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昨天突然開始想「離婚幣」是有它原因的,昨天才剛為月底要出的離婚之書添加一段財務相關的文字:「當時的我和J先生一樣,沒有其他的選擇。我明明知道我每天忙得『婚』天暗地的賺錢,搞差了身體,尤其到了婚姻最後幾年,心力交瘁,心臟不舒服,醫師診斷為血管平滑肌痙攣,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由緊繃情緒所引起的心臟病,但我也只能一直一直的投入,為我從這段婚姻所產生的『全家人』投注更多所謂我這個『一家之主』該做的事。當時如果你跑來問我,為何我這麼努力的賺錢,我想,我應該和J先生一樣,給出一個嚴重失衡、不知所云的答案吧。」

「離婚的那一年,剛好有機會賣掉了公司,為了給離婚後的孩子更完善的照顧,將僅剩的原本公司的所有業務也轉讓予夥伴,辭去所有忙碌的外務,完全離開工作,專心做個居家的單親爸爸,獨力照顧兩個孩子。」我寫道:「雖然錢賺得少了,存款卻可以百分之百的由我支配、運用,和孩子過得簡簡單單,省吃儉用,生活竟也不輸從前,甚至更清幽自在。這才發現,原來婚姻中的我們,是多麼的自我蒙蔽著───雖然,離婚後,家裡只少了一位與我同輩的成年人(前妻),在財務上,卻代表著少了一大片未知的風險、一大半看不清楚的投入。離婚後,我看清楚,所謂的最好的未來,必須先從更好的『現在』開始;現在的我不再只是賺錢、省錢,我更開始『花錢』,在尚未步入老年之前,先豐富了每天的生活。」

還蠻會寫這種離婚的理路,遠比「教育」或「教養」還能寫。今早被國語日報專欄交稿期限通知嚇到,怎麼這麼快又到了交稿時間,不是才剛剛交進去嗎。那也表示,昨天週一的報紙有刊出我寫的專欄,拿出來看,果然有,給妹妹看,這篇是在講我如何克服數學不好到後來可走向以數學為主的理科,這些都有一種「恍若隔世」感,不是數學變好那件事,而是當下寫下了那篇文章,和現在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其實離婚以後,我好像一直在「進化」,現在的我去想想去年九月準備的那一篇講稿,真的「恍若隔世」,生活上那時候跟現在沒兩樣,但心理上來看,那時的講稿有太多地方不太合理了,因為它太膚淺,自己不察,竟覺得很了不起。那我就會擔心了,我覺得目前的現在,是一個了不起的、有希望的現在,兩年後,我是不是會笑現在呢?那,誰能帶我出去?誰要帶我出去?

當個在家的爸,時間很容易流失在「家務」中,這些重複性的任務比方說早上吸地板、順手擦桌子,衣服滿了想去把它洗掉,洗了之後又會連帶後面一大堆,這些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透過完成來滿足了自己當下小小慾望的家事們,連買一支iPhone 12都想了又忘、忘了再想,然後最不開心的就是穿上舊褲子,褲帶變緊了。我依然沒辦法上健身房。

開了,它就會自己動了,我現在兩條線很清楚,一個是離婚,一個是教育與教養,頗有感覺我被教養包圍,國語日報專欄要交,有園區的老師在等我,還有美國那邊的貴人老師要辦的美麗森林之中的夏令營。

送車子來修,記得以前開比較好的車子,維修費都要兩三萬,公司付錢,現在開這輛國民車,最大的保養仍在5千元以內;電池已低,請他報價,問一下,大概也是5000塊錢,我覺得維修廠或者乃至所有的商業產品,他們賣的價錢其實都不是看東西有多少成本,而是買東西的人對此定價的觀感,比方說像這種可有可無的不見得要換的汽車電池,它就是載著你心理上一種「如果它沒有貴太多,那我就換了」,而每一個人所謂的「貴一點點」都不一樣,那麼這個價格也會在他可以接受那個價格點邊邊。如此說來,經濟學什麼供給需求,碰上行銷人,根本就不適用。我坐在這個場域,很大的一塊休息室,天花板挑高的,開闊到已經看不見其他桌子的其他車主,我專心的打電腦。

早上11:30將保養好的車子開回家,與Masa介紹的美籍老師對談,它雖衵一個國外組織,負責人其實住台中,是個很有想法的老師,運用人脈就帶來至少美國、澳洲各一間教室進行跨國的視訊,總共有三十個國家。而我訝異她去年才做過組織重整,也就是說,比我的Globally的狀態可能還早期,好處是我因此就有機會與這位老師好好一起做,為南部園區的高中做一套完整的半年、一年的長期規畫。

整理下來,我覺得台灣學校對全球教育的需求已越來越明朗在眼前,一所高中可能有好幾個需求,目前收到的是,第一,最後的急救,可否利用全球獎項來加強非考試的個人申請。第二,還沒到最後關頭的幾位同學(理化)希望組隊產生一些表現。三、一個班級希望增加與外國人對話的機會。分析下來,首先,這絕對不是學校層面的需求,也因此不是由家長會來推動來買單。不過,班上老師是有動力的,但班上老師並沒有預算,因此,最好的開始方式應該是由某一個家長去找他孩子的導師,由導師去策動全班來進行,而家長買單。買單之後,得到的是一個巡迴各校的老師。這就是一個目前可以做的Globally。

回來,讓妹妹吃甘泉魚麵,哥哥看到,他也吃甘泉魚麵。將一包裝滿熱湯的大塑膠袋剪開,先放掉一點湯,等一下不會滿出來,再放進麵條,放上木盤子,精緻上桌,就是我這個爸爸的功能。孩子們很開心。家裡的互相友愛的氣氛,讓我從下午妹妹放學回家一直到晚上都可以坐在書桌前面,咖啡因讓我有點停不下手,刻意誤餐沒吃的晚餐時間也讓我思緒更快了。我買了UNISWAP這個幣,它代表著分散式的交易所,顯然區塊鏈目前上架的這些排行榜都有一個概念,好像都是分散式技術上的或財經技術上的,不見任何其他平常生活中的點子。想像一個新幣號稱是要「解決家庭問題」的,好像很難登大雅之堂!

今天洗澡又神奇來了一個點子,一個和我日記有關的、讓它NFT化的做法。即便日記沒太多人感興趣,但可以為少數的讀者還有(身後)我的家人們創造一些閱讀上的價值。蠻神奇的,虛擬貨幣的圈子,和AI不同,真的是屬於「創意者」的天下。遺憾現在才開始慢慢瞭解,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

和小叔叔談比特幣:「之前,我也都不懂,拒絕懂。覺得落後很多的時候,覺得別人都在賺錢的時候,我就更不想去懂。但一旦覺得我有機會追上,覺得有些新的東西也跑出來而其他人也剛知道,就開始想去懂了,人就是這樣。」「股票我看不懂,基金我看不懂,太多選項,可是比特幣只有一種:比特幣。基本上就是買比特幣就好了。就看我們相不相信有一天比特幣會變成主流。如果會的話,那他肯定不是現在這個價錢,應該還會再五倍、10倍以上。因為目前還有一半的人懷疑態度,不是只有懷疑它會跌,而是懷疑它會『整個消失不見』。當它確定和法幣、房價、股市一樣只會漲跌而不會整個泡沫化整個不見,那它至少會是現在好幾十倍都有可能吧。」

今晚我就這樣開始研究NFT交易市集,我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譬如NBA那個平台只能交易moments也就是NBA影片,而推特創辦人的那個第一條推特則在另一個NFT交易市集叫做「Valuables」上面交易,而那個平台也只能交易那些推特作者簽名過的作品。然後有一些更多其他的平台就只能交易GIF、JPG等圖檔畫作。我的問題是:為什麼NFT交易平台就只能交易同類型的東西?那我如果有個東西,新的種類,沒有平台,怎麼變成一個NFT作品?開始愈來愈好玩了。今天晚上我用我的精力與腦力,其實是在「學習」,實在太開心了。

今天也收到月底要出的新書的書封,如主編所告訴我的,大家都很喜歡這封面,底是近白的淺,中間有盛開的「葉子」,我的名字在左上角,很有質感,也夠有深度。我立刻將此封面,用網路工具做成3D書本樣,放到正在籌備中的官網上。

但,國語日報專欄並未來得及交。

心臟相關記錄──用藥:11:15pm Coxine 10mg;發作:11:29am Level 0.3、9:19pm Level 0.5、11:00pm Level 1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