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聽到媽媽「答答答答」的在弄瓦斯爐火,打不開,問了才知道,原來是這間租屋處的點火器已十幾年,壞掉了,要靠另一邊點著。媽媽一嘆租屋就是這樣,不太方便,這間房子缺點就是瓦斯爐和馬桶不太優,不過,媽媽說:「看看有什麼好,不要看有什麼不好。」媽媽昨天在退冰「菜料」,這是以前奶奶的叫法,豆類再製品,媽媽顯然希望給我們一個傳統的過年,所以延續以前奶奶煮的菜料,而菜料一定也是她老人家小時候從大家族帶來的回憶──「延續」這兩個字在以前是極重要,在現代的華人世界則多是「退縮中」(compromised)的,因為,家庭的進化,趕不上變化,每個家庭都在丟棄,多少子孫以「數典忘祖」來求得一股清靜,任何一個家還能搞任何的「延續」都實在是太幸運了!

早上精神較好,希望以後精神繼續這麼好。弟弟早早就出去晨跑運動不見了,我起來先好好回覆每一封賀年信,大家貼圖片,我就寫文字,一直想要做一張有溫度的、屬於自己的圖片,還是沒做,這次,文字不能忽略了。小朋友蠻乖的,沒賴床,一起吃早餐,和大家聊天;年輕人是整個家最重要的關鍵,即便現在沒有工作能力,但當他們願意加入且實際的坐在那邊,就是這個家的過年「快樂不快樂」的「重要指標」。不過,這很難,所以,在婚姻中,我們一直想辦法「降低」這個指標的影響力,害怕有一天沒辦法再與孩子過年。當離婚後的孩子真的加入了我們,即便只是應話、答話,我們這些成年人心中的幸福感馬上就爆表加倍,這就是所謂「天倫之樂」,後來孩子們終於離座去玩Switch了,邀請他們奶奶加入,那畫面更是非常的美好。哥哥教奶奶,妹妹哇哇叫的玩,仔細看他們教的剛好是煎骰子牛,「奶奶你煎得真好!」兒子說。

過年和外面的人也比平常多互動,我產生一個感覺──有約到人的,就順著它走,這是現在最好的方法了。當初我的接案事業也是這樣開始的,因為有「Mr. 6請益之旅」,約了一大堆公司拜訪,聽到他們要什麼,接下來就順了。我要懂得這種「順著欄杆扶著」的創業方法。目前有約到的其中一項包括下星期對高中老師的分享,為此活動我排開兩個重要的約,很好奇,他們對「正向教養」也有興趣,為什麼這四字現在變這麼流行?(晚上我才意會到應該是前陣子流行過的阿德勒,請見後面)

昨天弟弟幫我計算,其實我可燒月數並不只到年底,但我不能這樣算,不過至少這樣子我的確覺得輕鬆一點。也有可能是早上爸爸就泡了兩杯拿鐵給我,用克林奶粉,很好喝。爸爸說他現在對他泡茶與泡咖啡都充滿信心,他真的是咖啡專家了。

今天初一去哪裡?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傳統是回到以前老家萬華,亦是台北市的起源地,來到以前我奶奶跪求神明讓我年幼急救中的爸爸能康復的「青山宮」,以及龍山寺。我到了人潮爆多的龍山寺,看到各種社會階層的人在這裡不分你我的擠,嘴臉、穿著、氣味、吼聲……我看出,他們的人生似並沒有因為他們的虔敬而特別好,但他們也已覺得足夠,留小指甲去避小人、生意稍微多一點,就成了所謂的「好」;只要比身邊的親友都好,那威風應該也滾動起來成為更無比的舒暢,人生不就是求這樣而已嗎。不過,他們也有下一代,年輕就是美,到哪個階層、哪個國家都是美;地球上最厲害的東西就是傳承,因為長輩喜歡什麼而因為從小就接觸而一輩子都定型了喜歡某個,但同時有一些「新的浪尖」正在發生中,那些都還沒有成型,此時若去抱它,就像在比特幣才1000美元就去買它,輕輕鬆鬆跟著衝到最頂,是一樣的效果。

受了比特幣啟發,我想應該用另一個觀念來看我現在手上的創業項目,它們也有可能是比特幣啊!到底這件事情是不是很早期、是正在準備萌芽確定的?若是,那要怎麼樣讓它在短時間內直接萌芽?這樣去找,可能比像巴菲特去看大家害怕fear什麼跌而進場去買,還要適合一般人。這是先前完全沒有想到的方向──同樣的跑道,卻不一樣的方向,就不一樣的思維了。回來後爸爸泡老人茶給我們喝,下肚了五、六小杯的咖啡因,我覺得這樣子是更有意思的了。從前我是一直想弄出一個訂閱制(固定收入),是上班族思維,現在則想要搞個特別的起飛姿勢。

龍山寺完,再來是青山宮。由於小朋友意願不穩,我堅持不讓孩子進去,就站在青山宮外面等。我跟孩子們說來看這裡的飲料店,妹妹一直鬼叫著有二手煙,也怕香爐的煙,我們一邊笑、一邊在老舊台北躲來躲去,他們說(新都市)南港都沒有這些呀,我說那你以後要怎麼住這裡,這就是台北都市風情啊。

今天天氣一下子飄雨,一下子全晴,下一站去觀音山。觀音山就是我們現在往北開車時常看到,在大度路盡頭的那一片山緣起伏得蠻有特色的山,有人說那像一面側臉的輪廓。這是我第一次(用車子)登此山,路沒有很陡,到一間「鴻興」吃雞肉。後來才知道這間叫「下鴻興」,我開玩笑,這間老闆與他哥哥感情肯定不錯,如果感情差一點,就會叫「好鴻興」,如果更差,就叫「正鴻興」。每一桌都塞在自己一間包廂裡,蠻適合防疫的現在;我們在308包廂。哥哥看到妹妹在網路上的賀年圖已經一千多個讚、超過他了,他就一直催促我「趕快想新梗」,他要趕快做一個超過妹妹;他是說真的,非常的急,我想出一個:「最好的人,要你等待。」一旦想到一個梗,打開了,後面創意就會一直跑出來──哥哥聊到他想畫一個恐怖懷舊娃娃,我說那也可以做成一張圖:「最可怕的童年噩夢一定會過去」。

由於弟弟再次往「遊客中心」,我們才會發現這一間「豹豹咖啡館」。遊客中心很新,停到一個意外的好車位,到遊客中心看了一部無聊的影片,孩子跟我打暗號小聲的說:「走了…走了…。」全新的二層樓的豹豹咖啡館裡養有六隻豹貓,喵喵叫的跑來跑去,跳上跳下,有了「沐咪」的經驗讓孩子們極為喜歡貓,不過只因為它有貓,蛋糕就超貴,一個150元,超小的,但霜淇淋80元超彈牙又濃郁。我帶著妹妹有說有笑的走出來,找到弟弟叔叔,一起走下山,走到一半,才發現奇怪剛剛打過來裝神弄鬼開玩笑的哥哥我怎麼整個忘記了!好像忘了有這個兒子一樣,我立刻跳起、轉過頭去馬上往山上跑回去,去找哥哥,到了山上,還是沒看到他,原來他早就跟著大人自己下山回車上,我才意識到,我家哥哥已是目測比我還要高的大男生了,我幹嘛還這麼緊張?不過身為父母就是這樣,小朋友有什麼事,直接跳起來往外衝了。我要小心,不知道哪一次心臟病就會這樣發作你說是不是。

開車的弟弟叔叔選擇聽Google,打算直接從另一條路,穿過山區,直達下山來到淡水河出海口,結果,果然又和上次一樣,被Google地圖引到一條非常小、非常窄的山路。其實路還沒窄的時候我就已經警告不要這樣、趕快循原路下山、不要聽Google的,結果差點無法交會車,小朋友們也體驗了驚險的樂趣。

才知道,今天這趟旅程,就是沒有任何準備的。就像我和兒子聊的那種「創意」,突然來的,於是,就有了更鮮明的回憶。就是因為沒準備,沒機會讓自己的喜好來左右主導這一天,於是這一天註定就會比較特別一點!

晚餐在家吃昨天年夜飯的剩菜,媽媽很用心,好幾樣菜原來都沒有出現過,吃起來還是一頓超豐富。我先洗澡,坐回大餐桌後,突然靜了下來,讓我可以拚命寫好一段文案──「2021年,在心理學家何老師領導下我們引入澳洲一套正向親職教養的課程,這套課程叫做Triple P,和阿德勒為主的『正向教養』(Postive Discipline,亦翻作正面管教或積極訓導),雖然字面上的差異不大,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切入點。應該說,Triple P正向親職課程,就好像EMBA課程裡面的「個案討論」(case studies)及「情境」,用大量的各式各樣的「案例」,比方說孩子有了什麼要求,父母應該怎麼做,每一次的案例,都提供出一個正式的分析和正式的逐步解決方案,也就是說,這一套從澳洲來的課程,其實是用大量的個案來堆積父母們對正向教養、正向親子教育的『經驗值』,甚至,當我們學了很多這些案例,說實話,已經不太需要聽『理論』,就如同一個經常在商場上打滾、已經閱歷無數商業個案的人,不太需要再去念什麼商學院,就已經是一個很會做生意的人。事實上,每個父母在教自己的孩子時,都已進入『執行面』而非『理論面』,因此,父母其實需要的並不是知識,而是更多更多的個案。」

然後,我發明出「PP-MBA」這一個字,正像我當年做的「Net-MBA」。「PP-MBA不是商學院,而是親子學院;不是要教你怎麼賺錢和高薪,而是用超級多的案例來幫助我們做更好的父母。我們更注重的是父母之間的個案分享,也會安排孩子進來參與我們的課程(在孩子許可之下,不要強迫)。你可以說,這個PP-MBA同時也像是『議會』,在每個家正在進行『家庭會議』之後,將會議的結果往上一層的帶到這個『家庭議會』中,當作個案來分析、分享。請注意,在這個課程中,我們只有掌聲,沒有噓聲,只有鼓勵,沒有矯正。它會是很療癒的一段時間,且,可以幫父母告訴孩子一些他們平常聽不進去的道理。」

我發現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很想和其他夥伴討論──我實在太熱愛討論了。但,每當我興奮的拿東西給他人,都是碰上一堵淡定之牆,沒人張開耳朵,於是我又得被逼著回到那平庸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渾沌當中,我不依,所以升起了極大的怒氣,那是一種排斥,想把自己拉回到現場。為了避免,應該謹記以後「自己做」就好───明明我在創造文案的時候很愉快的,我只要自己做,所有夥伴幫忙做周邊,心靈交流我就自己和自己。或許,成功以後,就有人會和我心靈交流了吧。

作者聲明:日記作者(我)透過日記無差別記下最真實的每日,若有冒犯,懇請您,也謝謝您,願包容我。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