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這麼好多天雨,碰到哪個朋友都聊到「怎麼這次雨下了這麼久」。我還好,住加拿大的時候,從九月開學開始直到隔年六月,細雨飄不停,沒雨的時候也一片陰天,只是那裡的天空的確高了一點。

今天台北終於出太陽,外面晴成這樣,我們卻不能暢然的利用,為什麼?因為這是週末。週末對於一個父母雙方都離婚的小家庭來說,是重要的「交接日」──由於孩子需要享有雙倍的愛,得和曾經住在同個屋簷下但現在分隔兩地的「EX」(前任)達成順利交接。這次是兒子的生日,一定要去,但如果不去怎麼辦?

已經盡力、努力。後來,哥哥願意去找媽媽,僅吃了一頓午餐。妹妹則沒去。

回家以後,兩個孩子幾乎都宅在家了。

對我來說,今年最好的生日禮物就是昨晚縮時錄影留下的一分多鐘,縮時都可以錄這麼長的時間,可見是多麼美好的一晚,我們新家的聚光燈,牆上點的蠟燭燈,三個蛋糕上面燃著的蠟燭,全部的光線一起照亮全家八張臉,歡顏笑語;哥哥笑得最開心,妹妹在中間因為小姪女吹蠟燭稍有不開心,且妹妹好像會因為這不是她生日而感到一種人性常見的失落──我家兩個孩子在很多方面似乎比同齡還要單純。

他們上完日文家教課,有一段時間,妹妹在看她的小說,我也在讀妹妹所介紹的小說。這本小說在前天于為暢兄直播的時候,我臨時從桌上拿起來在鏡頭前向大家介紹。我是說,以前我身為一個部落客、一個自媒體,注重的是「常常更新」給我的讀者看,但其實我更羨慕這些成功小說家,他們成功了以後,只需要花接下來的一兩年內做出一部新作品,寫出來立刻受到萬眾矚目與期待,還會拍成電影。就像李安,紅了以後,就可以選自己要的題材拍,拍出來,大家都會看,所以每一次都為自己的存在留下了堅實的紀錄,然後我們甚至可以計算他一生中還可以再發揮幾部作品?比方說妹妹介紹這位小說家今村昌弘現年35歲,如果以後每三年出一部,到了他65歲時已經再多了10本小說(目前是兩本),這10本小說中至少會有一至二本會變成比起初兩本還要更偉大的著作。能夠繼續往「偉大」前進,還能繼續賺錢,就是這麼令人羨慕。

所以我為什麼反其道而行?因為我老古板的「媒體思維」讓我以為,每個月一定得「更新很多東西」,才有資格和客人要求「每月付費」,然後,所謂「更新」肯定是要給大家「最新消息」才叫做更新,才叫做「一定有價值」,而什麼叫「不一定有價值」?就是任何從我巨大又空曠的腦袋宇宙裡伸進一隻手去揪拿出來的內容,都不像「最新消息」這麼價值保證───我就是被困在這一點上,變成我接下來就一直只能用這一招(找「最新消息」的來餵讀者)來想辦法獲利。這實在是很不對,讓我離今村昌弘愈來愈遠了。

孩子們唸書的動力亦到了史上最低,今天我覺得,原因可能是我們這個小家的歡樂指數正來到「史上最高」,尤其是你今天翩然抵達的時候,孩子的歡呼聲沖破了天花板,噢不,在你還沒有抵達的時候,他們看到我和你的訊息對話,就已經「嗨」到不行,還要假裝是我,和你傳訊息。妹妹這時候猛叫肚子餓,叫Uber Eats也不要,要求吃泡麵,我弄了炸醬麵加蛋給她暫吃,並一直催促哥哥至少把功課寫完,但是他一大堆理由,我實在不記得我國中是這樣子的。事實上,如果不升學,多出來的自由時間就應該去投入努力在一些他自己想做的事,為其而努力,但連這一點,我也沒看到。所以今天突然間我竟在想,是不是因為「我」?我曾經是很拚命奮鬥的人沒錯,但我最近在家所表現的樣子,卻不像一個為了自己人生而努力的人。反而像是為了寫作(寫日記)而不斷地找餐廳、找咖啡廳、找不同的生活體驗的一個……唔……美食專欄作家?

「魔眼之閘殺人事件」已讀到尾聲,兇手已經公布,妹妹笑咪咪地坐在我身旁跟著我一起看,我請她先不要透露謎底,我的雙手的手指,塞在我的雙耳裡,沒有手可以翻頁了,就和妹妹說:「妹妹,妳幫我翻頁。」妹妹看我這樣子就樂歪了,她可以理解爸爸(我)就是這樣子。

我帶著913茶王,和鐵觀音冰淇淋,慢慢地往上,到了5樓,你突然想打地鼠一樣的蹦起來,「嚇!」我們迴旋著一層層樓上去,為了買妹妹的發熱衣。週末,這地方的人真多,今天我有個想法,2020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活著」,我將這想法與兒子分享,他嚇了一跳,問為什麼?我說,新冠病毒這麼多人感染,疫苗來了,但療效也不是永遠;得過病的,也不知道是否再發病,2021年一定有更慘的疫情。只是我一直不解的是,報導一直稱感染與死亡人數皆節節創新高,這是量化的報導,然而「質化」的報導,比方說感染後因為重症而被關在醫院、孤單或悔恨中而過世的那些故事,最近已經幾乎都「看不到」了,為什麼?難道是這些故事已經沒有人看、所以記者也懶得寫?或,得病的人已經放手,不再去大聲的追究、忿恨恨的說那些故事?

這樣會有個錯覺──此疫情愈來愈像沒血沒淚的數字,死了多少人,都只是數字加一。

如果這些數字這麼可怕,那我現在實在不應該繼續講什麼「偉大」。但我仍忍不住觀察,像,相較之下,日本人還是非常的崇敬「偉人」的,在他們的創作中,不斷提到一些他們認為偉大的名字,向他們致敬,這個東西在台灣這邊的創作或報導皆比較少見。在這裡常見的創作,比較喜歡重複著「普眾口味」,比方說環保、可憐人、很明顯的,創作者們試著先讓眾人喜歡,於是低俗了自己的論點,論點就很「粗糙」了,甚至為了迎合大眾口味而刻意的反方向的「貶抑」偉人,總是要說「渺小的人反而是偉大」、「沒有作為反而是最有作為」這樣子的說詞。在這樣的市場,出什麼偉大,都沒有什麼用,不如就賺錢,不如就賺錢,或許就是「淺碟市場」的悲哀,在這個島上,許多人最後大概都是這樣想的,最後,的確,大家思考淺淺的,然而路上還蠻多BMW、賓士、賓利、特斯拉跑來跑去的。

晚上7:20看完了「魔眼之閘殺人事件」全書。解謎之後還有一段,先見並不是先見的橋段,我看了後如妹妹所形容,全身從腳到頭頂最尖端的汗毛就像被靜電吸到那樣的直豎了起來,我連後記都讀完,一個字都不漏,直到翻到版權頁,一再確定真的已經全部讀完、沒字了才將書蓋上───然後,我希望趁我還感動的時候,靜下來好好的思考我自己。

然後你到Friday買了同一位作者的第一本著作「屍人莊」的電影,下載來看,幾乎兩小時的電影,還算是忠實翻拍原著的劇情,改編了幾處,都改成比原本的更容易懂。這樣來看,它原著其實並非如此完美、簡潔、到位,但,只要原著幾個「元素」抓到人性的甜蜜點(例:喪屍、女偵探),就足夠讓這個作品很「脫俗」了。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