麼──它不只是溫暖,它是「時時刻刻的溫暖」,是「分分秒秒的溫暖」,是「沒有間斷的溫暖」,一個喊聲,一些回應,嘻鬧或認真的講話,空氣已經飽滿著溫暖分子,怎麼流動都是暖。這樣的一個家庭,待孩子長大後,會不會真的有機會變成現今社會上少見的「無傷人類」?

這時候,手機大響,地震了,妹妹嚇壞,哥哥衝回他房間拿出了他的緊急背包並拿出那頂折疊式防護帽起來戴上,我們大笑。

今天「誰把我的孩子變成陌生人」紀錄片殺青交片,我再看了一次,因為上了字幕了而且是中英文字幕,質感大增。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無);服藥:12:20am took coxine 10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