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到民生社區,我們坐入一間很貴、但早早開門的咖啡廳大約一小時,然後拜訪城男舊事心驛站,直到跳回到計程車才發現我的錢包不見了?不,是錢包根本沒有帶,自始至終它從未離開家的掛勾上,怎麼辦,肚子餓,想買便當,只收現金或信用卡,咦信用卡我有啊?不,沒錢包,就沒信用卡。還好隨身掛著悠遊卡,還好這個時代的手機可以付款,我有LINE Pay。剛剛搭計程車不知道錢包丟,還好司機可接受LINE Pay,但現在沒東西吃,旁邊的世運食品滷味攤位則可以收悠遊卡,讓我至少買了幾片豆乾、海帶、一片花干、一顆滷蛋,在素食的世界組合出最愛的口感與味道,打開已記在手機裡的高鐵票的QR-Code,掃描進閘門。

不知道為什麼覺得今天特別的危險,所以在吃東西的時候,第一次嘗試「完全不拆下口罩吃東西」,怎麼做?就是每次拆下口罩前先深呼吸一大口,輕拆口罩,咬一口豆乾,食物放進口腔,馬上口罩戴起,才開始嚼嚼嚼,然後舒適的呼吸,吞嚥後,再深吸一口,拔下口罩,下一咬,戴回口罩,咀咀咀,吃下去──得搭國際班機的乘客們現在是不是都用這種方法吃東西了呢?遠方傳來劇烈的咳嗽聲,另外一邊傳來標準英語口音,前座則坐一位金頭髮沒戴口罩的年輕人──後來發現這位仁兄的頭髮是染的。

新冠病毒幾乎一年,我們家親戚圈傳來第一個患肺癌的,是紐約的親戚,已80歲的大阿姨,也就是媽媽的姐姐,還有表哥及太太都中了新冠肺炎,聽說大阿姨已快康復,表哥與太太比較嚴重,想想,表哥與太太應該也已50歲以上,已是危險群;高鐵推車推過來,我想點一瓶水配心臟病藥吃,但她再次只收現金,只能再緩。一位穿著保全衣服的人走來,對前座某人做出「戴上口罩」的手勢,很好,這樣子巡邏。

我向城南舊事的主任及組長說「謝謝」,都要謝謝他們介紹,我才得到台北市政府以我這個單親爸爸為主角來拍照,亦因為這原因,再加上參加記者會,與女人迷接上線;城男是一路看我這個志業的好夥伴,想想是差不多同時間開始辦爸爸活動的時候他們剛開始沒幾年,先前我曾搭高鐵到「廣州」婦聯會,那條線是Wallace教授介紹的,我將城男舊事介紹給婦聯會,哇,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了?昨天我做的事都好大,而今天,當我婚姻的過去慢慢地沉澱、這已不是我人生中最困難的問題了,我反而變回一個小小的普通的爸爸,已經不是die-hard martyr。

另一條線則介紹我來今天這裡,由同行善友熱心介紹這一位非常知名的才子及教育家───優客李林的李驥老師。朋友開車接我,從高鐵站出來感覺上已走很大一段到這個叫北屯的區,已沒有什麼高樓大廈,只有一片別墅,有的非常雅緻,介於house和townhouse之間;一條短短的路可能就好幾家幼兒園,而這場地借用里民中心的空間,有美感的圓形建築;我們爬室外樓梯到二樓,還好這位朋友先給我開場介紹,才知道原來李驥老師要做的大方向,是在原本道德基礎上面再加上些許雙語,或許銜接出國。

這和我理念真是一拍即合,我迫不及待地參與,抵達之時正是小朋友午休,一位一位躺著直直的非常可愛,幾位助教與老師都好年輕,看不出來他們是比較大的小朋友還是太年輕的老師;我們到吃飯區的旁邊,幾張摺疊椅一坐,就開始討論了;朋友幫我詢問老師可不可以直接打字,於是我記下來了。

李驥老師核心概念是「父母親才是孩子教育的主體」,舉例羅大佑父親是醫生,應該起初無法接受羅後來走的路,還好羅成功了,但那條路的失敗率其實超高。李驥老師嘆道,教育並非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親的問題(這句我被震撼到了)。現在沒有一個成年人知道十年二十年的變化,知道趨勢,但很難知道結果;雖然我們好像知道一些些比方說產權的分配正在調整,國與國的關係正在調整,有些新職業會冒出,但我們也了解快速的變化是會比以前更快的。他舉例我們年輕的時候談「第三波」(從農業到服務業)、第四波(資訊業)。現在應該已經「第三千波」了吧(笑),現在已經混合,不再以某產業為主,而是以某種大創新,真的很難確認,如果可以確認的話那麼家長的「焦慮」就不會存在了。做教育的也只試著去找一個方向而已。我們要面對的是一個未知的未來………這一段我還需要整理出來成一篇文再給老師看,但我非常認同,因為我早在日記裡常寫過這些。

李驥老師強調自學主要是以家長為中心,以家長為共識,來聘請適合的老師。只要這裡頭有家長認為他是「買服務」,就不易成功,因為家長們是(與孩子及彼此)「一起」去做這件事。人是被制度制約的,只要是花錢的(即便是私立學校),只要有一點點地方出問題,家長便會怪給學校,這對孩子並沒有好處。因此自學得由一個共識團體開始,以家長為主,形成共識,先組織在一起,提起某個教育理念,包括在學校的時候、不在學校的時候。

有一處我特別驚豔,先記於此──是談到「讀經」。這一點李驥老師從學童的「發展」的角度來看,有些學科早期接觸並非他學會什麼知識,而是一種生命的記憶、身體的記憶。比方說習慣在某個社會階層裡,講話的模式即會反應出是那個社會階層;如果你早期接觸的都是粗俗的髒話(舉例),那以後也難以靜讀艱深的文字(我非常認同),因此「讀經」(包括中、英文)是很重要的。李驥老師強調背誦,讀的部份包括「孝經、大學、中庸、論語」,接下來是「孟子」;英文的部份他得自己開發嘗試,有請學者來研究英文的經典來給孩子,有的是一些知名的演講稿,比方說MLK的「I have a dream」,還有林肯的演講,林肯的比較短所以整篇都可以背了。甚至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這段也在範圍內。今年開始應景唱些耶誕歌曲Christmas Carols包括Little Drummer Boy,下學期會有小王子、莎翁的十四行詩等,他認為「溝通」很重要,溝通主要要先瞭解文化,以上不是宗教而是另一個文化的內涵,比方說以上文章經常提到美國精神「生而平等」,而為何念中、英文皆要「背起來」的背後原因則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概念───讀經習慣的孩子,比較有「定性」,可以耐心去看一些很難的文章,儘管英文方面他們有八成不理解但他們還是會開心的念完,就好像念經文一樣,大多看不懂但還是會念完,那是很重要的。英文方面,這更是重要的技巧,想想,外國人不會一直強調文法,他們文法觀念怎麼來?就是父母親從小一直那樣子念。因此,大量背誦其實可以讓組句很快進步,而且反應迅速,當別人還在想文法該怎麼組構,自己已可以直接講出來。這就是「發展」和「知識」之差異,我們都忘記腳踏車是怎麼學會,但久久之後腳踏車一定不會忘。

其實剛剛在北屯即已經感受風很寒了,怎麼到尾都穿著大外套,李驥老師則一直穿著輕便的亞麻的衣服與褲,捲了好幾圈在脖子,純樸且有型。離開前小朋友還開心的主動與我們聊天,以為我是哪一個小朋友的爸爸,我也和他們亂聊一通,這裡小孩真的與其他地方不一樣,眼神中充滿了童年的期待以及開朗,那是一種清清澈澈的,不是無味的白開水,是一種說不出來的甜。

回程高鐵站,不能排隊,排隊必須用現金,打開高鐵手機App買票,三分鐘後就要出發,旁邊有一排土產攤位,買了知名的萬益千層豆乾,他們可以用LINE付費,帶著它來到高鐵車廂,再用我的「憋氣吃東西」,搞定半包。回來還是睡了,只要星巴克等你。心情很悶,不知是因為天氣冷,還是你突然和我說一句:「美國國會好可怕。」在總統交接前,我最近皆不敢看任何美國新聞,所以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也不敢問你,就一個陰影籠罩在上面。回到南港,你送來現金,我帶妹妹吃點東西也買好了下個月出遊的車票。玩的方式很多種,要便宜真的可以很便宜,一張車票四百多元可跑好遠,老人小孩更低。

晚上我努力寫出一篇,我的第一篇,仍是以採訪時間順序,先寫台中朋友的AP課程,寫的時候拚命的找一個「論點」、一種感情,這是寫作者必須找到的,熱情與激情,我及時找到了──「孩子不應該因為英文比較差而少了國際的機會」,後面的CTA則用:「自己孩子不只這樣而已!幫助孩子找到以前從來沒想過的新的一條更棒的路」。加油,它正在成形中。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