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水退了才知道誰沒有穿褲子。」對我來說,這個水退下去的時候,就是每天早上,剛起床,腦袋換一個,我就看得到自己人生的真實現狀,是多麼的「沒有穿褲子」──以為自己還在路上,其實什麼都沒有,置自己在危險狀態,也置家人在危險狀態;以為自己還有希望。做這些創業確實高風險,還東攬西攬弄了一大堆───因為做這些事好快樂喔。

身體似好像不能再做這些,今早要交辦每月給設計師的圖片,事一多,煩雜,心臟就抖動,恐怕不久就要促狹(後來是早上開始、下午、撐到傍晚才吃藥)。非常的急躁原因也是因為我真的做出了超多的事情,一個早上就做了一大堆了。小時候小學老師曾跟我說:「能者多勞」,有能力的人就是要做比較多事情,來鼓勵、感謝我課餘做了很多學校壁報,但現在我這個「能者」只要一有機會看到其他人的生活這麼的愜意,愜意就會在我眼裡慢慢暈開,心裡升起了嫉妒心,搞不懂這是怎麼回事,照理說,是我自己「選擇」了要忙碌,那其他人也可以選擇清閒不是麼?且,我的忙碌是愉快的,為什麼我要升起那樣的負面感受?在我的奮鬥的人生中,現在這個時候我是特別的出了一些問題的。

我盡量不讓這東西傳到孩子身上,今天早上,孩子公車再次沒趕上,我一急起來不小心手機落到地上,面朝下,摔得好重,拿起手機我忍不住講了兒子一句,以後可不可以不要讓爸爸這麼緊張?後來我就覺得自己這樣不對了,這種話其實也算是一種情緒勒索,要孩子覺得我很可憐,不要讓我可憐───這不是孩子的事,這是我的事,為何讓孩子去感到任何一絲自責?還是我沒辦法,一定得用「自己可憐」才能讓孩子自我教育?我以後要避免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跟選擇,我們永遠看不出來別人的辛苦,老表拿自己的現況去要求別人,不對。

謝謝你載我,我們家油電車很省油,車子從城的最東邊到最西邊的三重,且是你所謂的「更三重的三重」,以前一趟計程車至少400元,來回就近一千元,現在有你載我全台北市四處跑,還可以到桃園,交通費省了,還可以與你共創回憶(有嗎),形成了一個優勢。也是置自己與你於風險中,在路上時間久,高速公路多,馬路白天時段大卡車跑來跑去呼嘯著,我們塞在它們其中,不知道什麼時候出問題。

今天在這裡展現的是「快速」,約十點整,十點半就走出來了,旨在讓客戶看到我的長相,專業,見面3分情,然後,了解對方要什麼,加他進入LINE群組,整個過程其實只要半小時,也的確有機會中案,因為我們的東西已經是這麼簡單的────幫客戶與網紅連線。上次已向網紅詢價並幫某客戶報價,一位大咖,一般台灣人都寄過信但對方沒回,於是直接拉出5月1日這個檔期,開始向其他客戶兜售「它」,直接就很有效果。做中就發現,這種案子有個優勢,以前提案後還得經過客製化去幫他們想點子,現在都不必了。蠻意外的找到這個。

瞪著昨天才拿到的《「1」的力量》新書,再看到為此而生的網站「一的路上」,一直在想,怎麼推廣呢?如果和以前一樣,出了就出,不去管,那就會真的又和以前一樣了。這次我極度避免「和以前一樣」。4月17日就要一場新書說明會,要怎麼做才能做到好,這是為什麼今晚會再開一個Clubhouse房間就是因為突然有個點子:「這種書,不應該由本人購買,而應該由她的朋友幫她買。」這樣子的概念下,不只書,連「一的路上」這樣的一個產品也可以用這種方式賣。那麼,即便是當事人自己來,她也可以裝作是她的朋友有此問題,表面上看來消費者與使用者不是同一人,實際上卻給害羞的消費者更寬廣的藉口了。所以,今天才會開一個這樣有趣的題目──「不懂為何有的朋友死都不離婚?明明離了比較好,為何總是『拖拖拖』?在法律上、心理上,到底離與不離是有策略的嗎?」我寫道:「身邊老是有些朋友,已經抱怨婚姻很久了,事實上好像也過得很不好,為什麼他們仍然還在、一直不離婚?明明都已經分床睡、分房睡,明明都已經被對方弄成這樣,自己卻還是要在法庭上訴求『我愛他/她,我不想離婚』,這是真的愛情嗎?一直在鼓勵人家離婚,自己都覺得怪怪的嗎?談談你自己,談談你的朋友。多邀請朋友上來啊!」然後我在這個不怎能導留、帶貨的Clubhouse平台寫道:「《「1」的力量》新書上市,作者要送你身邊不想離婚的朋友一本。」

後來今晚這房間開得不錯,人仍少,最後約維持在50人上下,不過,我說的有被聆聽到,也收到了一些正面回應,蠻溫暖的。

你去跟朋友吃中飯了,我自己一人在家,心臟不舒服好幾次但是堅持不吃藥,盡量不動,坐在位置上,調幅心緒。這樣居然還撐著住,下午在家裡就忙東忙西的,直到深一點下午,拿起電話,打給那一群填了我表單、擔心離婚後自己孩子的狀況那些辛苦的父母們,這個表單是成功的,人有進來,然而────我先打給一個爸爸,再打給一個媽媽,如上次說的,現代離婚者,孩子常常都還非常小,兩歲三歲四歲這種!我將我們的這個服務(PP-MBA教養)告訴他們。接到電話的爸爸,我發現,他談到他的離婚,語氣中包著忿忿不平的「衝感」,沒什麼禮貌,卻也倒不急掛電話。而那位媽媽,還在上班,有禮貌,卻直接就「不太需要,就這樣吧」的拒絕了。事實上,雖有一些人填表,但十個有五個看了我的官網後,沒有填表,這表示他們對我所提供的服務(PP-MBA教養)並沒有直接感興趣。

同樣的,對我接下來推離婚這一塊就更猶豫了,可以猜想,新書出來,直接上線推出去,報名者也會只有寥寥無幾,怎麼樣才可以造成爆量報名,人最好多到必須要好幾場才能消化完?我現在已有足夠的經驗可以去思考這件事情,要在這個週末的時候好好的思考這件事情。

晚上來孩子的升學輔導班說明會,上次來到這個活動中心,是孩子初上國中、剛離婚的開學期間,我還記得那時候的忐忑,然後心裡卻裝作一切都很好。而現在,突然間,孩子已經到了要升學的這一天,時間過得也未免太快了。好消息是,說到升學,我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了,我已經在幫忙高中的同學升大學,每天我都在進步,進步的幅度可能比孩子還大。這說明會也很厲害,整個大大的室內活動中心竟然坐到座無虛席、整場爆滿,家長大概有幾百位,有的還是一群認識的七嘴八舌的爸爸媽媽(只是比我以前看到的媽媽們還老了,因為大家跟著孩子從小學到中學都老了至少快十歲)。教務主任很幽默,處在戰鬥狀態,我聽完,自己都熱血了!她說的價值觀是我多麼熟悉的───檯面上這些名人、成功人士,絕不是運氣,一定是「努力」!嗯,我就是這樣信念的人,孩子可能潛在也是,只是現在還沒有表現出來,但他們可能也不是。老師也分享,你的孩子不管會不會唸書,都要給他一次機會,讓他去,試試看───他們絕對不是說,啊,孩子唸書不行,就讓他自由,不要逼孩子。我好懷念這一套,那才是我所信奉的「努力至上」論,我現在也是這樣子的努力,不是嗎?更喜歡所謂「夜自習」,會是一場完全安靜的自習活動,讓孩子自己唸書。「那會是一輩子的美好記憶。安靜的。」這位曾帶著升學孩子的家長分享:「孩子看到了連自己都不認識的自己。」

老師也提到一個概念:「大家(所有學生)是共振的,有人掉下去,就全部都掉下去了。」頗為有感,東方人適合這種。為何我們課程辦得找不到人,這招,或許可解。

心臟相關記錄──發作:9:17 level 0.3,10:39 level 0.5,1:10pm level 0.9,5:30 level 0.8,6:22 level 1.2;服藥:6:42pm took coxine 10mg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